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陕北十日游(四)

风雨同舟

2021年9月8日,陕西时光摄友团一行46人,开始了赴陕北十日游的旅程。我们先后经过了子长、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等陕北的十县市,饱览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质地貌和北方典型的农耕风俗文化,以及黄河和沿途陕北革命老区的多个旧址、展馆等,既是一次愉快的旅游,也是一次红色传统的教育。<div> 这是陕北十日游的第四部分,主要包含府谷和榆林的内容。</div> 七、府谷县<div> 1、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br> 9月13日上午,我们从神木赶往府谷北端的墙头龙湾,这里是黄河流入陕西的入口处。黄河从内蒙、山西流入陕西,成为陕西和山西的界河,这里与山西河曲县隔河相望。黄河在进入府谷的入口处绕圈回望,状如潜龙戏水、摇曳摆动,又似玉带环绕、秀美神奇,这个大的环绕就是黄河入陕第一湾;又因为这里有座不太高的小山——赵家山,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家乡,因此也被称作龙湾。山上还塑有一尊赵匡胤的塑像。<br></div> 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全景 山上的凉亭也是拍黄河全景的地方 与赵家山对峙的一个凸起平顶小山峁上刻有“黄河龙湾” 山上的广场 山上的赵匡胤塑像 2、鸡鸣三省<div> 龙湾附近有三个景点,除龙湾外,还有墙头的“鸡鸣三省”和“莲花辿”。鸡鸣三省既是陕西和内蒙交界,也是与隔河相望山西省的交界。因此一块国务院授权的秦、晋、蒙三省交汇的三面界碑,成了鸡鸣三省景点的标志;在界碑旁边的小山包上还塑有一只硕大的红公鸡,更贴切表现了“鸡鸣三省”的寓意。</div> 攀登小山包的木栈道 鸡鸣三省的标志 俯瞰黄河 鸡鸣三省界碑,碑后面刻的是山西 3、莲花辿<div> 第三个景点莲花辿,是一个观赏丹霞地貌的好去处。据史载,清康熙帝在平定葛尔丹叛乱时曾驻足于鸡鸣三省之处,被展现在眼前状若莲花的雅丹地貌深深吸引,在得知此地貌尚无名称时遂命名为“莲花辿”(读Chan,和缓之意)。莲花辿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地表色彩与黄土高坡截然不同,红、黄、白、灰层层相叠,界限分明,非常好看,当地人俗称“五花肉”。我们是正中午赶到的,在阳光直射下,莲花辿地貌的美就有些大打折扣,如果是清晨或者是雨后,那就大不一样了。</div> 莲花辿的丹霞地貌 同上 莲花辿景区小广场 有人说大自然是公平的,雅丹地貌寸草不生,却带给我们异常美丽的风景。莲花辿看似石头一样的地表,但质地却非常松软,因此经风雨冲刷很容易被剥蚀而形成各种美丽的造型。正是这样松软的地质,容易被雨水裹挟进了黄河,形成大量泥沙。从另一个层面讲,要尽快对这样的地貌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人畜进入,尽量减少人为的破坏,造福于后人。<br> 站在鸡鸣三省的小山包上俯瞰黄河,使人浮想联翩,黄河是一条母亲河,养育和繁衍了华夏民族;黄河(壶口)精神又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拒外敌、御倭寇,赶走蒋匪,建立了新中国…。<br><br> 龙湾附近的丹霞地貌 我们十多人围着三省界碑合影 <div>游后感:</div>黄河入陕处,<br>地名赵家山。<br>虽说山不高,<br>黄河拐了湾。<br>宋祖出生地,<br>因此称龙湾。<br>虽然系传说,<br>民间却流传。<br>此处三省界,<br>内蒙和晋陕。<br>立有省界碑,<br>石碑三个面。<br>碑旁陕西界,<br>耸立座小山。<br>上塑大公鸡,<br>鸡鸣三省传。<br>此处丹霞貌,<br>红白灰相间。<br>驱车莲花辿,<br>丹霞最好看。<br> 4、府谷千佛洞<br> 下午三点多赶到府谷,停车游览“千佛洞”。<br> 千佛洞位于府谷县旧县城南门外控远门内东石崖,有窑5孔,3孔供诸佛,或尺许或五六寸,石刻古鳅璀璨满目,2孔系僧人住室,外列栏杆,内有回廊,凭栏鸟瞰,黄河水滚滚流过,实为府谷胜景。原修筑时代不详,198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r> 府谷千佛洞外貌 千佛洞陡峭的石台阶 千佛洞 千佛洞外的木栏杆 新塑的观音菩萨金身像 千佛洞顶上的书院和老城墙 府谷千佛洞,<br>凿在半崖中。<br>旧城南门外,<br>西柺且下行。<br>经荣河书院,<br>下行到佛洞。<br>石窟都不大,<br>横排有五孔。<br>三孔供诸佛,<br>两孔住寺僧。<br>石佛有大小,<br>千尊数不清。<br>窟外有护栏,<br>内有回廊通。<br>开凿年不详,<br>明末有修整。<br>崖壁有石刻,<br>风化较严重。<br>西侧有佛阁,<br>小巧又玲珑。<br>新塑观音像,<br>金身香火盛。<br><div><br></div><div> 5、府谷老城 </div><div> 游览千佛洞后,又上行准备游览府谷老县城。但由于路线不熟悉,只是在重修的南城墙上走了一段,因为时间来不及到县城游览只好放弃。晚上又返回神木住宿。<br></div> 府谷老城南门瓮城 登顶千佛洞,<br>上通旧县城。<br>城墙南段修,<br>南门有瓮城。<br>东行是文庙,<br>也在修整中。<br>因为时间短,<br>城内未去成。<br> 八、榆林市<br> 9月14日晚到榆林住下,15日上午游览“镇北台”、“红石峡”等景区,游览期间还不时的有阵雨光顾。<br> 1、镇北台<br>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br> 景区外景 最佳留影处 镇北台建于1607年,属于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之一的观察瞭望哨所,是明长城中部的要塞之一。平面呈正方形,高四层,内筑夯土,外砌砖石,底大顶小,逐层收进,总占地近5000平方米。第一层高10.20米,第二层高8米,第三层高4.10米,第四层高4.40米。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 站在台的最高层(第四层) 台外的烽火台 此片借用摄友的 台的第一层为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四面围以墙垣,内墙高5.5米,外墙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石马道。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台的每层有甬道石台阶可登,台依山据险,巍峨挺拔。<br> 镇北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郊建设风貌相辉映,构成了无比绚丽的彩色画卷。<br> 在远处的烽火台看镇北台 榆林自古是要塞,<br>城北遗存镇北台。<br>款贡古城东北连,<br>蒙汉易马台西侧。<br>古台平面呈矩形,<br>南北略宽东西窄。<br>四层高约三十米,<br>逐级内收砖包外。<br>拱卫榆林四百年,<br>修筑年月在明代。<br>据险临下控咽喉,<br>巨锁边关扼要隘。<br>长城遗址三奇观,<br>万里长城第一台。<br> 2、红石峡<br> 9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游览红石峡,这里距离镇北台非常近。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景色优美,穿峡而过直达城西。<br> 红石峡山门 大门内的下行道路 红石峡有东崖和西崖之分,东崖主要是宋元古刹雄山寺,寺门在峡南,有石台阶相通。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台、亭、阁相望。东崖长250米,西崖长284米,峡内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多为明清所创,在“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25处,大多分布在东崖,也多已面目皆非。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墙壁上的石窟和摩崖石刻 游览东崖雄山寺,有一段路非常狭窄难走,因其是开凿在悬崖外侧,虽有栏杆保护,但游人还是不可大意,必须侧身小心而过;更有一段不得不转走窟内,弯腰钻洞穿行才能通过。景区的南北两端,分别有两座普渡桥连接东西两岸,如今南端的普渡桥已经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钢索斜拉新桥,横跨在榆溪河上。 崖壁外面的狭窄小路 同上 北边的普渡桥 来过红石峡的人都知道:东崖雄山寺,西崖看石刻,其实从数量上看东崖上的石刻并不比西崖的少。自明成化年以来,驻守榆林的文武官员、文人墨客,都喜好到红石峡会友、豪饮、唱和、题刻,以抒发戍边的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据说共留下180多块(幅)大小不一的摩崖石刻,其中东崖126块,但上品多在西崖。摩崖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面积1.8~44.8平方米不等。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榆溪胜地”,字迹苍劲、功力不凡;有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以及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亲笔写的“还我河山”等,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现存有巨幅题记 84 幅(其中东崖54幅、西崖30幅)。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重要地位。赶上晴天,还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南端新建的斜拉式普渡桥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记载,宋时榆林属西夏国。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有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div><br></div><div>游后感<br><div>榆林红石峡,<br>景区不太大。<br>距城三公里,<br>城北红山下。<br>原名红山寺,<br>宋元一名刹。<br>后改镇北寺,<br>现名红石峡。<br><br>榆溪河水穿峡过,<br>两壁对峙东西崖。<br>崖壁高约十多米,<br>主要看点东崖下。<br>大小石窟数十孔,<br>摩崖石刻多风化。<br>崖壁路窄侧身过,<br>洞中穿行弯腰爬。<br>宋元名士留墨宝,<br>书法题刻豪情发。<br>九边重镇戍边关,<br>榆林八景红石峡。<br>石刻艺术弥珍贵,<br>书法造诣后人夸。<br></div><div> </div><div> 3、老爷庙</div><div> 在游览镇北台和红石峡之间,还一个小景点“老爷庙”,其实就是供奉关羽关老爷的庙。但距离有五六百米,需要步行当时正下阵雨,好多人顾不上去。</div></div> 老爷庙山门 庙内的牌坊 关羽神像 景区内山门 关羽生平画廊<div><br></div><div>游后感:</div><div>老爷庙,关帝庙,</div><div>赤兔马,偃月刀,</div><div>今人奉为武财神,</div><div>财神老爷着金袍。</div> 4、麻黄梁<br> 15日下午游览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很大,还下起小雨。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位于榆林市城东约35公里,以佳芦河为中心,北到大沟村,南以店坊水库为界,西至胡麻梁,东达木瓜湾;规划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6.35平方公里,地质遗迹涉及5大类、50余处;主要包括黄土峰林地貌景观、第四纪地层剖面、沙漠地貌景观和古生物化石四大地质遗迹,对研究我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个可以同时欣赏黄土与沙漠地貌景观地质遗迹的国家地质公园。<br> 展馆前的麻黄梁石碑 水库 典型的黄土峰林地貌 同上 水库 老虎梁 展馆 离景区好远的招牌 展馆内部<div><br></div><div> 参观游览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小插曲。麻黄梁是一个新景区,地处比较偏僻游客不多。所以这就给景区景观车司机养成了坏毛病,尽管你是买票上车,但司机却有自己的土规定:4.5公里绕湖一圈,只停4次,停车点都看不到湖面无法拍照;你想多走几步寻找合适的拍照点,司机却蛮横的要求“每次停车5到8分钟,过时不候”。我们四十多人,包乘三辆车,因为首车有三四位摄友行动慢了点,首车司机竟然“说话算数”,甩下游客把车开走了。造成后面两车超员坐不下,最后把我们领队时光独自拉下…虽然事情经时光及时投诉,得到景区领导重视,并亲自驾车到景区接送,但景区司机的蛮横作风给我们心里造成阴影是无法弥合的。</div> <div>游后感:</div>神秘麻黄梁,<br>黄土高原上。<br>国家地质园,<br>土峰间沙梁。<br>榆林城东南,<br>名气不太响。<br>距城七十里,<br>偏僻又荒凉。<br>天旱缺雨水,<br>庄稼枯草黄。<br>下午到景区,<br>细雨秋风狂。<br>景区一条沟,<br>水库沟中央。<br>换乘景观车,<br>环湖好观光。<div>令人想不到,</div><div>司机不像样。<br>好景不停车,<br>停车景遮当。<br>停车五分钟,<br>啥也拍不上。<br>到时车就走,<br>甩你没商量。<br>你想搭后车,<br>车上没地方。<br>落下两三位,<br>最后剩时光。<br><br>时光很生气,<br>投诉到景区。<br>景区忙道歉,<br>经理着了急。<br>亲自驾车接,<br>再次表歉意。<br>此事虽然小,<br>但涨我志气。<br>出门人在外,<br>易受恶人欺。<br>出行要守法,<br>依法护权益。<br>停车共四次,<br>环行九华里。<br><br>黄土高原美,<br>特色老虎梁。<br>地质博物馆,<br>丰富多馆藏。<br>设施现代化,<br>内装挺高档。<br>景区比较新,<br>管理跟不上。<br>如不加改进,<br>难火麻黄梁。<br><br></div> 当天从麻黄梁回来较早,本来想去榆林老城看看,听说老城的古建筑挺多很值得一看。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中雨,我们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