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送经典,经典浸润人生——《孟子》三章交流分享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日,由曹班长组织,语文研修班组长及时通知组员,进行了《孟子三章》学习交流分享活动,此次活动主讲人是张燕伟老师。</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于作者孟子进行细致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对《孟子》三章写法详略的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1.论证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逻辑严密,层次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 的重要;下文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着“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p><p class="ql-block">《富贵不能淫》从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写起,通过孟子的驳斥,得出中心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p><p class="ql-block">《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意思是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指时时警惕,才能杜绝祸患。也指仁人志士为国家、百姓的忧患而奔波劳碌,为国家、百姓的安乐而奉献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运用排比修辞,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三篇短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的磨练,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p> <p class="ql-block">《孟子》三章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听完张老师的三节课,各小组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研修班老师在群里交流了学习心得,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加强了对《孟子》三章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本节听课评课,我们不仅对《孟子》三章进行内容上的了解,而且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忧患可以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相近,都是说,人要在逆境中磨练才能成才。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的。</p><p class="ql-block"> 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让困难拜倒在自己脚下。做一名勇敢地驾驶生命之舟的船长,与惊涛骇浪展开搏斗,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是磨练强者的熔炉,更是砥砺锋芒的磨刀石,我们应该磨出自己的真才实学。</p> <p class="ql-block">编辑:四组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制作:王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