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刘晓梅在首届山东省乡村教育发展研讨会暨齐鲁乡村学校教师研修基地成立高端论坛作专题报告

刘晓梅

<p class="ql-block">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构建师范院校教师与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创新教师教育模式,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田家炳基金会的资助下,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部分乡村学校开展“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搭建乡村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话交流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蒙阴县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坦埠镇中心学校阚家庄小学校长、新当选的第五期沂蒙名师刘晓梅,阚家庄小学教师王静赴淄博参加首届山东省乡村教育发展研讨会暨齐鲁乡村学校教师研修基地成立揭牌仪式高端论坛,并在论坛做了《做一种有温度的教育》的专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p> 会议日程 <p class="ql-block">  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线上),田家炳基金会高级干事萧开廷(线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授李泽林(线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申培轩(线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许爱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徐继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晓蓉(线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常亚慧(线上),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肖正德(线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王冬梅,淄博市文教中心的领导,以及来自山东省临沂、济南、淄博二十余所中小学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第八小学校长傅琴致辞并欢迎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校长-傅琴</p> <p class="ql-block">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徐继存、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唐勋一同揭牌,齐鲁乡村学校教师研修基地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  揭牌仪式后,李泽林教授(线上)、王冬梅老师、张召伟校长、吴晓蓉教授(线上)、常亚慧教授(线上)、许爱红教授、肖正德教授(线上)、刘晓梅校长和吉标教授九位专家教授为老师们做了精彩的报告,九位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给乡村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 阚家庄小学发展史 <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的阚家庄小学,距离镇政府二十公里,县城五十公里,是标准的大山农村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辐射7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米,人口7000余人。每年都有新分配教师到岗,教师离家较远,交通不便,住宿安排在附近居民家中,学校校园地势较低,晴天有土,雨天是水洼,下雨天,学生放学出入校园需要老师来回背进背出。</p><p class="ql-block"> 随着2014年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新建560平方米教学楼,建起7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配备了相应的微机室,实验室等科室,教师上课用上了先进的多媒体,我们硬化操场,校园焕然一新,并购置伙房设备,全校师生近80人,全部在校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保障了学生安全。</p> 爱心浇灌心灵 助力温情校园 <ul><li>以爱心浇灌心灵,开展爱的教育,每一个老师都是“妈妈教师”。</li></ul><p class="ql-block"> 欲成其事,先铸其魂。刘晓梅以蒙阴县乡村教育的角度为例,分析了乡村学生留守儿童、半留守儿童多,大山深处留不住人,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与子女时空相隔,子女在家中无人管束,宛如脱缰之马,处于半留守状态,家庭教育几近空白,这给乡村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p><ul><li>由“小课堂”教学转变为“大课堂”学习。</li></ul><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学习只靠教室“小课堂”进行,现在变“小”为“大”,让生活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育。如今,家访在蒙阴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山里人家零零散散的住着,这座山头一户,那座山头一家,老师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越是偏远的住户越是要走一走,看一看,家校联合做好孩子品德与知识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新型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家访,跟踪式承包责任制,随时了解学生动向,弥补对学生了解不足的缺憾,课堂上,我们也不再以一个尺寸要求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p> 痴心不改练本领 做好大山领路人 <ol><li>理清实际要求,确立课程理念。 </li></ol><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家及地方课程标准要求,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师,。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培育祖国未来”的宗旨,积极开发以“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六姐妹纪念馆”、“沂蒙红嫂”等为载体的“沂蒙精神”教育课程。创设“诚实、乐学、懂事、活泼”的校园氛围,科学规划,构建完整科学创新的课程体系。</p> <ul><li>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li></ul><p class="ql-block"> 利用蒙阴县“蜜桃之都”的优势,春天到田野去欣赏桃花的争奇斗艳,蜜桃成熟之际,走进果园,采访果农,感受收获的喜悦……一路采撷,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写作、热爱家乡的良好语文素养和美德,从中寻找到教育教学的价值和快乐。</p> <ul><li>唤醒成长意识,播下职业幸福种子。</li></ul><p class="ql-block"> 通过青年教师论坛、师德报告会等方式,通过校内敬业模范教育情怀展示带动,校外师德模范报告榜样激励,名师学术报告会等进行榜样示范,催生成长愿望。</p><p class="ql-block">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主人翁意识;通过评选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方式,使他们有了更高的职业追求,成就事业人生,这些措施起到了唤醒和激发作用。</p> <ul><li>精心实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li></ul><p class="ql-block"> 要想让学生拥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缸水,甚至长流水。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我们不断研读教育教学专著,组建团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讲课比赛等,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p> 唱响大山主旋律 振兴乡村新教育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课程内容,多彩的授课模式,浓厚的教育情怀,高雅的价值追求,多元的目标选择,激越的生命活力,美丽的人生梦想,务实的生活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乐意学习、快乐学习。</p><ul><li>由只抓“智育”转变为“德育为先”。</li></ul><p class="ql-block"> 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摒弃原来只抓学习成绩的教育模式,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德育起到校准人生方向,加足人生动力的作用,将来他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是无法估量的。为了营造更好的校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利用有限的条件积极排练节目,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为了全方位锻炼孩子参与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开展了“相约周三、快乐实践”活动,学生学习音体美、舞蹈、手语操边唱边做、开展实践活动等,跟随父母到田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把劳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如火如荼、丰富多彩。</p> 阅读诗书筑人生 书写中国成未来 <ul><li>书写中国 书写人生</li></ul><p class="ql-block"> 依托书写中国,利用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等,展览粉笔、钢笔字,师生一起练习书写基本功,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p><ul><li>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li></ul><p class="ql-block"> 创建乡村文化氛围,阅读改变人生,筑梦书屋犹如希望之花撒满蒙阴的角角落落,课余、周末、假期,到处是义务服务的教师,让乡村遍地书香四溢。实行隔周服务,每月至少服务一次,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国家大型节日进行主题确定,摘抄笔记、制作画报、说、学、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成为学生参与数量最多,效果最显著的书屋,吸引很多名人前来送书捐书,充实了书屋数量。2020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乔洪涛作家捐赠个人作品《蝴蝶谷》、《赛火车》、《一家之主》等。相信随着国家地方各级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书屋的图书数量品种会越来越多越齐全。</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学校改建了,院子宽敞,起了楼房,村里的山路也都在村村通工程下硬化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坑坑洼洼,我和老师们翻山越岭,再次望着古朴的土坯石墙,就像大山人们的憨厚朴实的话语,他们说:“其实我们也有条件搬到城里了,但是看到我们学校越来越好,教师素质高了,学生学得越来越全面了,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我们在家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老人,就更不愿意走了。”</p> 前路漫漫 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  越努力越幸运。在个人成长方面,2019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20年10月,荣获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推荐为国家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人选。同时,她走出大山加入蒙阴县乔洪涛语文名师工作室,以学校为平台,跟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乔洪涛主任不断学习,不断成长,2021年,获得县级学习沂蒙六姐妹巾帼先进人物、五一劳动奖章、蒙阴好人等荣誉,10月,被评为临沂市“沂蒙名师”,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级领导专家对乡村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乡村教师必将涌现出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新型教师,乡村教育的春天也会更加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   几位教授听取了作为一线偏远乡村教师刘晓梅的报告,对蒙阴县为乡村教育事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与认可。关注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地位与发展现状,对如何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关注、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及幸福指数进行探讨,使乡村教师能够更好地服务乡村,做有温度的教育,用自己的光和热浸润乡村孩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徐继存</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徐继存做总结发言,提出齐鲁乡村学校教师研修基地的成立是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小学正式合作的开始,接下来将根据教师自身实际共同解决问题,在共同体中实现共同成长和发展,让参与其中的老师们寻找到归属感,在这种归属感中成就自我。</p>

乡村

教师

教育

学生

学校

山东省

教授

沂蒙

山东师范大学

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