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霍州衙署

珍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产。是中国现今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署之一,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4年被省纪委命名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因其保存完整、建筑精巧和文化内涵丰富素有“天下第一衙”之称。</p><p class="ql-block"> 一座霍州署衙不仅是古代官衙建筑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千年官衙文化的厚重载体。</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衙在现存古代衙署中,具有建衙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担负的职能最多、气势最好的几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它是目前我国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范例。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赞誉其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p> <p class="ql-block">  来到霍州署首先映入眼帘是牌楼,正前楣额上方为“古霍名郡”四个大字,两侧楣下左书“平理”,意为审案断案,处置纠纷与社会稳定;右写“保厘”,意为征钱纳粮充盈国库的税收工作。这个牌楼导出署衙悠久历史和功能众多!</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就是谯楼也叫钟楼,洞门上方刻有“拱辰”二字。“拱辰”取自于《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为施政者如果有好的德范,四方的人就会象众星捧月一样聚集在周围。千百年来,国人始终把修身立德作为为人为官的根本,为官者必先修圣贤之德,然后用高尚品行感化百姓,引导教化民众,才会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戴。</p> <p class="ql-block">  走过谯楼,进入丹墀。所谓丹墀,是指用红色涂成的宫殿台阶。在古代,知州在这里举行仪式、群众在这里“闹社火”。每年的开春时,知州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拜天地仪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仪门是霍州署衙门的第二重正门。古代各级官员到访、降旨均须在这里落轿、下马,拾级而上步入仪门。仪门前的台阶共有18级,寓意本处衙门为本州最高施政机关。</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就是诫石亭,上书四个大字"天下为公”,下面两块石碑分别写“公生明廉生威”.</p> <p class="ql-block">在戒石亭牌匾上,书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字,清就是为官要清正廉洁;慎就是处事要谨言慎行;勤就是为政要勤政务实。“清慎勤”作为皇帝劝诫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国魏司马懿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亲倡,置匾于衙署,以警戒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于政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面两块石碑分别刻“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是亲民堂也就我说的大堂(正厅)“亲民堂”三字,是明代霍州知州褚相所题,在这样一个核心位置,这样一个重要的政务活动场所,亮出“亲民堂”牌子,表明为官者自己要做一个亲民为民的好官,同时也是告诫为官者心中应时时装有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p> <p class="ql-block">  民国知县汪志翔为大堂撰写的楹联,通俗易懂。上联是“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下联是“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其意为:你不要以为老百姓可以轻视,当官的一二件事做不好,怨声、责怪声都能从老百姓口中得知;做官并不是那么容易,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都托付在官员一个人藐小的身躯上,责任重大啊!此联是在告诫为官者必须慎言、慎行,要时刻把百姓的生命安危放在心头,多替百姓着想,才能干好本职工作。</p> <p class="ql-block">  大堂还有一副楹联,“我虽爱民毕竟见官非好事,尔如责己恕彼即便宜”这是告诫老百姓尽管做官的人知道爱民但告官诉讼毕竟不是什么好事,你自己能作深刻反省将心比心就应该能宽恕别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p> <p class="ql-block"> 霍州署大堂有一“镇堂之宝”: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大梁中间,有一截长度为2米,直径为40厘米的茹茹木,起缓冲和减震作用。据介绍,此木乃是一种灌木,一般不能成材,但大堂的茹茹木却能长得如此之粗,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之所以被称为“茹茹木”,是为了告诫官员,要含辛茹苦,励精图治。此外,也有以“木中奇木”比喻“人中奇人”的意思,普通人能够成长为官员实属不易,勉诫官员一定要自珍自重。</p> <p class="ql-block">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天理国法人情与清慎勤犹如经纬之线,是封建时代为官者的官德官格框架,正如此楹联所讲,廉洁只是好官的要义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堂后门上悬挂的匾额上“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非常醒目,但所谓循天理、尊国法、顺人情,然此“人情”系民情民愿,非彼“人情”</p> <p class="ql-block">  在大堂西耳房刑厅,楹联则为:“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p> <p class="ql-block">  一对石虎见证着署衙的前世今生,铭记着千千万万的清官廉吏。</p> <p class="ql-block">  清代御史魏象枢撰联悬于大堂东耳房即议事厅:“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意为:“百姓为天,欺压百姓就如同欺负上苍,千万不能做伤天害理、败坏名声的事;辜负老百姓就是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p><p class="ql-block"> 时刻提醒官员欺人无异欺天,负民即是负国,体现了 “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省的民本思想。</p> <p class="ql-block">  在吏科上的楹联为:“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p><p class="ql-block"> 二堂内柱上的楹联:“为政应公廉,勿尔一私,铸成冤案;做官循律度,看吾百姓,都是良民”。</p><p class="ql-block"> 廉政馆内的楹联:“公正生根撑国厦;清廉执政做良才”。还有:“执法唯平一方化治;爱民若子万户笙歌”。“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这些楹联从不同侧面彰显着古代吏治文化,体现了为官者应具备德才兼备、勤政廉洁、秉持公廉、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等官德修养。</p> <p class="ql-block">  再看公子房楹联:“晓理修身孔子训,行仁善教诸家学”;小姐房楹联:“几卷诗书堪养静,一庭花竹最怡情”。从楹联看出,知州当是书香传家,男儿讲究品行端正,襟怀博大,女儿要竹兰秀丽,文静淑德。</p> <p class="ql-block"> 明代学正曹端被喻为“明初理学之冠”,曾两度担任霍州学正(类似现在的教育局长),共计十八年,后卒于霍州并葬于此地。曹端任职期间,廉洁正直,育人化风,后人誉其“拒邪崇正,志纯气清,理明心定”,为一代理学宗师。</p> <p class="ql-block"> 从元朝至今700余年中,霍州署先后有200多名州官在此任职。如陈钧、李绍祖、褚相、李春等,均是被史志记载的著名清官</p> <p class="ql-block">  在州同宅静怡轩过厅前门,有清代赵慎畛所撰楹联曰: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p> <p class="ql-block">  在霍州署衙内,体现吏治文化的物品随处可见,在建筑、石碑、牌匾、楹联、展品中都能体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一座霍州署,千年正气存。</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内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留存着许多经典的楹联和碑刻。尽管历经岁月沧桑,却不同角度揭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治世道理。一段段为人称道的名臣故事,一代代流传的清廉精神,纵使岁月流转,其乾坤正气依然涤荡着每一个徜徉其中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感谢靳导带我们走进天下第一衙署一一霍州衙署,既欣赏到建筑艺术瑰宝,又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吏治文化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