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原为圣约翰大学校园。1879年,美国圣公会派的施约瑟主教在此筹建了约翰大学。</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于1879年的中西结合建筑散落在校园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华东政法大学大部分已迁往松江大学城,这里只剩下该校的研究生院。同时这里也成了一个历史文化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中西结合风格的韬奋楼最值得一看,其原名“怀施堂”,为纪念该创始人施约瑟主教而取名“怀施堂”。怀施堂是圣约翰大学最为著名的建筑物,为二屋砖木结构四合院教学楼。墙体以青砖为主,配以局部红砖线条和拱券,栏杆均采用木花板形式。木门、木窗、木地板、木楼梯很有情调。校园内有着大片的草坪,石子铺成的小路,低矮的树丛,充满学术氛围。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韬奋楼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又名格致室,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建筑面积约1898平方米。小楼于1898年11月20日奠基,1899年7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与华政校园内其他建筑一样,格致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其外廊、庭院是西式的,屋檐则是中式的,被称为“中国装”建筑。2014年4月,格致楼与韬奋楼、六三楼、四号楼等一批优秀建筑,一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03年,该校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留存着一段光荣的历史——1949年5月26日凌晨,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选择此处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次日,上海获得了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正着力打造“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等10个景观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