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电,岁月如梭, 转眼 画家徐小龙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走过东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南围墙,走过杜甫草堂......,无时无刻都能看到徐老师的画作;每当逢年过节,从腊月二十三日到正月十六日,都会想起徐老师的民俗画卷;每当我走过邙岭,来过黄河,站在河洛交汇之处,河图洛书,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等历史神话故事,无不闪烁着徐老师的鼎力之作;他是河洛之子,一生都在绘制河洛文化。他为河洛而生,为河洛而活。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可他的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相随,他是人民的画家,永远活在百姓心中。他的作品《寄给妻子的信》,《沙场秋点兵》,《生命之堤》等参加全国美展。《虎娃子》,《驯牛》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先后岀版连环画《北宋九朝帝王连环图画》等多册。《河洛风情画卷》(九卷)等多本画集问世。他奋斗的一生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徐小龙老师1945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念子庄村。字亳丘野夫,从小喜欢画画, 数十年来,孜孜于绘事。对于人物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均有所研究, 多次入选国家大展,并且在中国美术馆、四川美协等机构多有收藏;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亦多有获奖、发表和收藏。他曾任巩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河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 郑州市美协理事。郑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获得:“郑州市劳动模范”“巩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兴巩” 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讲起与画家徐小龙老师结缘,记得是通过贺宝石老师介绍认识的。那是2008年春天,有一天,在贺老师工作室闲话,说到从乡下回城后,有时间想学习书法和绘画。贺老师非常赞同,说有个业余爱好很好。说着就向我推荐徐小龙老师,说离这里很近的,并亲自带我去见徐老师。记得是在老区文化馆一楼的办公室里,房间不大,采光也不太好,比较暗。徐老师个子不太高,廋削的肩膀上留着长发,见我们进门,赶紧起身让座,坐定后才看清楚,他手持香烟,面带微笑,面容慈祥,额头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两位老师轻声细语,耐心为我指导,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学习,先从最基本的临帖开始,不要着急。使我感动万分。两位老师还谈到,我在回郭镇负责文化工作的时候,去找过我,是想把老艺术家谢瑞阶的事迹,整理出来写本书。可后来因为谢老留在老家的资料太少,一直没有定稿。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幸运啊,就因为曾在鲁庄工作过的缘故,得到巩义市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两个泰斗式的巨匠,亲自为我量身定做,指点迷津。就像两盏明灯,为我照亮未来。如今贺老师也走了,再也不能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成为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3月初春时节,巩义市美术家协会一行20余人,在王山中主席的带领下,到巩义市海上桥村采风写生,探访古村的历史,风土人情。大家看着眼前的美景,记录心中的乡愁。用毛笔在宣纸、速写本上或写明清老房子,或写山岭深沟。有幸得到田志教授讲解写生方法和用笔用墨技法。王山中主席还现场为大家示范。</p><p class="ql-block"> 海上桥村的村落是典型的北方明清建筑风格。选择来这里写生,就是要贴近生活,多写生多创作。可以彰显地域特色,本土文化。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厚度。</p><p class="ql-block"> 因为天气寒冷,我们都以为徐小龙老师可能不会来了。谁知他老人家还是冒着严寒,来到海上桥。只见徐老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走路稳健,讲话不紧不慢。他不顾严寒,亲自给我们讲解示范。休息的时候,在姚老师的工作室,我拿出自己的画稿,让徐老师指导。看见是四尺的山水画,徐老师可高兴了,亲自到画案前,一张张仔细查看,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之处,用笔还要再细致准确,要用书法的语言去画线条和点面,并且亲自示范皴法,组树的避让和呼应。还讲到不要急于求成,先画好小画,再试着去画大画。要从宋画入手,做好临摹。多看古人的画。书画是见功夫的,不会一蹴而就,慢慢来吧。是啊,看着徐老师的耐心指教,听着老师的轻声细语,我眼前仿佛看到,那年在市文化艺术中心负一楼大厅徐小龙老师的《乡情—乡亲—乡愁》中国画作品展。那一幅幅巨作,扑面而来直指人心,撼动我们的灵魂。印象深刻的是那幅在陡峭山道上执鞭的赶车人,赶着马车用力攀登坡顶,并且在山顶上还有一个弯道,人和毛驴都经历着精神和体力的极限。徐老师是在给人们启示,我们的人生之路不就是一场攀登吗?走过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山道,踏过一个有又一个泥泞,才能达到顶峰,实现自己的梦想。走过展厅还有我们熟悉的纺线织布,做红薯粉条,犁地耙地,收割庄稼,还有踩高跷,舞狮子,荡秋千等等,仿佛就是我们的生活照片。这就是艺术家,他不只是有画画技艺,他更是深入生活,把画笔直指人们心中,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记得当时有记者让我说几句,我不太清楚都说了什么,但艺术家的画深深打动了我。“徐老师,休息休息吧,来喝杯茶”。山中主席的声音,打断了我的遐想,是啊,我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学习,用手中的笔画出最美的画。</p> <p class="ql-block"> 和徐小龙老师的最后一次缘分,是在2017年12月份,和美协的老师们一起去省城参加陈天然大师的《岁月如歌》——河南省老艺术家美术作品展。那天徐小龙老师也去了。因为人多,开幕式后大家都在三五成群观看,或者一个人默默研究。徐老师的熟人特别多,打招呼说话,合影留念,身边一直有画友交谈。我找准机会请徐老师给我讲解陈天然大师的画。徐老师说道,陈老师是大画家,也是教育家,在巩义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画家,徐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根在河洛,老家也在河洛,他的画也是河洛的灵魂,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看到徐老师发自内心的动情讲解,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艺术家只有把根深深扎在家乡的沃土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徐老师和陈老师一样,都是这样的大艺术家。永远活在人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周末,我会带着小外孙去文化艺术中心南围墙边,看徐小龙老师的画。给他讲一个大画家徐老爷爷的故事。讲大禹治水,女娲扑天,舞狮子,收庄稼,上学......</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您放心吧。</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6日晚于巩义家南窗下,收笔之时,天色昏暗,天空落下小雨。那是思念的泪滴。</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侯淑娟,女,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司法局退休干部,业余爱好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曾多次在省、市报刊以及杂志上发表作品,其中《感悟宋陵石刻》发表在《河洛潮》,受到好评。疫情期间,作品曾在市作协的微信群里发表。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巩义市作协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