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苏州人

<p class="ql-block">苏州的相城区内,从市中心沿中轴线人民路一直向北,行约八公里,就是我们今天去参观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始建于2013年,历时约两年,2016年5月18日开馆。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选择这一天开馆,我想是办馆方意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这个世界性的文化节日,表达崇敬和祝贺。</p><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设计不知是哪位大师的作品,一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我不懂建筑设计,但是入馆时扑面而来的古朴给了我特别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进馆出馆的约百来步长的通道,是将一条较宽的通道分割而成,而分割墙则是采用了镂空转砌的形式。</p><p class="ql-block">进出通道设为被隔墙左右隔开的同一个通道的两侧,进口出口汇合于一个点,可是不常见的,这是不是设计理念的一个深思熟虑的实施呢?</p> <p class="ql-block">砖墙由不同式样的砖块组成。一堵墙居然能这么美,让人不由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在跨入大厅的一刻,我着实被震撼到了,这些简单的垂直分布线条,看着厚重却不压抑,真棒!</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博物馆礼品处见到这个图样被印在好几样小物品上,似乎是这个馆的标志图案,但是当我请教当值的售货员,却发现她和我同样的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以后若有机会再去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仰视藻顶,我觉得挺美的。简单却不单调,粗犷中透着精致。</p> <p class="ql-block">大厅四周墙壁上,周而复始的是一通同样内容的文字。乾隆年间内阁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给江苏省地方官员关于烧造金砖数量的指令。</p> <p class="ql-block">展品的首件,也是宫廷内务府的金砖领用单以及江苏巡抚的书面汇报。呵,看来金砖这事还真的非同小可。</p> <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试图说明人物融合、自土成金的过程和不易。</p> <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自豪地解释所谓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即这个地方——阳澄湖以西相城苏州城以北,特别性能的黄土,加上特别聪明的人们,方有这举世无双的金砖。</p> <p class="ql-block">从上往下数的第二层,大约就是修造京城宫殿必需的、大老远到这里来定制的砖的原材料——黄色粘土。</p> <p class="ql-block">土,一定要是一个叫陆墓的地方的土,后面有图片介绍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经过一系列(9个工序)的处理后,才能用于做金砖。</p> <p class="ql-block">我依稀记得我见过做砖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坯</span>子,请教我姐姐,她写了如下一段文字给我:</p><p class="ql-block">你最早看到砖坯是在文革期间,当时号称备战备荒,要求每家每户上交定量的砖坯。爸爸等一众人在大门前通往礼拜堂的空地上搅拌泥土,然后用木模做砖坯。再然后,房子里每一格楼梯上都晾着砖坯……直到居民基层组织革委会派人推着平板车来收货。……我在农场砖瓦厂时,制砖、制瓦都已经用机器了。只是在砖、瓦坯定型前用木摸托着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每家每户制的是小砖,就是一般比巴掌大一点的最常见的那种,所以木模等工具都是小号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模型上看到工人正在顺着窑外盘旋上升的阶梯,将水挑至窑顶。是说明烧窑过程中有一个窨水环节,即将水喷淋到窑里(所以这里“窨”好像应该读xun四声)。</p> <p class="ql-block">放大可见工人正在将挑至窑顶的水倒出。查资料得,窑顶有个类似盛水盘的结构,盘底部均布很多通向窑内的小孔,水盘中的水通过小孔流入燃烧🔥着的砖窑中。</p> <p class="ql-block">金砖大多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至京城。皇家为了节省运费,常常在漕运中让它们分批搭乘便船。</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中陈列着金砖成品上必要标记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真正的文物了。</p><p class="ql-block">展览中我始终没见到“金砖”名称的由来,于是只能猜测。也许是取自陆墓的黄色粘土的颜色,抑或是因为原材料稀有、制作复杂耗工耗时故而造价极高、因此人们对它的比喻。</p> <p class="ql-block">光可见人 质地细密 断之无孔 坚硬如铁 其声如磬 声震而清 </p><p class="ql-block">上面这八个四字断语,是这个展馆对金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百度词条则有:现今北京故宫内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所铺的地砖和其他地方的普通地砖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些地砖是特别烧制的。大殿中的地砖光润如墨玉,踏上去既不滑也不涩,悦目而又赏心。这种特制的地砖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空气中湿度大时内部的细微小孔会吸附多余的水汽;而当空气干燥时,又会释放出贮存在里面的水分,对宫殿的空气起调节作用。这种特制的地砖就是御窑金砖,所谓金砖并非是用金子做的砖头,而是明清时期皇家宫殿中所铺大型方砖的雅称。为什么会有金砖之称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这种方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另一种为,这种砖从苏州运来后,先暂存在北京的京仓,所以有“京砖”之称,以后逐步演化成了“金砖”。</p><p class="ql-block">我想最后一句话大约是“金砖”名称真正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这像是一份结算清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奏折。</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流程到这里,转入介绍如何铺墁金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正尺寸、修整四边。</p> <p class="ql-block">工艺还是挺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铺墁现场模型</p> <p class="ql-block">铺墁使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金砖被用在明清两朝的皇家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民间的一些场合也有使用。</p> <p class="ql-block">比如用作茶台和棋台的台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苏州博习医院门诊楼(位于十梓街东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其外墙全部用数万块皇家“金砖”砌就。被誉为苏州唯一的“金砖楼”。</p> <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的用于制作金砖的原材料,是陆墓的土壤。展览中展出了陆墓老街的模型,栩栩如生,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临出展馆大门,随口向站立门口的警卫大叔问了一句,“就结束了?”。大叔立刻热心指点,后续还有诸多内容。</p><p class="ql-block">从底层一个小门进入,是三四层楼高的模拟砖窑内部。</p> <p class="ql-block">至上方向下看,由亮光引导,可见底部的金砖和制砖工人进出的门。</p><p class="ql-block">这个模型太大了,那时的砖窑真的会有这么高大么?</p> <p class="ql-block">出了展馆便是古窑址遗址园,园中分布着八个残窑遗址,一个复制的回烟窑,和一个目前依然在用的御窑。</p> <p class="ql-block">御窑址是一座双孔连体窑,也称“姊妹窑”。如今还要烧制故宫等明清皇家建筑维修所需的金砖。</p> <p class="ql-block">看到姐妹窑旁加建了一个烟气处理装置,想必是为周围新建高楼内的居民所考虑。旧窑添新装。</p> <p class="ql-block">离园前去到礼品处,见前述棋盘大小的金砖一万元多点。</p> <p class="ql-block">参观御窑金砖意犹未尽,想着下次找时间去陆墓老街走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