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获感悟的分享:11.6

甘艺华

<p class="ql-block">  昨天,在黄霞丽老师的带领下,咨询师成长班的伙伴们针对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目标三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学习和练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老师用几个案例来进行分析和传授,我记得其中一个是关于失恋来访,另一个是由于亲子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各种问题的呈现来咨询的案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来访者零散的,甚至是无序的陈述中,收集资料归结整理出问题一二三……,然后针对问题分别制定出咨询目标①②③……,最后征询来访的意思,选定其中一个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具体化地引导来访者看清自己的问题,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练习改变他的某些潜在观念、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我感觉,这个咨询的流程由模糊到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需要听多次,练更多次,这个过程是纷繁复杂的,因为其中会出现太多意料之外的状况。听黄老师说,好像挺简单,但是练习过程中经常卡住,还好,扮演咨询师时,由主咨询师先对来访进行咨询,旁听的另外三个咨询师都可以在主咨询师卡住的时候,出手救场,一旦救场可以让来访有顿悟的时候,在场的其他伙伴都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出手救场的伙伴,我想一定特别有成就感,仿佛自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而绕来绕去的主咨询师和其他伙伴,我想也不必沮丧,你们如果不画龙,何来给别人点睛之笔的机会呢?况且,每个人的思维盲区不一样,等别人画龙的时候,自己也有点睛机会的,而自己要学习的,是又画龙又点睛的能力,画不同形状的龙多了,在不同的情境中画龙多了,看到别人点睛的情况多了,总结多了,表达多了,记忆多了,感受也就多了,感觉就变得更加敏锐了,我想自己学会了画龙又点睛或许都要需要经历这些。当然,这个点睛,或许还可以给来访者来点,自己知道自己能点,但是自己不点,仅仅是不断地画龙,画得具体些,生动一些,再具体生动一些,好让来访者一看就知道眼睛应该点在哪里,等来访者点完睛之后,再把画龙和点睛的功劳一并归到来访者身上,让来访者满载而归,那个时候,自己一定真正具备了助人自助的本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习咨询流程的过程中,老师还会把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观念,传授给我们或者帮我们复习,这次我就复习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爱情——爱情包括激情、承诺和浪漫,是两个成熟的个体之间,最具浪漫色彩的人际关系。黄老师在对中学生的讲座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成熟的个体”这层意思,问中学生们:“你们成熟了吗?”,在这个过程中,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个科学、精准和权威的心理学概念,说服了很多中学生区分或者正确对待爱情这件事。黄老师分享,她接着问学生,你们现在如果觉得自己还不成熟,那么这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自然回答“学习”,这是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的主要的途径之一。我还了解到:“爱情”与“喜欢”不同,爱情以利他为主,这样理解起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界线,就非常明显,我会自然想到,喜欢或许是以利己为主的。这样的概念,真的是清晰而准确,足够深刻,入木三分,只有这种精准深刻的概念,我想才能够让学生信服,也是让所有人信服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黄老师分析和指导这个案例过程中,我还感悟到以下就一些信念:①一谈就成的恋爱,真是屈指可数。况且一谈就成,根本没有做什么选择,你怎么就知道对方合适你呢?②谈恋爱是两个人相互选择的过程,你选择了对方,那是你的事情,对方是否选择你,是对方的权利。③关于贞操,网络上流传一句话:现在要找处女的话,可能要去幼儿园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一个来访者说:“他们开心我就开心”,黄老师问大家,你们从这句话想到什么?大家静默许久,没有人回答上来,直到黄老师说:缺乏自我,绑架式的爱,我才一时顿悟,孩子开心,父母就开心,那孩子不开心,父母岂不是开心不起来?如果父母不开心,孩子就不能开心,这种逻辑就是心理学中说的“共生”关系,说出这样的话的父母,自己的信念里还有很大部分停留在与孩子共生的状态,不能把孩子当做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的个体看待,边界不清,随着孩子长大,自主意识增强,亲子关系就会出状况。理解了这层意思,才容易在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中,提取出需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扮演主咨询师的案例中,来访者苦恼于女儿不愿意跟自己说话,问女儿,女儿也不愿意说。黄老师给出的经典问句:“你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觉得很受用,另外,黄老师给出一个全新的方向,女儿是不是不愿意跟所有的人说话呢?对于每个人一般有这种情况:一些人我们很喜欢跟他说话,另一些人,我们却不太愿意跟他们说话,那么你如何成为那些女儿喜欢与之说话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古人知道的这个道理,用我之前学过的一个理论来解释这句话,或许我认为更加贴切:我们听课、看书是输入的过程,而我们写出来,讲出来,演练出来,去体验,是输出的过程,输出和输入的比例,需要≥1:1,学习才更有效,再换句话来说:教是最好的学。真正安静下来,真正体验输出的过程,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