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刘昂将军诞辰105周年。刘昂将军是父亲的老战友。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多次听父母亲念叨过,只不过那时他们说的名字是刘孝德。父母亲习惯了称呼老名字,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刘孝德就是刘昂。<div><br></div> 刘昂将军 父亲和母亲都曾是军人,新中国建立后服从组织安排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父亲主管湖北全省的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前半辈子打仗,后半辈子就是修路架桥,造福人民。一心扑在工作上,甘做一颗铺路石。脱下军装的他深爱着军队和战友,在地方工作与部队交集很少,那时信息互联不畅,当年的很多战友也就失去了联系。这成了父母亲的一个心结。<div><br>一九六八年春,我参军入伍。临行前父亲交待,到了部队要当个好兵,如有可能就帮忙打听他的那些老战友,其中就有刘孝德。父亲说,当年在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刘是团长,自己是政委。母亲说那是自己的团长大哥。我一一记下,可一个小兵在军营里哪有什么渠道和机会找寻父亲当年的战友,但我能感受到父母亲对战友的那片深情。那时对这位父母亲的战友就有了浅浅的印象。</div><div><br>一九七八年年末,父亲去北京开会返回,高兴地对母亲说此行见到了白相国同志(当年教导团的副政委,此任总后勤部副政委),得知刘昂同志的消息,时任空五军政委,现在南京。终于有了老战友的消息,从不沾酒的父亲竟给自己倒上了一小杯红酒。我是当过兵的人,懂得“战友”二字的厚重,可我的战友和他的战友就不能同日而语了。</div><div><br>父母亲很少对儿女谈及他们的历史,我对他们那代人的过往也知之甚少。此后我渐渐从父母亲那里知道了一些关于他们战友的事情。得知刘昂伯伯在战争年代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故事。知道刘昂伯伯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br></div><div><br></div> 南京玄武湖<div><br></div><div>一九八一年八月,我携新婚妻子旅行结婚,准备南京、青岛、上海走一趟。父亲一再嘱咐,要去南京看看你刘昂伯伯。从武汉乘江轮顺江而下,抵达南京港已是午夜,我们就近找了家旅社住下。次日上午,我怀揣父亲的亲笔信登门造访。刘昂伯伯见信如见人,盛情接待,责怪我怎么去住旅社,到南京要来家住,这就是你的家。王阿姨给我俩安顿好了房间,刘伯伯问长问短了解父母亲的情况。这是第一次见到刘昂将军,初见伯伯我拘谨忐忑,原本以为将军仪表威严,不苟言笑。没想到刘伯伯热情慈祥,和蔼可亲。我们准备早出晚归到南京名胜各处看看。刘伯伯再三嘱咐,那晚饭一定要回来吃。连续几日,我们晚归,刘家就不开饭一直等候。</div><div><br></div><div>我们去玄武湖,刘伯伯要给我们带路。我说自己能找到,伯伯说那我陪你们走一小段,给你们指条近道。出门时,就见伯伯穿着部队发放的白竹布衬衣扎进军裤裤腰里,光脚穿了双部队的解放鞋,这就是我在部队里平时的着装呀!一顶草帽遮阳,活脱就是一老农民,与我原本心中的将军形象相去甚远。伯伯给我们指路,到玄武湖的步行距离不算太远,可伯伯腰板挺直步伐稳健,和父亲一样,骨子里都透出军人的气质。</div><div><br>在刘伯伯家小住几日,就要离宁赴青,离别时伯伯千叮咛万嘱咐,那神情至今难忘。近距离感受将军,伯伯朴实普通与我没有距离,军人气质父亲情怀。<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1992年,分别46年的战友在南京相聚。(左:刘昂将军;右:秦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冬,父亲离休前夕特意和母亲一道前往南京看望刘伯伯。分别了几十年的战友相聚,两位红军老战士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涯,叙说和平年代的平静生活,把思念和牵挂抛到了九霄云外。两天两夜的团聚,说不完的话,扯不断的情,握手相拥,至情至景,感动了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父亲随行的同事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十月,我因公出差南京,在酒店里打电话给刘伯伯,说要上家里来拜望。伯伯让我等候,马上派车来接。司机是位小战士,载上我说伯伯和阿姨在家等候。沿途和司机聊天,小战士知道我的身份,不拘谨话也多。最后聊到车,他说首长平时用车少,要为公家省油钱,自己常闲着快没事干了。说别的首长都换了新车,自家首长就是不让换,还说旧车一样用。多年后,我将此事告知伯伯的女儿刘红燕,红燕说:你能乘车已经享受了首长待遇,多年来,就不许我们用他的车。公是公私是私,爸爸分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阿姨张罗着晚餐,伯伯给我夹菜,我也不拘束,就像在自家一样。那段时间我正在记录撰写父亲的回忆录,借来南京出差的机会正好拜访伯伯,来核实、求证、征询意见,于是将部分提纲和手稿请伯伯过目。伯伯戴上眼镜像位学者,认真地审阅着手稿。此时,警卫员给我倒了一杯茶递过来,我欠身接杯回坐,只觉沙发不稳,手一哆嗦,茶水撒了一地。伯伯赶紧问烫着了没有,见我没事,就让警卫员拿拖把拖一下。我低头才注意到,这是个老旧的皮沙发,沙发皮面都已破裂,沙发右边扶手下竟没有前脚,用报纸包着两块砖垫着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警卫员边拖地边抱怨:“沙发坏了很久了,我要报管理处换一个,至少修一下,可首长就是不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伯伯笑笑说:“这点小事不要麻烦公家,垫两块砖一样用嘛。”伯伯憨厚的笑容让我心头一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伯伯和父亲一样,真不讲究。我家一直就用着几十年前公家折旧处理的老家具。他们那代人呐,都一样!将军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写父亲的回忆录,其中就写了刘伯伯和父亲在一起的战斗岁月。父亲的记忆力特好,他口述的历史,基本都得到刘伯伯的认可。伯伯也补充讲述了当年教导团的事情。那时他俩带领部队在鄂南打日伪军和顽军,在鄂东阻击国民党军一九九旅。战斗打了一天一夜,硬将敌两个团阻止在大悟山,为我大部队在桐柏战场赢得了时间,受到了中原军区的表扬。在冰天雪地缺衣少粮的困境中坚持斗争,与敌周旋备受压力,掣肘牵制敌军主力,为停战和谈,为我军占据有利位置付出艰辛。中原突围大战在即,刘伯伯因身体不好,枪伤复发,不得不随同伤病员北上转移。握手告别,互道珍重。父亲随南路部队突围,开始了中原突围战役。这一分别九死一生,再也没有对方的音讯。父亲寻找伯伯的执着,伯伯对父亲的挂牵,这对生死战友,患难兄弟,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提到刘昂将军也是敬重有加,称“团长大哥”。二0二0年十二月,伯伯女儿刘红燕夫妇专程来武汉看望父母亲。九十六岁的母亲拉着红燕的手说:“你父亲,那是我的团长大哥呀!”</p><p class="ql-block"><br></p> 1992年,父母亲与刘昂将军在南京相聚。(中:刘昂将军)<div><br></div><div>当年母亲是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学员四队的副队长兼女兵队的区队长。父母亲结为夫妻,刘伯伯就是证婚人。中原突围,母亲有孕在身,服从组织的决定,化装转移北上,到达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晋城。父亲参加突围战役,千里征战鄂西北,杳无音信。组织上获悉父亲在桐柏战斗中不幸牺牲。李先念司令员主持召开了中原突围团以上牺牲干部的追悼会。在那凄楚的日子里,母亲带着未满八个月的孩子备受煎熬。组织和战友给了母亲极大的鼓励和关怀。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中,根据地同样缺衣少食。母亲没有奶水,只能顿顿熬南瓜糊糊喂养孩子。中原突围的部队陆续汇集晋城。刘昂伯伯数次来看望母亲和孩子,那时他身体也不好,每次来都送来组织上照顾他给配发的奶粉和营养品,还将他全部的津贴留给母亲。使母子二人度过了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br></div><div><br></div> 1947年,母亲与孩子在山西晋城。<div><br></div><div>母亲讲述这战争岁月的故事,感人至深。我才体会到父母亲为何念念不忘刘伯伯。硝烟尚未尽,将军百战生,挥氅为战友“遗孤”遮蔽风雨,七尺男儿,铁血柔肠。刘伯伯的关怀深深感动着我。<br></div><div><br></div><div>二00四年七月,由父亲口述我执笔,刘伯伯曾审阅部分手稿的《走出烽火硝烟》秦忠回忆录出版了。书中部分章节记叙了父亲和刘伯伯的战争岁月,遗憾的是伯伯早逝两年,没有看到成书。<br></div><div><br></div> 我与刘昂伯伯交集很少,几次见面与交谈仅仅只是从生活细节中获得初步印象,更多的则是从父母亲的述说和情感中感受,那印象由浅显到深刻,长者、军人、战友、兄弟集一身。父辈们经历了比我们这辈人多得多的苦难与磨砺。在饥饿与贫困的苦海中,跟着一杆红旗去奋斗。衣衫褴褛跋涉,枪林弹雨抗争,血与火,冰与霜,生与死,败与成,没有气馁,勇往直前。<div><br>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华诞。100年峥嵘岁月,100年风雨兼程,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为之奋斗。创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推翻反动独裁的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在完成深刻的社会变革,持续发展繁荣富强,带领着中国人民正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刘昂将军是党的忠诚战士,是人民军队中一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在纪念刘昂将军诞辰10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伯伯——刘昂将军。</div><div><br>刘昂伯伯那宽厚的笑容展现在我眼前,铭刻在我心里。<br></div> 2021年2月 于武汉<div><br></div><div>注: 该文被汇编入《峥嵘岁月》— 纪念刘昂将军诞辰105周年文集。</div><div><br></div><div><br><div><br></div></div> 刘昂将军生平<div><br>刘昂(1916—2002),又名刘孝德,江西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三师第九团政治指导员,红三十二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副团长,八路军南下支队分队长,湘鄂赣军区东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前)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团长,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干部队队长、副总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三十二步兵学校校长,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div><div><br>2002年1月1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