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阿尔比

Roger

<p class="ql-block">有朋友说,要想认识真正的法国,一定要往南走,在那里领略法兰西令人炫目的文化遗产。在阿尔比城Albi这个说法就可以得到证实,它即有历史的更有文化的诸多遗产,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细细观察法国人享受工作外闲适生活的态度和方式。</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来阿尔比,可以更多了解中世纪。</p> <p class="ql-block">提到中世纪,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个固有的关键词:十字军战争、宗教改革、血腥黑暗……</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宗教战争,没错,就是那场血腥的宗教战争,成就了阿尔比城的名气。</p> <p class="ql-block">今天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就在基督教形成不到千年的时间,法国南方会为信仰分歧而发生如此惨烈和长久的宗教战争。</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沉重的。血腥的宗教战争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历史的韵味。经历过宗教战争凶残的洗礼,今天的阿尔比人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纪,基督教分裂中诞生了卡特里派Catharism,又称“纯洁派Puritans”,该教派于12世纪初传入阿尔比,并以此地为根据地而得到极大发展,因此欧洲又将“纯洁派”称作“阿尔比派”。</p> <p class="ql-block">阿尔比派否认正统的“三位一体”、以及圣礼和炼狱等说法,把教宗斥之为魔鬼,宣称要打倒罗马教廷,所以被后者宣布为“异端”。</p> <p class="ql-block">“纯洁派”与罗马教廷的战争横跨3个世纪,想象一下,要有若干代人,终其一生,生活在“纯洁派”占上风的时代,或者生活在两派相争的激烈抗争之中。</p> <p class="ql-block">是什么背景因素催生了“纯洁派”?从今天的研究来看,“纯洁派”可以说是某种社会挫折感在信仰和精神层面的折射,而对这种挫折感体会最深的,恰恰是南方封建社会的精英阶层,即乡村小贵族和城市市民。</p> <p class="ql-block">南方的贵族盛行“均分继承”的做法,这很容易导致家庭财产的碎片化和促使领地共有者数量激增,并使得家族内部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而作为城市市民,其苦恼更多的是由相对繁荣富裕造成的:他们辛苦积攒起来的金钱,往哪里放置是个麻烦事。由于天主教会严厉谴责“高利贷”行为,由于贵族地产和教会圣职禁止平民子弟染指,因此,他们的财富要么在临终前捐赠用到宗教事务上,要么就要像天主教会布道时讲的,因为有钱而忍受地狱之火的煎熬。</p> <p class="ql-block">尽管他们只占人口中很小一部分,各自处境也大相径庭,但在12-13世纪之交,这些乡村贵族和城市富裕阶层的确经常面临着贫困化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乡村贵族面临的是社会地位的丧失,而城市市民的困扰在于其社会抱负的落空和精神上的彷徨。这两个群体共有的社会悲观情绪使得他们很愿意听到不同于天主教会的讲法,为其释怀。</p> <p class="ql-block">当时教会要求贵族必须放弃什一税的权益,这也让这些人不悦,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纯洁派”的说教和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的态度正中其下怀。</p> <p class="ql-block">再者,“纯洁派”的说教轻视所有带有目的性的职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尘世就是邪恶,此间的任何职业都不会好。这种带有平等色彩的观点颇能平衡富裕市民对死后地狱之火的焦虑。</p> <p class="ql-block">教宗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发起了十字军战争,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不反伊斯兰而反“异端”基督徒的中世纪“十字军”运动。</p> <p class="ql-block">十字军镇压了“纯洁派”后, 阿尔比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座势力强大的主教派城市。为了彰显罗马教廷的盛世威严,天主教会修建了这座带有防御功能的圣-塞西勒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阿尔比,该城最抢眼的2个特点,一是该地区的“红”,红色来自朗格多克地区特有的红砖,整个阿尔比城因为红砖筑房而呈现一片“红海洋”,“苍红之城”的讲法盖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再就是阿尔比“小城大堂”的特点:阿尔比圣-赛西勒主教座堂比之用脚轻易走完的城区,可真是超标高配了。这是第一“大”。</p> <p class="ql-block">第二“大”,是进一步的“小大之比”:坐落在塔恩河畔的主教座堂,雄伟壮观,你在阿尔比城的任何角度,只要抬头就能看到它那78米高的钟塔。</p> <p class="ql-block">第三“大”是,据说它是全球最大的砖石结构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是砖砌建筑?那是由于在当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建筑石材?还是因为这里盛产红砖?我想原因应当是后者。</p> <p class="ql-block">阿尔比塞西勒主教座堂拥有全法最大的管风琴是其第四“大”。</p> <p class="ql-block">第五“大”,也是最后的一个,是从“小”说起的:因为这个主教座堂,整个阿尔比小城被叫做“阿尔比主教城”。</p> <p class="ql-block">主教座堂精致壮观的内饰与其军事外观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拱形天花板上无与伦比的壁画构成了法国最大和最古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较城区地势更高,外立面为弧形立柱,窗户狭小且高高在上,从外围看颇具压迫感,也带有明显的中世纪城堡特色。自1282年,经历了200余年的建设,圣-塞西勒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如此雄伟的建筑,在法国历史上极其罕见,也由此成为全世界的一块宗教艺术瑰宝。该建筑修成碉堡的样子,说明了军事防御在保证宗教信仰安全上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从建筑外观看,高耸的钟楼伸向天空,14世纪末到15世纪末,钟楼又加盖了最后的3层,从而成为直通建筑之顶的高塔。这个钟塔增强了圣-塞西勒军事堡垒的形象。该建筑更多是显现了法国南方的哥特风格,堪称完美杰作,其建筑特征严谨而又简朴。</p> <p class="ql-block">要知道,从现在往前数八个世纪,圣-塞西勒代表着不可侵犯的主教权威,如今它也是一座灯塔,引领信徒前行,让那些净化的心灵不断接近他们的理想天堂。</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有许多艺术珍品,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创作于1509年的该建筑穹顶是意大利画师的杰作,其底色为高贵的“皇室蓝”,也被称作“法兰西蓝”,灰白色金叶为配饰。这里的穹顶画与西斯廷忏悔堂穹顶画同期。</p> <p class="ql-block">壁画的主题为圣经的《旧约》和《新约》,画工细腻,所有细节都力求表现完美,而用青金石和氧化铜提取的蓝色颜料作为主色,将穹顶的背景铺陈得异常美丽。</p> <p class="ql-block">名作《耶稣将钥匙交还给圣皮埃尔》,艺术家雅克-伯朗沙尔德Jacque Blanchard (1600-1638)的作品,他是在威尼斯完成了他的风格养成,他的着色手法,还有他对女性美的召唤,使他获得了“法国提香”的雅号。顺便一说,卢浮宫收藏了他的2幅油画:《维纳斯和美惠三女神被死人惊吓》和《慈善》。</p> <p class="ql-block">圣-塞西勒的镇“堂”之宝是壁画《末日审判》,完成于1474年至1485年,在地狱里受尽折磨的人们被生动地刻画出来。</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另一震撼的设计是祭坛,祭坛在教堂中央,采用哥特式火焰纹技巧,栩栩如生的雕像和复杂的装饰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祭坛和祭廊建于1480年,以对石材的繁复雕刻表现出独特的动感和美感而吸睛。</p> <p class="ql-block">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尔比城列入世遗目录,它看重的是阿尔比老城保存完好的桥梁、宗教建筑及城堡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著名古迹:老桥。这座阿尔比千年老桥属于法国最老的一批古桥,始建于1040年,原本只是连接塔恩河右岸的一座收费的桥。1766年老桥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洪水,桥墩上的房屋被摧毁。1820年,工业革命的运输需求越来越大,桥上马路于是被加高拓宽。作为历史遗迹,老桥今天名列法兰西尚在服役的古桥之列。</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圣-塞西勒的巴尔比宫也非常棒,但被主教座堂压住了它本应有的风头。</p> <p class="ql-block">阿尔比的“市场”名气不小,但我们没有时间去,很可惜,下次再去给补上。</p> <p class="ql-block">老城里大多是步行区,狭窄曲折的街道仿佛迷宫一般,半木结构的房屋顶部一般都设有屋顶露台。微风拂过,丝丝静谧,宛如回到了几个世纪前。</p> <p class="ql-block">阿尔比并不只有过去,它还有很多近代与现代,而和近现代结缘的是政治与艺术。</p> <p class="ql-block">与政治的结缘是因为他们:一是,法国前任总统蓬皮杜的童年在阿尔比城度过,二是,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因选择了阿尔比这个最不“左”的城市来突显自己独具一格的政治立场,为赢得大选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艺术上的联系是阿尔比本地人图鲁兹·罗特列克Toulouse Lautrec (1864-1901),他帮助古老的阿尔比城在近现代人眼中保持住了生命力。作为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他通常被人称作“蒙马特之魂”。</p> <p class="ql-block">罗特列克出生于阿尔比的贵族家庭,因为近亲结婚的关系,自幼身体残疾,个子矮于一般人。幼年时期又不慎摔断了腿,所以更加行动不便。</p> <p class="ql-block">请看这张色彩刺激且富有张力的海报,其人物刻画独特而夸张,它成功地将夜生活的欢乐场所具像化,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巴黎蒙马特高地中下层阶级的生活,展示了19世纪歌舞升平的“红磨坊”, 哈哈,又为阿尔比找到了一“红”,红砖之外的“红”。</p> <p class="ql-block">罗特列克承袭印象派画家莫奈等人的画风,并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开拓出独树一帜的绘画写实技巧。他是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的先驱,其作品启发影响了毕加索的人物画风。只可惜罗特列克中年精神失常,37岁英年早逝,令人联想到37岁离世的画圣梵高。</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是他成就了红磨坊,是他成就了蒙马特文化,是他成就了19世纪末的巴黎。即使处在如今的巴黎,又有多少人了解红磨坊的纸醉金迷呢?1922年,法国政府在阿尔比的贝尔比宫内开辟了图鲁兹-罗特列克博物馆,以向世人展现“蒙马特之魂”的独特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此图为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游逛法国南方城市,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包括阿尔比在内的这些南法城市,完美保存了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观,这里受保护的,不是某一个精美而孤立的建筑,而是众多历史文化建筑元素构成的如交响乐般和谐的城市之美,使得穿越了若干世纪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能够完好无损地与我们进行“面对面”交流。</p> <p class="ql-block">米其林出版的《法国世界遗产之旅》不仅将阿尔比评定为最高级即“三星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选择了阿尔比老桥和主教座堂作为封面。</p> <p class="ql-block">令人心颤的想像,伴随着夕阳下美不胜收的“小城大堂”,我们仿若在中世纪穿越。</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南法如鱼得水,每次过来都能找到不错的感觉,甚至,在这里做梦都香甜无比,也许前世之缘在此接续吧?Dieu seul l’aurait su/Who know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