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漠河找北行

孙军

<p class="ql-block">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015年1月14号,接老哥一个电话,说我们去东北玩玩吧,马上订票15号直飞哈尔滨,开始我们的漠河找北之行!</p> <p class="ql-block">到达哈尔滨第一餐,东北水饺,光盘行动。</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号称亚洲最长步行街,还挺有特色,挺干净的!传说中的马迭尔冰棍!</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上玩耍</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和圣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和哈尔滨朋友组织的户外俱乐部出发二浪河,雪乡。</p><p class="ql-block">大列巴,格瓦斯,红肠,号称哈尔滨的三大特色食品,这就是今天的午餐,不知味道如何,但北方的食品确实蛮夯的。</p> <p class="ql-block">冰雪画廊</p> <p class="ql-block">雪乡</p> <p class="ql-block">车衣、雪房子。</p> <p class="ql-block">消极怠工的黑背二兄弟,温柔可爱的萨摩耶,贪吃憨厚的傻狍子,夸张低效的车棉袄,不用冰箱的冻豆腐,霸气的马车夫,难吃的杀猪菜,丰富了此旅行!</p> <p class="ql-block">二浪河,雪乡之行愉快的结束!出发中国最北,感受零下30~40度的漠河!二十小时硬座慢慢熬吧!</p> <p class="ql-block">过齐齐哈尔!车厢二十五度,车外零下十五度!车厢链接处开始上冻。</p> <p class="ql-block">火车上拍的大兴安岭第一缕阳光~</p> <p class="ql-block">到达漠河,准备找北。</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各种找北</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北一家和最北邮局</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北哨所</p><p class="ql-block">北极哨所、北红哨所。</p> <p class="ql-block">两个老男人,一张硬纸板,北红哨所边上玩一下午😂😂😂</p> <p class="ql-block">各种警告标语</p> <p class="ql-block">简陋甚至破烂的混血商店,一只孤零零狗儿在晃荡的哨所,空无一人的卫生所,冷清的小学校,大门紧闭的”二委”,冰冷的分界篱笆……只有夕阳下排队回家的牛儿,崭新的小木屋,才让人感觉到,这仍然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村落,伟大祖国最北的村庄——北红村</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北红村,室内外温度对比,室外就是个大冰柜,冷饮就是这样卖的。</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的清晨,零下34度,确实够冷,手暴露在空气中,分分钟就冻僵了。晨曦下的袅袅炊烟,给极寒的大地带来了阵阵暖意。</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浅滩,坐落在北纬53°33’43”的黑龙江南岸,浅滩北岸是中俄大界河——黑龙江,站在纬度坐标处面朝南方,张开双臂,整个中国都在你怀抱之下😄</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冰冻的黑龙江上,继续找北!</p> <p class="ql-block">路遇到二哨兵,问他们为啥不带枪,高大上的回复:咱不用,他们怕咱!</p><p class="ql-block">冰封江面后,由于游客日益增多,就在冰上拉起了铁丝网,江对面就是老毛子,在江面上停留要拍照,哨所立刻就喊话,游客和车辆立刻离开,不停地重复,一声比一声急促严厉,前面没拉铁丝网的地方,又没哨兵管,俺要越境,还会在这儿跑😁</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老毛子地盘</p> <p class="ql-block">白桦林,九曲十八弯。</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第一湾,六十三大桥,阿尔木大河。</p> <p class="ql-block">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再见漠河~</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机场候机,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冰雪找北之行终于结束了,走马观花十天, 冰天雪地里晃悠,最大的感受,不是被冻坏了,而是被热死了。每每在房间要外出的时候,必须把全身上下,捂的严严实实,但进房间就大汗淋漓,恨不得脱光。旅行之前,这个说冷那个喊冻的,其实在哈尔滨咱南京人绝对不会觉得多冷的,穿戴跟南京差不多,最多加顶雷锋帽就可以了。但漠河确实冷,室外零下30多度,帽子围巾手套一个不能少。皮肤裸露在外,一会就会被冻僵。而室内温度,基本都在26度以上,温差接近60度,所谓冰火二重天。</p><p class="ql-block"> 食,菜肴制作的所谓色香味,吃货们就别指望了。几天下来,非常怀念川菜江浙菜和粤菜。但填饱肚子是没问题的,在北红村一个小鸡炖蘑菇,不便宜180元,但却是整只鸡,二人喝酒都整不完,留作第二天早晨下面条。</p><p class="ql-block"> 住:景点多半睡炕,炕表面摸上去感觉不热,但盖上被子后,绝对够热。在漠河,房间的墙面都是加热的,带独立卫生间。二浪河就差了点,一个炕挤4个人,每个人铺位的宽度不会超过50公分,有笑话说,半夜起来放水,回来后就没你睡的地方了。好在可以另外加钱加铺位。</p><p class="ql-block"> 行:哈市的二浪河雪乡冰雪之旅,是跟当地的户外俱乐部成行,住二浪河,很惬意省心。哈市到漠河,火车要20小时,一天只有二班次,这次提前十天也没买到卧铺票,坐到漠河,脸都胖了——浮肿。回程的卧铺,提前一天也可以买到,因为回程的基本都是游客。漠河的找北之旅,都是包车。事先联系当地的户外俱乐部,靠谱有保障,省心省力。</p><p class="ql-block"> 关于单反相机的保护,这次也没带所谓的保暖棉套,即使是在漠河,进出屋里屋外,也没刻意做保温处理,好像机器也经受住了折磨。当然,要记得每晚把相机放在炕上,利用炕的温度缓慢加热除湿。</p><p class="ql-block"> 出来之前,细心的哈市朋友为咱们准备了雪套,雪杖,对讲机,暖水瓶,但最后都没用上,所以如果不是去爬雪山探险,最多是滑雪观光,建议不用携带,一切从简。</p><p class="ql-block"> 口罩,最好用百变围脖,不像棉口罩容易吸水结冰。即使结冰,转个方向又可继续使用。</p><p class="ql-block"> 手套,如果是要随时照相,建议那种容易脱戴的,否则会很不方便。最好把二只手套用绳子连接,不会丢失。如果不去漠河,用那种半截指头的棉手套也可以,但要去漠河,是受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帽子,雷锋很抗寒,但体积太大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羽绒服都有帽子的,所以,另外加一个普通保暖头套就可以了,即使是在北极村也完全可以对付。</p><p class="ql-block"> 最头疼的是手机和相机的电池,极低温度下,电续航能力大大降低。除了多带备用电源外,回到驻地第一件事就是及时充电。</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