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陕北十日游(五)

风雨同舟

2021年9月8日,陕西时光摄友团一行46人,开始了赴陕北十日游的旅程。我们先后经过了子长、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等陕北的十县市,饱览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质地貌和北方典型的农耕风俗文化,以及黄河和沿途陕北革命老区的多个旧址、展馆等,既是一次愉快的旅游,也是一次红色传统的教育。<div> 这是陕北十日游的第五部分,主要包含横山和靖边两地的游览内容。</div> 古城堡现存最完好的南大门 九、横山县<br> 1、波罗古城堡<br> 榆林横山区波罗古城堡,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秘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手上的明珠”、“—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为佛经梵语,意喻渡(接引)到被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统元年(1436)建堡。城堡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古城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霜、小西门通顺。主街道长约500m,建有南翁城、三官楼、玉带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座,形成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br> 城门内的石牌坊 同上 城墙上的木质角楼 新铸的一口大铜钟 望胡台 木牌楼 同上 凌霄塔 古堡自古为屯兵作战的大漠边陲军事要塞,晋隋唐宋都曾在此设营建寨;李自成,李元昊也都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年间在此设波罗营,下辖十五个营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城堡之最;民国元年改设为镇。古城经历战火无数。真可谓一座铁血古城。民国时期国民党82师骑兵团、陕北保安指挥部、22军骑六师师部都先后驻守波罗。 北魏时期,一高僧云游到此凿石为窟建卧佛寺;唐贞观年间,城西石壁惊现巨大天然石佛引起轰动建寺;宋时西夏王李元昊把“接引寺”定为国寺;清康熙帝西征时慕名前来,为寺院题写寺名——“接引寺”。<br> 古堡位于横山城东25公里的无定河南岸,因佛教而兴盛了一千多年,有大小寺庙二十多座(也有说四十座的)。古堡最繁盛时,人口逾万,店铺林立,为当时陕北军事政治要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称“小扬州”、 “小北京”。许多寺庙在文革中被毁,现保存最完好的是接引寺。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接引寺关闭不能入内。 保存完好的接引寺 <br> 1946年10月,在习仲勋的直接组织策划下,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总指挥官胡景铎将军在此率部发动了影响全国的“横山起义”,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横山起义纪念碑 游后感: 横山波罗古城,始建北魏时期。<br>此地山势雄浑,水肥草长林密。<br>孕集天地精华,弥漫佛光灵气。<br>凿石为洞礼佛,佛教在此兴起。<br>波罗原是梵语,接引才是本意。<br>唐时惊现巨佛,天生城西石壁。<br>宋时建接引寺,寺名康熙帝提。<br>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之地。<br>明清最为繁盛,寺庙二十有余。<br>人口当时过万,店铺作坊林立。<br>古城历为要塞,筑堡屯兵拒敌。<br>雄踞大漠边关,塞上古堡传奇。<br>解放战争前期,横山敌军起义。<br>粉碎重点进攻,保卫革命圣地。<br>要问起义旧址,波罗古堡城西。<br> <div> 2、响铃塔</div><div> 9月16日下午,游览榆林市横山区怀远古城,沿途顺便停车还游览了元朝时期修建的响铃寺响铃塔。<br></div> 响铃塔外景 响铃塔 塔内穹顶 元朝响铃塔又名鸿门寺塔,现在寺早已无存,只剩下孤零零一座响铃塔还在。该塔为密檐式砖石塔,又称响铃塔。始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分别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嘉靖三十七年(1558)进行修葺。共十一层,平面呈八角形,片石砌筑塔基和底层,底周长21.6米。底层正南设圭形塔门,内筑穹顶塔室;一层室内绘制佛教内容壁画,二层以上为外砖内石结构,三层以上素面,塔刹无存。残高约27米。塔下断崖处,共凿有七孔石窟。<br> 响铃塔 塔碑 同上 横山鸿门寺,<br>元朝修建的。<br>塔身挂铃铛,<br>风吹响声大。<br>塔因寺而建,<br>又名响铃塔。<br>今寺已不存,<br>空留一座塔。<br>塔为密檐式,<br>共有十一层。<br>片石筑塔基,<br>平面八角形。<br>底设圭形门,<br>塔内筑穹顶。<br>一层有壁画,<br>无梯不可登。<br>二层起砖石,<br>一直到塔顶。<br>残高有九丈,<br>塔刹早无踪。<br>塔下断崖处,<br>石窟凿七孔。<br>响铃塔虽在,<br>路边孤零零。<br>早已成危塔,<br>砖石已松动。<br>期望保护好,<br>造福老百姓。<br>…<br> 3、怀远古城<br> 9月16日下午,游览榆林市横山区怀远古城。<br> 明置怀远堡,清雍正九年设(1731)怀远县,属陕西榆林府。民国改横山县。横山老县城原址在城南芦河东岸柴兴梁山顶(也称白家山梁)。1955年迁至山下新址。<br> 怀远堡也称怀远古城,是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西北距长城大边7.75千米。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为县城,沿用至1955年。营堡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城墙周长1.51千米,占地面积约0.13平方千米。现存城墙、中心楼及玉帝楼等。怀远堡作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有效的防御作用,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br> 老城的中心楼 老城墙 城门洞 烽火台遗址 新建的寺庙大殿 同上 同上 明置怀远堡,<br>白家山梁顶。(也有称柴兴梁)<br>横山县城南,<br>芦河岸以东。<br>古堡连长城,<br>戍边为屯兵。<br>长城延绥镇,<br>三十六堡营。<br>清设怀远县,<br>古堡成县城。<br>民国改横山,<br>古堡仍沿用。<br>直到五五年,<br>搬至今县城。<br>今日游古堡,<br>旧貌难觅踪。<br>城墙成堆土,<br>敌台似荒冢。<br>中心楼还在,<br>玉帝楼躺平。<br>东门大豁口,<br>南北城门洞。<br>城内住户少,<br>正在改造中。<br>新建三圣殿,<br>还有娘娘宫。<br>游客更期待,<br>保护好古城。<br> 十、靖边县<br> 9月16日下午早早就到了靖边龙州镇,在离水上丹霞比较近的一家农家乐住下。下午五点乘车前往景区拍照。<br> 靖边龙州乡的雅丹地貌(波浪谷),据说是被几位摄影发烧友在十多年前无意中发现的,并给它起了名字叫“波浪谷”。到现在开发的和没有完全开发的以及被发现的大概有20多处,比较著名的一处就是位于龙洲乡闫家寨子的波浪谷了,几年前跟旅行社来过一次。波浪谷距水上丹霞有20分钟的车程,距靖边县22公里。<div> 靖边龙州乡的雅丹地貌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靖边波浪谷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砂岩景观真是个奇迹。<br> 据有关资料,靖边“波浪谷”可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羚羊谷相媲美,但又有区别。亚利桑那州的羚羊谷砂岩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是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颜色也更红更鲜艳。<br></div> 16日下午的拍照并没有尽兴,因为有点远,车开不到跟前,还要步行一段路,所以很多走得慢的,刚到地方太阳就被西边的山头遮挡住了。所以第二天(17日)一大早,我们又去拍日出,也因为云层厚,拍的不太理想。 靖边龙州有丹霞,<br>或埋或露地表下。<br>此景多在沟壑里,<br>片片美景目不暇。<br>当地人称红沙峁,<br>状如流水翻浪花。<br>表面布满水波纹,<br>线条流畅又圆滑。<br>层层叠叠很清晰,<br>魔幻造型多变化。<br>狭缝波浪一线天,<br>鬼斧神工天造化。<br>沟底成湖水碧绿,<br>两岸对峙尽丹霞。<br>美国西有羚羊谷,<br>龙州丹霞在华夏。<br>地质形成亿年前,<br>风吹日晒雨冲刷。<br>形成此景真不易,<br>观光游览别糟蹋。<br> 后记:<div> 以前很少编发美篇,主要是水平不行更怕麻烦。没想到今年年中换了个电脑,自己在家不懂胡试翻,结果一不小心把2020年度的所有相机和手机以及微信里下载的照片全删了!女婿还专门用进口的恢复软件也只能找回CF卡里的少部分照片,所以自己很是心痛了好多天,因为2020年是自己外出旅游最多的一年,光是跟时光就有四次...哎,后悔的都不能说列。所以,这次陕北十日游自己下决心慢慢弄成美篇保存起来。编美篇自己水平很差,也是个新手,也请各位多批评指导,不好意思你就凑合着看吧。其次,这次美篇中极少量的照片是借用同行摄友的,在此也一并感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