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季以“立冬”开始,至下一“立春”结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p> <p class="ql-block">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p> <p class="ql-block">立冬三候</p><p class="ql-block">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p><p class="ql-block">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p><p class="ql-block">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p><p class="ql-block">大意是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起居养生</p><p class="ql-block">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起居宜早睡晚起。进入立冬以后,在日常起居方面,建议应该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时候就是养阴,可以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从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是太阳经从这走,如果寒风吹后背的话,对整个机体就不好。</p> <p class="ql-block">饮食养生</p><p class="ql-block">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冬季养生应以补“黑”为主,应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发菜、海参等黑色的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p><p class="ql-block">进补前先引补</p><p class="ql-block">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p><p class="ql-block">多温热少寒凉</p><p class="ql-block">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p><p class="ql-block">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p><p class="ql-block">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p><p class="ql-block">咸味入肾补益阴血</p><p class="ql-block">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p><p class="ql-block">多喝水</p><p class="ql-block">天气冷了,多喝点温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温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开水来保健康。</p> <p class="ql-block">运动养生</p><p class="ql-block">立冬时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健身运动。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p><p class="ql-block">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在日照充足时运动,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p> <p class="ql-block">情志养生</p><p class="ql-block">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即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宁。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此外,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为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p> <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养生。《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用灸法预防疾病,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冬季艾灸养生,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疾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立冬要灸这5个穴位</p><p class="ql-block">足三里</p><p class="ql-block">功效:立冬艾灸足三里可以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p><p class="ql-block">关元穴</p><p class="ql-block">功效:立冬艾灸关元穴可以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p><p class="ql-block">神阙穴</p><p class="ql-block">功效:长期艾灸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p><p class="ql-block">风门穴</p><p class="ql-block">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p><p class="ql-block">肾俞穴</p><p class="ql-block">肾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立冬艾灸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立冬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正是流感易发时节,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伴您过一个温暖的冬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