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雪最美

艳阳高照(廊坊)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生活至今,总感觉老家的水最清澈最甘冽、老家的蓝天即绚烂又多姿、老家的乡亲朴实得像一头:只会默默无闻劳作的耕牛;老家冬天里的雪玲珑剔透、婀娜多姿,银装素裹。</p><p class="ql-block"> 我爱老家的一草一木,我更爱老家冬天的雪花。今年秋天不知走的太匆忙,还是冬天来得太突然;我还未来得及:欣赏红叶满坡的美景,立冬的雪花在深夜,便悄悄闯入了我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母亲便发来微信,家里的雪下得依然很大,道路打滑难行,先不必回老家;随之母亲接二连三发给我,几张在自家房前屋后照下的雪景。一张张漂亮的雪中之景,不禁触动我一丝丝回忆与联想。</p> <p class="ql-block">  老家坐落于河北永清县,一个平凡简朴的小乡村。村民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贫乐道的农家生活。 </p><p class="ql-block"> 自己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正值生产队吃“大锅饭”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群“天不怕,地不怕”光着脚丫满街跑的农村娃。</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吃的是玉米饼子荤油夹、穿的是母亲日夜赶做的粗布衣、喝的是炸压根的土井水、玩的是自己发明的“杂货凑”,不过一天到晚都是乐哈哈;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吃有喝、有穿有玩,一不顺心哩哩咧咧(方言,不听话之意),再不顺心还把“娘来骂”,那岁月的孩子,借你两个胆子,都不敢把混来耍。</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冬天,虽然冷得出奇,扛冻的孩子一点都不怕。特别是下雪天,那可是孩子们最美的“游乐园”;邻居家的伙伴在窗外眼巴巴地等着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爸老妈害怕孩子太冷,总是不情愿自家的孩子走出屋门,万般无奈情急之下,只好哀求父母假装去屋外“尿哗哗”,这样才会赢个抽身之际。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院外,伙伴们手拉手一溜烟,早已飞奔得不见踪影,生怕父母把自己喊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雪花越下越大、风儿越冷越刮,哪里的雪越厚,砰动的心越想走上去,听一听那踩着雪花“嘁哧咔嚓”的声音;树上的雪挂美如画,层层叠叠惹人夸,拽上淘气伙伴的袖口,连哄带骗到树下,猛地用脚踹一下树身,自己远远地跑开;树上的雪挂飘飘洒洒,瞬间落到伙伴的脖颈里,自己鼓着手掌嘻嘻哈哈:那美得简直要飞啦! </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棉鞋头湿得稀里哗啦,雪地里的孩子们,总是玩得尽兴、不亦乐乎。到了饭点,都会忘记回家;家里的父母左等不回、右等不归,只好寻着孩子的声音找过来。走到自家孩子跟前,一顿嗨呼(方言,瞎胡之意),揪着孩子脖领拽回家。</p><p class="ql-block"> 到了家,母亲总会让孩子将湿透的棉鞋头脱下,放到地中间的火盆旁烤起来。随后一家人围着炕桌,吃着母亲新贴出的玉米饼子、现熬的白薯粥、外加一盘切好的小腌瓜,家人们围在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实在地香。</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我时不时地忆起那段日子,总是心潮澎湃。那段日子虽然穷点苦点,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绵绵,快乐久久……(图片,老妈提供)</p> <p class="ql-block">作者张振华,微信名“艳阳高照”,河北廊坊人,1975年9月7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自幼酷爱文学,其作品多在《天津青年报》、《廊坊日报》、全国美篇、永清微生活、永清生活圈等多媒体;本人作品多以农村风貌为题材,接近大自然,语言朴实无华、言简意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