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阆中已好几个月,然而思念常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2300年历史的阆中,曾是那么久远的过去。当你行走在如今阆中坚实的石板路上,走街串巷,欣赏</span>那保存完好的城墙、门楼,那四通八达的街区、旧居,那久闻盛名的张飞庙、滕王阁等等,却由衷感到一股鲜活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加长江三峡游轮后,距下一个贵州行程有2个整天的空余,挑选了阆中作为下一个目标。一是阆中距离重庆300余公里,乘坐动车不到2小时。无所不在的动车拉进了距离,使旅游变得更加随心所欲。二是,早已知晓阆中古城,心为之所动,2天时间刚刚好。6月2日上午在重庆乘坐D1957,感觉还没有坐够呢,阆中就到了。动车在阆中小站仅停靠2分钟,女乘务员一边大声地催促到站的旅客下车,一边喝住那些想溜出来蒙口烟的男士们,场面很是喜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站的出租车停靠点空空荡荡,</span>只听得过道外有人在喊:到古城拼车15元,我们没有搭理。不一会来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去在网上预订张飞国际酒店。出车站过了嘉陵江大桥就是古城阆中。左边是嘉陵江江,右边是阆古城城墙城门古居,第一印象不错。仅几分钟就到了酒店,打车费10元。</p> 张飞阆中 <p class="ql-block"> 酒店一出来就是古城,阆中古城整个免费开放,仅有数的几个景点如张飞庙、中天楼、滕王阁等收费,60岁以上免费,这块省了不少钱。</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景点游玩张桓侯祠,即张飞庙,这个建筑始建于三国时期,其间经历许多战事年久失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于阆中我们的记忆主要都来自《三国演义》。说阆中就不能不谈三国,不能不谈张飞。作为蜀国军事重镇,三国名将张飞在阆中驻守7年,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和小说不一样的是,阆中故事中的张飞并非只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他据水断桥,义释严颜,大破张郃,都显出张飞是一个智勇兼备军功显赫的将领。张飞还将阆中治理成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地方。</span>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疆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后市民念其忠勇,在墓前建桓侯祠以祭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张桓侯祠不仅有三国文化,更有历史的延续。在这里可以看到明代的建筑敌万楼,可以看到殿堂内唐宋的铜佛,可以看到两侧牌坊间明清时期的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 跨进汉桓侯祠主大门,眼前就是明代所建的敌万楼,楼高10余米,构造精致,别具匠心。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看到 “灵庥舄奕”这块匾,我心很虚,不知道什么意思。回来时查百度,四个字读作“líng xiū xì yì”。</p><p class="ql-block">灵庥意为神灵庇保佑百姓;舄奕一词古意为显赫、辉煌等。“灵庥舄奕”连起来是说神灵<span style="font-size:18px;">护佑一方,</span>绵延万古,表示了对先人张飞极大的尊崇和肯定。</p> <p class="ql-block"> 敌万楼后的大殿始建于蜀汉,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殿内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张飞文像,这是清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张飞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左右两壁上是后人摹写的岳飞草书《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 大殿右侧的大厅,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群雕。汉灵帝末年,刘、关、张志同道合,义结桃园,兴兵讨贼,逐渐形成一股新兴的政治军事力量,奠定了三分天下之蜀汉政治集团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大殿左侧的为世虎臣馆集中展示了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的赫赫战功。千百年来忠诚信义的张飞深受后人膜拜,连他刚烈、莽撞的性格也可亲可敬。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妇孺皆和,百读不厌。</p> <p class="ql-block">夜战马超</p> <p class="ql-block"> 立马勒铭:《三国志》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曹操命名将张郃领兵进犯巴州,刘备令张飞率部迎战,大败张郃于八蒙山。张飞义气高昂,乘着酒兴,以石代纸以矛作笔,在八蒙山石壁刺凿下“立马铭”。原文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溕,立马勒铭。”私下以为,这故事仅是传说而已,想必是后人依据传说,再刻写在石壁。张飞真的有如此文化功底?以矛刻字是不是太绝了?</p> <p class="ql-block"> 从张飞庙出来时,正好有一大批学生来此参观。在老师的指挥下,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有序地参观,学生们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脸上充满着对先辈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 在阆中,听着张飞的故事,随处可见张飞牛肉。据传,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主要下酒菜,就是张飞制作的牛肉。传说毕竟是传说,张飞牛肉成为阆中特产至多才200多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牛肉店,旁边必有一家保宁醋店。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茫茫沧海,阆中人杰地灵,名人众多,但阆中人仍然把飞将军视作这座古城的守护神,心中的图腾。</p> 古城阆中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嘉陵江边,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山围四面,水绕三方,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历来为川北军事重镇、商贾福地、文人荟萃,被世人誉为风水宝地。它遵循唐代“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面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象之式。</span>城市建筑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街小巷都</span>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 小小阆中,被列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大佛寺、川北道贡院、滕王阁等8处,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华光楼等22处。街头随处可见古街坊古寺庙古城墙古城楼,恍惚间时空交错,过去未来去去来来,古人今人隔空对话,好有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楼众多,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素有五城十二楼之说。 </p><p class="ql-block"> 中天楼始建于唐朝,2006年在原址重建,是阆苑十二楼之一 ,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中天楼居于阆中中心地带,整个古城以中天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 ,向四面八方展开。</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中天楼整个古城展现无遗。四面八方连绵一片的青瓦屋顶,被一条条小街隔成一块又一块。这么大这么完整的古城真是少有。</p> <p class="ql-block"> 中天楼有伏羲塑像。原来华夏之祖伏羲和阆中古城也有渊源。传说伏羲母亲华胥在阆中南池边孕育伏羲,后随部落北迁,在甘肃天水成县生下伏羲。后来伏羲成长为部落首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古文明。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于是阆中与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河南陈州(今周口市)一起,成为伏羲文化的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夜晚,亮起灯光的中天楼威严气派,气宇轩昂,别有一番味道。</p> <p class="ql-block"> 华光楼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高祖李渊之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也就是到了当时的阆中,在阆中城南临江修建了“南楼”。此楼是滕王招集一些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眺江观涛之地。后来,屡为火毁,明代复修,改称其为“镇江楼”,得其镇水之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再一次重建,始称为“华光楼”。 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是阆中的又一名楼,始建于唐代,现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遗存。华光楼也是一座过街门楼,共4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被誉为“阆苑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 和中天楼几乎一样设置,登楼的木梯狭长而陡峭,只能单人单向通行,游客多的话,还要上下互相吆喝,以免楼阻。</p> <p class="ql-block"> 灰岩黛瓦的房屋连列成排,整个格局整齐如棋盘,穿梭在这样的街巷,时光仿佛能瞬间拉回从前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在华光楼不仅俯瞰整个古城,更可以远眺锦屏山、近看嘉陵江,亲身体验阆中集山、水、城融于一体之美妙,更加体会唐代诗圣杜甫“阆州城南天下稀”的感触。</p><p class="ql-block"> 杜甫老先生一生中竟然两次来到阆中,时间达半年之久,对阆中也太偏爱了吧!他饱览阆中湖光山色,留下了60余首诗篇,《阆水歌》尤其传颂广泛。</p><p class="ql-block"> 《阆水歌》</p><p class="ql-block">嘉陵江色何所似?</p><p class="ql-block">石黛碧玉相因依。</p><p class="ql-block">正怜日破浪花出,</p><p class="ql-block">更复春从沙际归。</p><p class="ql-block">巴童荡桨欹侧过,</p><p class="ql-block">水鸡衔鱼来去飞。</p><p class="ql-block">阆中胜事可肠断,</p><p class="ql-block">阆州城南天下稀。</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用日破浪花、巴童荡桨、水鸡衔鱼等具体生动的细节形象描写阆中城那妩媚多姿的山景水景城景,最后一句“阆州城南天下稀”,使得阆中吸粉无数,名扬天下。猜测杜甫先生大约就是在阆中华光楼一带写下这首阆水诗。</p> <p class="ql-block"> 华光楼下面是阆中最大的码头,是出入城的必经要道。所以华光楼一带古代商贾云集,船只扎堆,是阆中最热闹繁华之地。</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署是阆中古城的独特存在。阆中现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在我国行政体制中是一个县级市设置。但是当年阆中身处巴蜀通往关中的战略要道,地位十分显赫,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作为川北道台延续了500多年,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代甚至一度作四川省会10余年。川北道署依据明清时代道台规格建造,虽是伪古迹,但呈现了当时道台布置,<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依次建有</span>照壁、山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书吏房、道台居所、牢狱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川北道台78人名单中,倒数第二人张澜后来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户房主要经管夏税、秋粮、丁差、徭役、杂课、仓谷、赈济等事务,并办理相关案件的文书工作。</p><p class="ql-block"> 礼房主要负责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 在阆中的最后一天游玩了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说起滕王阁,大多数人仅仅知道南昌有滕王阁。实际上我国3个地方建有滕王阁。最早的滕王阁在山东滕州;最著名的是南昌滕王阁,因为有唐朝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享有盛名;最晚的则是阆中的滕王阁。3个滕王阁都是滕王李元婴的大作,彼此都有渊源。滕王李元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span>唐太宗李世民的小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一岁时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州,后来</span>一路封疆封地,一路骄奢淫逸,一路建造滕王阁。他不以政绩留名于世,而以建阁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阆中嘉陵江畔玉台山腰,是唐朝宫殿式古典建筑,早些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阆中滕王阁和南昌滕王阁一样,历史上多次重建重修,早已不是原汁原味,玉台山半的唐代石塔和颐神洞的石刻却是真迹无疑。</p><p class="ql-block"> 唐代石塔通高8.25米,至今保存完好,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汶川地震中塔巅坠地,2011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 玉台山顶的积翠亭,取诗圣杜甫“中天积翠玉台遥”诗意。在这里远山近水,阆中古城城池楼阁尽收眼底,嘉陵江从脚下千年流淌,使你不由产生一种历史的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有很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有许多过去的故事。如秦家大院始建于清初,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极具富家气势</span>。1935年红军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曾经在此办公。现在是古城餐饮、住宿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蒲氏宅第为明代商人所建,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四重门形成一个“商”字形街门,是全国唯一倒插门式、原汁原味的古民居。一九八七年被定为“一级重点保护民居”。</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时间,应该在这样的民宿住几天,和过去对话,和历史相会,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p> 状元阆中 <p class="ql-block"> 阆中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之乡”。</p><p class="ql-block"> 古代阆中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辈出。据记载从隋大业三年(622)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1300多年间科举状元只有672人,其中四川省15人,而阆中独占4人。状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为了纪念古阆州的四位状元,他们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p><p class="ql-block"> 阆中的4名状元既励志,又传奇。唐朝年间,阆中人尹枢成为中国科举史上年纪最大的状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极也喜中状元。到了宋代,阆中人陈尧叟于宋太宗时期夺魁天下,二弟陈尧佐同榜中了进士,三弟陈尧咨获宋真宗年间状元。</p><p class="ql-block"> 阆中还出过116名进士、402名举人,素有“蜀之人物,惟阆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p> <p class="ql-block"> 得益于阆中曾短期为四川省省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顺治初年,在阆中设立四川贡院。</span>清代四川贡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贡院,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考的场所。四川贡院是由大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建筑组成的四合院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p> <p class="ql-block"> 清代考棚的考室,各室相隔。因为一次考试时间漫长,可以带食物充饥。</p> <p class="ql-block"> 至公堂是考区的核心,考官坐临此坐堂总摄考务,在这里唱名、发卷,聚会议事。</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五日榜,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榜进士名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科举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源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历经唐、宋、元、明,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历时13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考试制度,也是寒门学子一步登天的捷径。科举制有得有失,它在清朝废止,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p> <p class="ql-block"> 在阆中仅仅几天,没理由地喜欢上了这里。这是一个古城,却又是那么生机毕现,活色生香。当地居民就住在充满历史感的老街旧巷、砖瓦厢房,走街串巷,可以看到行人如梭,或赶上班,或逛菜市场,或悠闲地在街边摆开桌子,打牌取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阆中有历史,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span>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有一幅三百里嘉陵江山图,把阆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唐宋的诗词大家杜甫、苏轼、陆游等,都曾数度游玩阆中,留下不朽诗篇。唐代风水宗师袁天罡、李淳风为争风水宝地,留下“金针插铜钱”的传说。三国名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等等。如果你喜欢旅游,阆中是一个不得不来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