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新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加强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讨,贯彻落实“双减”精神,打造高效课堂,近日,市西湖小学继续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各学科选派的优秀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情怀打造出不同课程的特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一:语文课堂之“巧”</p> <p class="ql-block"> 张素琳老师带领四年级的孩子一同走进《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通过学生反复读课本以及画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对爬山虎脚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习爬山虎如何爬时,通过找动词、学生表演动作、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爬山虎是如何爬的,并在这些环节中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及准确生动的表达。在教学连续性观察时,通过看—说—写,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观察,再进行口头表述,最后写小练笔。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字可写。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遨游想象世界,创意十足。整堂课,张老师循循善诱,温和亲切,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二:数学课堂之“思”</p> <p class="ql-block"> 袁莉老师和四(3)班的孩子们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巧思妙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灵动的袁老师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好胜心,创设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播放“最强大脑”的一段短视频,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接着借助计算器的计算,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整堂课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p> <p class="ql-block"> 廖璐琳老师引领六年级的孩子们自主探究《比的意义》。课伊始,廖老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比,接着让学生观察三张图片哪张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并说一说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引出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为自己的感觉寻找一个理性的解释,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从引入图片的比较,到比的意义的探究理解,从比的各部分名称的领会,到比与除法与分数关系的探索以及黄金比的验证,都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深度参与,同时重点对两个不同类数量之比的意义反复多角度探究,经质疑、争辩达到新的认同。干练的廖老师,练习注重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选材上突出数学文化的渗透熏陶,中国国旗、黄金比、中国航天事业展示,这些文化元素的添加使得数学课堂的理性幻化出人文艺术风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三:英语课堂之“亮”</p> <p class="ql-block"> 生动,形象,精彩!可爱亲切的曹红兰老师与孩子们开启了精彩又有趣的英语旅程。一开场,Miss曹带领孩子们欢快地唱起了好听的英语歌曲,作为一堂读写课,她领着孩子们在学习了重点单词和句型并且能够自如运用的基础之上,再综合运用并且学会用新的句型I don't like…but …is Ok以及I like …but not…表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以及不喜欢的食物,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会写便条,Miss曹先通过游戏的方式复习食物单词,自己描述食物的形容词,再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解文本,最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输出句型。这样的层层深入,让写便条这个比较难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又让学生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一首好听的《元音字母之歌》表演情景中我们走入了黄梦露老师的英语课堂,Miss黄以Mike为切入点,将1~3单元的单词融合在一起,在学习单词nose、note、Coke、Mr Jones时和学生一起探索发音,并尝试拼读其他含有o-e的单词。通过引入了皮诺曹的故事,让学生继续探索、巩固字母组合o-e的发音,个人思考与小组探索始终贯穿在课堂中,让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听着孩子们流利的语言,自信的语音,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踊跃举起的小手,就知道这节课孩子们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唱歌、游戏、表演、挑战……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看得出两位英语老师课前付出的努力,孩子们课堂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给我们的Miss曹和Miss黄点个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四:音乐课堂之“真”</p> <p class="ql-block"> 在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孙金水老师和五年级的学生给我们带来的音乐盛宴《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孙老师让学生在学唱时要正确把握演唱的情绪,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针对教学中合唱部分重要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孙老师将此项练习列为重点,加强合唱部分的训练,让学生多听、多唱、多练、多领悟,并在课堂中适时引用视频,在音乐体验与享受中感受只有八句话的《卢沟谣》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从而激发爱国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五:体育课堂之“趣”</p> <p class="ql-block"> 鲁宁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竹竿舞》是彝族、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在欢快的节日中进行表演,本舞蹈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欢快与鲜明的节奏,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鲁老师在突出“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力求在新颖、趣味、独特性上下功夫,应用竹竿进行有趣的教学尝试,通过讲解示范、分解教学、纠错、分组练习、分组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锻炼,并将音乐引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活动的轻松氛围中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提高练习效果。整堂课孩子们都在积极参与中,鲁老师用他活泼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我们展示了一堂丰富而又有意义的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六:美术课堂之“变”</p> <p class="ql-block"> 范莉芹老师先用折纸形式展开,通过出示学生熟悉的“东南西北”及通过装饰“东南西北”后富有创意的设计,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引出课题《大嘴巴朋友》,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这堂课作品的画面构图。同时范老师注重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审美熏陶,融制作、造型、装饰和游戏等为一体来开展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这不仅是一堂灵活性、有趣性、创造性的美术手工课程,更是孩子们身心愉快的艺术课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七:信息技术之“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在使用网络搜索所需信息时如何尽可能的保护自身隐私呢?张文清老师带领四年级的同学一起进入了《网络安全要当心》的信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地与我们的生活自然融合,以教材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旨在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安全,正确认识因特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安全应该具有的特性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把专业性强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直观展示给学生,利用教学通2.0和学生一起动手动脑玩转网络安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片八:科学课堂之“实”</p> <p class="ql-block"> 习惠琳老师带来的是《会“辨”方向的玩具鸭》,她运用孩子们常见的“小黄鸭”作为活动载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黄鸭背东西”的游戏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背上背了磁铁的小黄鸭在停下来后大都朝向了同一个方向,而背其他东西的小黄鸭停下来时的朝向则没有规律?继而指导学生进行猜想:背了磁铁的玩具鸭大都朝向一个方向,是不是与磁铁有关?接下来通过“我的玩具鸭”“自动转向的秘密”和“指南针里的小指针”渐次递进的活动,在游戏和尝试进行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观念。习老师在学生汇报结果时很巧妙的用到了实时转播,让每个学生都能观看到他人的结果,同时通过观看微课,知道指南针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科学来之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以简单明确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到科学现象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课后的研讨互评,大家的意见让新老师受益匪浅,都开始静心反思每节课是否达成了教学目的,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有课堂亮点能让学生记忆犹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一起在“教、研、思”的教学路上并肩前行,不断进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