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运动防险我来抓 健康走进百姓家<br> -----中老年人运动防险知识</h3> <h3>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的发布,“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主题,全国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开展,中老年群体成为健身的主力军。然而,中老年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意识淡薄,运动风险防范能力严重不足,运动损伤事件频发,产生了非常消极影响,制约了中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运动防险知识宣传正是为了确保中老年人体育运动锻炼在科学、有效、高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能做到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着实提升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素养。</h3> <h3>一、运动损伤的原因</h3> <h3>1、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br>2、准备活动不足和内容不得当。<br>3、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局部负荷过大,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br>4、不良的心理状态。<br>5、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没人指导。</h3> <h3>二、运动损伤的预防</h3> <h3>(1)提高安全意识。<br>(2)穿好适合运动的服装。 <br>(3)运动前先做热身和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同时要做专项准备活动。<br>(4)合理安排适合的锻炼内容和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br>(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br>(6)提高力量等身体素质。<br>(7)掌握正确的锻炼动作,有损伤风险的动作有专人指导。<br>(8)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br>(9)作好整理放松运动。</h3> <h3>三、应急处置原则:RICE大米原则</h3> <h3>1、制动(REST):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可以把出血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减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h3> <h3>2、冷敷(ICE):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酶的活性因子。</h3> <h3>3、加压(COMPRESSION):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防止浸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h3> <h3>4、抬高(ELEVATION):可以减少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h3> <h3>四、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h3> <h3>1、擦伤</h3> <h3> 原因:皮肤表面受到不当外力的磨擦导致的皮肤受损。<br>处理:<br> 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消毒药水即可自愈。 <br>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绷带加压包扎法;</h3> <h3>2、扭伤</h3> <h3> 原因: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造成损伤。<br>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48小时后热敷。<br> 预防:专项准备活动要充分;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易伤者在运动比赛时用保护支持带;</h3> <h3>3、韧 带 损 伤</h3> <h3> 原 因:受伤部位受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迫使关节做过度的外翻或内翻动作;<br> 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br>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使用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h3> <h3>4、肌肉痉挛</h3> <h3> 即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br>原因:<br>1.大量的排汗 <br>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br>3.寒冷的刺激<br>处理:立即停止运动,牵引痉挛肌肉;补充水分、饮淡盐水。</h3> <h3>5、关节脱位</h3> <h3> 原因: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位置。<br>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h3> <h3>6、骨折</h3> <h3> 处理:<br> 1、防治休克;<br> 2、就地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br> 3、先止血再包扎伤口;<br> 4、夹板固定,使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br> 5、及时送往医院。</h3> <h3>五、心率的测量方法</h3> <h3>桡动脉: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h3> <h3>颈动脉:气管正中旁开两指。</h3> <h3> 脉率的测定方法:<br>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br>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br>3.即可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次数;<br>4.6秒钟的跳动次数乘以10,即此时的心率。</h3> <h3>六、心肺复苏</h3> <h3>心肺复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抢救呼吸和心脏骤停者生命的医学方法。</h3> <h3>心肺复苏成功与时间的关系</h3> <h3>“30: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5个循环为一个周期,不断进行,直至人活了或者医生来了。</h3> <h3>七、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及注意事项</h3> <h3>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锻炼及注意事项。<br>锻炼目的是提高心肺和代谢系统功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理平衡。<br>(1)频率:几乎每天都应进行有氧运动,每周2~3天的抗阻运动。<br>(2)强度:中低强度(40~60%最大吸氧量强度)有氧运动60%~80%1-rm强度进行抗阻运动。<br> (3)时间: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每次至少10分钟。<br>抗阻运动每次至少1组,每组8~10次重复。<br>(4)方式: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仅限于病情较轻和运动伤害风险较低者,推荐所有大肌肉群的中低负荷抗阻力训练。<br>(5)进度:注重循序渐进。<br>注意事项:以心率来控制适宜的运动强度;增加放松活动的过程,逐渐降低运动强度;适量补钾;血压上限建议设定在220/105mmHg;抗阻力训练时避免憋气;湿热天气和运动中出汗多时要注意身体水合状态的监测和水的补充。</h3> <h3>2、2型糖尿病患者的锻炼及注意事项:</h3> <h3> 锻炼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和体重,保持和增加肌肉体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br>(1)频率: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连续间断不超过2天,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多做肌肉力量训练。每组练习8~10个,逐渐增加负荷。<br>(2)强度:中等强度50%~70%最大吸氧量强度。较大强度可以获得更多效益。<br>(3)持续时间:每周累积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每次至少10分钟。每周累计达到300分钟可以达到更多的健康效益。<br>(4)方式:强调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的,持续性的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br>(5)静坐:限制静坐时间,持续静态行为时间不超过30分钟。<br>(6)进度:和健康成年人一致,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br>注意事项:<br>(1)血糖大于16.7mmol/L应禁忌大强度耐力运动。<br>(2)出现严重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大强度大冲击的活动。<br>(3)出现血糖控制不稳定、合并视网膜出血或感染、不稳定心绞痛时应禁忌各种运动。<br>(4)注意预防低血糖。<br>(5)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一般患者1-2个月达到目标,严重患者则需3-6个月。<br>(6)注意足部保护。</h3> <h3>3、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锻炼及注意事项:</h3> <h3> 锻炼目的是增加能量消耗、减控体重,保持和增加瘦体重,改变身体成分分布、减少腹部脂肪,改善循环、呼吸、代谢调节功能。<br>(1)频率: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3天较大强度运动,或两者结合。<br>(2)强度:中低强度(40~60%最大吸氧量强度)逐渐达到中高强度(60%~90%最大吸氧量)有氧运动。对健康状况不好的人进行小(30~40%最大吸氧量强度)到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br>(3)运动量:有氧运动每天累计60分钟或至少每周累计300分钟或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较大强度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br>(4)运动形式:强调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的,持续性的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br>(5)进度:和健康成年人一致,但更注重循序渐进原则。<br><br> 注意事项:3~6个月减重5%~10%。每日减少500~1000大卡的能量摄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