居家战“疫” 静心学习——观“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有感

巫山细雨

<p class="ql-block">  十月金城,疫情来袭。我们的工作生活被无情地按下了暂停键。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居家静心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近几日,有幸聆听了“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获奖老师的优质课展示,受益匪浅。各位大咖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振奋之余,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挖掘教材 找准核心字眼</b></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一课,可谓是句句掷地有声,环环别有用心。看似无心插柳,却总能柳暗花明,作为徐老师的学生,徜徉在这样语文味浓浓的课堂里,真好!徐老师紧抓这篇课文的核心字眼——“称”。“称”出了识字环节,“称”出了概括全文环节,“称”出了人物的智慧,最终将“称”出大象的重量。同时,情境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对“秤”和“称”的字形、字义都有了较好的掌握,避免了常规教学中的一些机械记忆。与“员”相关的词串出现,更是是妙不可言,既解决了词串的识记,又理清了文章的人物关系。徐老师在带领孩子们感受文本人物形象的时候,抓住“到底”“果然”“居然”等词语,让孩子们在这些关键字眼中,一下子就感悟到:曹冲真是个神童。这样的课堂,简洁明了;这样的课堂,务实有料;这样的课堂,幸福一批孩子,惠泽一批老师。</p> <p class="ql-block">  《山行》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从核心字眼“行”字入手,引出各种带“行”的古诗,如《从军行》、《琵琶行》、《行行重行行》等,看似随意,课题的解读却不攻自破,老师这种提纲挈领式的引导,让古诗词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积淀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字一句,创设绘声课堂</b></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低段的《夜宿山寺》,还是高段的《竹节人》;不管是男教师执教的《伯牙鼓琴》,还是女教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每位老师自身的语言功底都令人震撼。他们引导学生用多种认读方式,既理解了文中的词语,又让学生熟悉了课文。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作品,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情感,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的有声有色,让人听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撇一捺,彰显师者风范</b></p>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课,获奖老师除了娓娓道来的生动语言感染着我,黑板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无不彰显着他们粉笔书写的深厚功底。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书写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回想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为了赶时间,板书内容很少用心去写,快而便捷中,中国的方块字,在我笔下变成了一个个简易的符号,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也成了一句空谈。观课的过程中,我开始认真记录笔记,并暗下决心,好好练字,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升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我十分叹服每位上课老师的口才,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渊博,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我也将以此为鉴,踏寻名师之路,不断努力提升,在自己的教坛生涯中,尽可能让我的学生领略到师者风范。</p>

学生

老师

课堂

语文

课文

感受

称出

教学

叹服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