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时节是春季的开始,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日期是每年公历2月3或4或5日。</p> <p class="ql-block">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20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30°。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此日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p> <p class="ql-block">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日期在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之间。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p> <p class="ql-block">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为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p> <p class="ql-block">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日期是每年农历5月18日或5月20或21或22日。</p> <p class="ql-block">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时节是小麦等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日期是每年公历6月5日或6或7日。芒种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民间有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风俗。</p> <p class="ql-block">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夏至在中国古代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夏至时节,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7月8日之间。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之间。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日期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这一节气也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渐转凉,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日期是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p> <p class="ql-block">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的到来预示着秋意渐浓,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而后气温逐渐降低,越发寒冷。日期为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4日之间。秋分时节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在饮食方面以清润温润为主,要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等清润的食物。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p> <p class="ql-block">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是每年公历10月7或8或9日。寒露的到来意味着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气候由凉爽逐渐转入寒冷下雪,对秋收十分有利。寒露时节,古时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时节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时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日期在每年公历10月22日-24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p> <p class="ql-block">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为开始之意,立冬便表示冬季的开始。日期为每年公历的 11月6日-8日之间。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在南方,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北方,人们爱吃饺子。</p> <p class="ql-block">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反应气候特征的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人留在室内时间变长,户外活动变少,身体血液循环减慢,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疾病,要积极运动,加强锻练身体,强健体质,预防疾病。</p> <p class="ql-block">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日期是每年公历12月6或7或8日。</p> <p class="ql-block">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间。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时节大风降温,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日期在公历每年1月4或5或6日。小寒时节是气温最低的季节,人们要做好防寒防冻等农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是指小寒过后过15天,天气严寒,预示着最寒冷的时期就要到来。日期是每年农历1月19日-21日之间。大寒时节,民间有喝腊八粥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校园美的缔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