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关键期:父母学会这3个技巧,孩子情商超越百分之九十的同龄人。

德才幼儿园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情商”一词越来越受到关注,情商高的孩子越来越受到欢迎。</p><p class="ql-block">那么,情商是什么?嘴甜、爱说话就是情商高吗?</p><p class="ql-block">情商高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p> <p class="ql-block">嘴甜、会说话不等于情商高</p><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商只占了20%,而情商的比例高达80%”。</p><p class="ql-block">情商高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有好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在知乎上曾经有一个提问:高情商的人是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最高级的情商,不是会说话,而是让人舒服。</p><p class="ql-block">深以为然,高情商不在于你多会说话,多么地懂得为人处世,八面玲珑;而在于你是否能懂得尊重,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界限感。</p> <p class="ql-block">那么,情商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其《情感智商》一书中这样定义情商,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因此,嘴甜、会说话不等于情商高,真正的高情商,在于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真心实意地站在对方角度着想,说话做事让人感到舒服。</p> <p class="ql-block">那么,孩子情商又该如何培养呢?</p><p class="ql-block">3-6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错误的教养方式,容易养出低情商的孩子。</p><p class="ql-block">3-6岁情商培养关键期</p><p class="ql-block">情商教育中,有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进而学会表达、管理情绪。</p><p class="ql-block">孩子能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不仅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养成,更能提升其情商。</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孩子的情绪总是多变,时而愤怒,时而伤心,时而激动,时而开心,一天当中,孩子可以在各种情绪之间随时转换。</p><p class="ql-block">表面上看孩子有情绪,冷处理一会就好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其实,在孩子内心中,家长的一些强行阻断孩子情绪流动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对自我情绪的认识,更不能让孩子养成掌控情绪表达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蒙台梭利博士提出,孩子长大后是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否可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6岁前儿童情感敏感期是否可以顺利度过。</p><p class="ql-block">孩子3岁前,对父母的感情是索取,“我要这,我要那,我要父母给我安全感”。</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会经常见到,3岁前的孩子事事缠着父母,哪怕是上个厕所,都要在他眼睛视线范围之内。</p> <p class="ql-block">从3岁开始,儿童发现情感是可以互动的,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所以,孩子会表现出抚摸、亲吻、拥抱等举动,非常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虽然这种表达看起来有点幼稚,但是通过这样的表达,孩子的情感得到最大的释放,他们很开心。</p><p class="ql-block">可到了6岁后,儿童的情感发展就变了,突然对父母的情感变化高度敏感。</p><p class="ql-block">父母的高声说话、一个别样的眼神,都会让孩子默默流泪。</p><p class="ql-block">有时候,父母都不明白孩子怎么突然就不说话,为何开始流泪了。</p> <p class="ql-block">而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的流泪,就会被很多家长认定为脆弱、敏感、承受力小、爱哭。</p><p class="ql-block">有心理专家提出,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才有积极的意义,不应该压在心里。</p><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其对自身情感的认知、以及控制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情感敏感期来临的时候,父母要陪伴孩子、安慰孩子,和孩子增加交流的时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孩子能够恰当的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他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就会更强。</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练</p><p class="ql-block">情商是可以培养的,而父母便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练。</p><p class="ql-block">孩子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去学习和模仿如何跟别人交往。</p> <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情商高甚至会比学习好起到的作用更大,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广阔的发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的情商呢?</p><p class="ql-block"> 1、有话好好说</p><p class="ql-block">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那便是发脾气。</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一句话在朋友圈流行甚广,“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p> <p class="ql-block">一分脾气七分害,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出一个问题儿童。</p><p class="ql-block">爱发脾气的父母,最容易教育出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要知道,0-6岁的孩子在吸收性心智的帮助下,会全盘吸收他所接触的环境。</p><p class="ql-block">经常在脾气乱发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脾气也会很暴躁、为人苛刻。</p> <p class="ql-block">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p><p class="ql-block">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父母都要好好说话。</p><p class="ql-block">父母的脾气,影响着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2、接纳孩子的情绪</p><p class="ql-block">父母想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话好好说之外还要接纳孩子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有了情绪,家长该如何面对呢?是不管不顾让其自我发泄?还是与孩子的情绪共情?</p> <p class="ql-block">处理好孩子的情绪,考验着每一位家长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可能有的家长会用压抑的方式,让孩子快速进入安静状态,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再次爆发。</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有了情绪之后,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学会真诚的面对孩子的情绪,更不能用粗暴的语言斥责孩子,“以暴制暴”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的情绪共情,用满满的爱陪伴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同时,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疏导。</p><p class="ql-block">教导孩子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明白有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不必要因为一些情绪紧张或者焦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界限感</p><p class="ql-block">界限感里藏着你的情商,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界限,为自己的言行负责。</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深圳世纪星国际蒙特梭利儿童之家</p><p class="ql-block">孩子亦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即使是你生了他养育了他,也要对孩子保持尊重,不能“越界”。</p><p class="ql-block">适宜的界限感,会让彼此相处中感到舒适,即使久处也不厌。</p><p class="ql-block">人与人相处,需要界限感,尤其是父母与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用爱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他安全感;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就要适当离开,让他去体验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p> <p class="ql-block">正如龙应台所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p class="ql-block">怎么保持界限感呢?</p> <p class="ql-block">保持合适的距离,明晰自己的边界,哪些事情孩子自己做,懂得及时放手,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和修炼。</p><p class="ql-block">记住,永远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家长们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你会获得更多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