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古人云,学不可以已。教学实践中,教学相长,教然后有所得,而成长的美丽轨迹都是行行坚实的脚印画出来的。且先贤告诫学习之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故名优班小语二组每位成员坚持教有所思,思有所得,遂成教学随笔组篇。现陆续推出,以期抛砖引玉,相互切磋,共同成长之目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清溪中心小学 王娟</span></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说过,要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我想,是的。你给他一缕阳光,他就会回报你一丝温暖。虽然有老师告诉我,我刚接的这个班没有优秀的学生。我想:不用怕,只要心中有学生,上课多关注学生,把课堂上得生动有趣,学生总会喜欢上语文课。假以时日,优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教了26年的书,我对自己上课还是比较自信的。</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备好第一课,信心满满地走进讲堂,认真地上起课来。“谁来说说从单元导语中你知道了什么?”无人回应我。当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视频后,我问:“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我满怀期待地望着孩子们。教室里静静地,很多人都埋着头,有些孩子呆呆地望着我。这时,终于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我赶紧点她的名。她小声地说:“很美!”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字,我马上夸她:“你也很美!因为你是一个勇敢又爱动脑的孩子。”这节课,我很被动,上完课,我觉得自己似乎上了一天的课,精疲力竭。</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与我互动,课堂就不能生成新的东西,怎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怎么能提高呢?这时,我忽然想起自己以前上课总爱准备很多奖励贴,奖给上课发言积极,思考有深度的学生,但这只能带动少部分孩子。我又想到了魏书生的小组团队。于是,我把全班分成13个小组,先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选组员,同时组员也有选择组长的权利,实行双向选择。小组成立后,由组员自己给小组取名,小组的成员要共进退,团结进取,为小组争得荣誉。经过这段时间的沟通和调整,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开小差的少了,课堂气氛要活跃一些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只要长期努力,发挥好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教学效率总会提高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生活——语文的源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清溪小学 潘春莲</span></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从来就不该脱离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文起步阶段——三年级。宝贝们对于作文两个字都还不能完全理解,怎样去教孩子们写作文?怎样教会孩子们写作文?我抓破头皮探索着。</p><p class="ql-block"> 2021年 10月25日 阴</p><p class="ql-block"> 《搭船的鸟》第四自然段,作者郭风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用了五个连续性的动词将翠鸟捕鱼时的敏捷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带着小朋友们欣赏了这段话,图文并茂地体会作者的语言,深情并茂地朗诵了这段文字。我感觉宝贝们应该是读懂了的,于是提问“谁能说一组像这样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仿佛大夏天中午的草一样,晒蔫了头。刚才欢快和谐的课堂气氛霎时不见了,场面尴尬无比。教室里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声音没有了,人不动了,时间凝固了。这意味着我半节课的奋斗是徒劳无功的,我脑袋突然一片空白,一时间不知道课堂该怎样进行下去。</p><p class="ql-block"> 我强力掩饰着自己的尴尬,不自信地说了句“就讲讲你放学时的情景吧”。突然一只小手畏畏缩缩地举了起来,我感觉我抓住了救命稻草,果断地请她分享。“我回到家,推开门,丢掉书包,冲进厨房,大声地问:‘家婆,今天做什么好吃的了?’”噼噼啪啪的掌声响成一片,教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仿佛这句话让所有孩子的心灵碰撞在了一起。然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说了起来,生怕自己落后了似的。我没有制止大家,让大家随心所欲地聊了起来。看着宝贝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我知道大家学会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学记》中所提“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8岁的宝贝让我顿悟。也许这个句子并不完美,甚至还参杂了“家婆”这样的方言。但我终究明白苍白的口头教学,严肃的课堂,威严的讲台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生活才是语文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课本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我们捧着语文书努力地分析着课本里每一个知识点时,可曾想过,其实这些是中国人民上下五千年来生活经验的积累。</p><p class="ql-block"> 语文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经验的积累都对学习语文有着重要作用,孩子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事情,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些不都是语文教学的素材吗?这短短一句话,不仅让所有孩子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自己,还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放学回家第一件事肯定是找吃的”。</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多了解学生,让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多例举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那我想课堂中这样的心灵相撞产生共鸣的时候将会更多。反之,如果抛弃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会让教学内容与学生渐行渐远,不仅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久而久之还会削弱其工具性功能,让孩子们认为语文仅仅是一门学科。因此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人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以学定教 顺水推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新城小学 朱芬芳 </span></p><p class="ql-block"> 最近,流感肆虐,我班的孩子也难逃此劫,相继被卷入其中,每天都有两三个同学生病请假。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呀!让原本想快速结束四单元迈入五单元的我,被迫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开启了计划外的半期复习。虽未接到上级关于半期测试的任何通知,但复习一下前面的几个单元,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接受了计划外的变化,不断地安慰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我会先利用一课时组织学生复习生字词语、重点段落、必背内容,再用一课时完成单元测试(不写作文)。我是倒着复习的,先复习三单元,再复习二单元。从三单元测试情况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还不错。可到二单元时,问题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二单元测试后,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只能将试卷拿回家加班。当我批改到课外阅读的关于场面描写的两道题后,我简直没办法再批下去了……但想想明天要评讲,我不得不咬牙批完了,并作了个统计。</p><p class="ql-block"> 七大题的5小题:这段话,重点描写了( )、( )和( );如果说这些人物的描写称之为“点”,那文章的“面”是哪些句子?请摘抄在下面横线上。(4分) </p><p class="ql-block">全班共54人,13人全对。</p><p class="ql-block"> 七大题的7小题:运用选段中点面结合的方法我展示你学习中、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吧!(150字左右)(5分)全班共54人,20人全对。</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23:35,对面楼盘霓虹闪烁,窗外沙沙雨声淅沥,床边二宝酣梦正甜,我陷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情况呀?二单元教学场景描写时,因为这是一个重难点,我是专门放慢了节奏,结合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片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带领学生勾画描写“点”和“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了“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还特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练笔,而且是一一批改了,过关了的呀!</p><p class="ql-block"> 看来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呀!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获取阶段——理解阶段——拓展阶段——纠错阶段——应用阶段。语文的工具性的落实必须是在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后才能实现。我的学生现在正处在纠错阶段,我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呀!</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趁热打铁,制作了一份练习题单,共三道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题:摘取了《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第6自然段)和《开国大典》(第12自然段)。请默读下面的几段话,用“----”勾画出描写“点”的句子,再用“~~”勾画出描写“面”的句子。</p><p class="ql-block">(设计目的:先让学生用“----”勾画描写点的句子,再用“~~”勾画描写面的句子,并引导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再次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p><p class="ql-block"> 第二题:请默读下面的几段话,用“----”勾画出描写“点”的句子,再用“~~”勾画出描写“面”的句子,并想一想分别写了什么场景。</p><p class="ql-block"> 1、大扫除开始了,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扫的扫,拖的拖,干得不亦乐乎。小明尤其卖力,他是擦窗户的,看他先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废报纸精加工,一会儿工夫,窗户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他看着洁净的窗玻璃,很惬意的样子。半节课工夫,教室里窗明几净,大家虽然汗流浃背,但都充满劳动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2、教室里,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认真地劳动着。扫地的同学猫着腰,细心地扫着,不放过每一片纸屑;擦桌椅的同学拿着抹布,擦去桌边凳腿上的每一块污迹;擦玻璃的同学“骑”在窗台上,干得一丝不苟。他们不时打个手势,询问玻璃是否已经干净。</p><p class="ql-block"> 3、第一个项目是男子50米跑步。我们班派出的是庄子阳。只听裁判一吹口哨,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庄子阳暂时是第一名,我们班的啦啦队喊得更厉害了,庄子阳的脸红得像苹果,直往前冲,最后夺得了第一名。 </p><p class="ql-block"> 4、比赛场上,气氛非常热烈。选手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他们都想为班里取得好成绩,为班里获得荣誉。我们班参加了跑步、跳远、垒球的比赛。跑步比赛开始了,只听“砰”的一声枪响,选手们像鸟儿一样向前飞奔着。我们班蒋思敏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飞快地跑到了终点,取得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设计目的:选择了几段接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点面结合的场景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待学生勾画完后,再一起简单交流分别写了什么场景。)</p><p class="ql-block"> 第三题:请你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一个场景。(可仿写)</p><p class="ql-block">(设计目的:之所以可以仿写,是想照顾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让这类孩子也能掌握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方法。)</p><p class="ql-block">一节学生参与度极高的,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让我收到了这样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星期四下午,同学们正在进行大扫除。小明拿着湿抹布,有节奏地擦着玻璃,像一位画家拿着毛笔在画画;小红拿着扫把,弯着腰,仔细地扫着,好像不放过一点儿纸屑;小东拿着他的“武器”——拖把,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成功将灰尘消灭!不一会儿,教室变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p><p class="ql-block"> 学校运动会开始了,第一项是男子一百米短跑比赛。运动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哨声一响,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们班的欧阳晨虽然现在还是第二名,但是他抓住对手累了的空隙,突然加速冲刺,超过了前面的选手,为我们夺得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早晨来到教室,这里乱作一团。同学们犹如“大闹天言”的孙悟空,个个喜笑颜开、东跑西跳。小王在教室里乱窜,一会儿把桌椅板凳弄得乱八糟,一会儿跑到教室门吼大叫大叫。小邓踩在板凳上唱歌,随后又跳起来飞跃桌子,重重地踏在地上。终于,隔壁班老师坐不住了,前来训斥了我们一顿,我们才消停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既为人师,就应当心中装着学生。其实,很多时候的顺其自然,便是以不变应万变。人生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拼音教学小窍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犍师附小 黄晓容</span></p><p class="ql-block"> 汉语拼音是作为中国人,说好中国话的必要前提,也是学习语文的有效工具。所以,汉语拼音教学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讲,是当下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工作。但在教学中又总伴随着孩子的诸多不适应,例如:不适应课堂纪律的约束、不适应课堂时间的限制、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有许多新奇的人和事,都很容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纯拼音教学又是抽象和枯燥的,一味生硬地解释,孩子不仅听得稀里糊涂,也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让这一群叽叽喳喳,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认真地来听讲,完成这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呢?经过者一个月的实践探索,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归纳总结了一些拼音教学方法。 </p><p class="ql-block">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提高孩子们兴趣的课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所以整个拼音教学中,我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努力将每个字母、每个知识点编成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儿歌、顺口溜等,让孩子们乐学易学。例如:</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单韵母时,我把这6个单韵母称之为——“团结的六兄弟”。学习单韵母后,我将学生引入童话故事:单韵母妈妈有六个孩子,他们是 a o e i u ü。然后挑选六名同学按高低个子,戴上这六个字母卡片来表演六兄弟,让学生形象地识记前面的字母是后面字母的哥哥。这样,既让学生把a o eiu ü 归为一类,与声母分开,又为后面的复韵母标调作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整体认读音节时,我也用故事引入:有一天,单韵母i、u、ü兄弟三人去逛公园。可是,它们在大公园里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正着急时,小i看见了字母大姐姐y和大哥哥w,小i连忙跑过去,对y、w说:“哥哥姐姐好!我们三个人逛公园迷路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出去。”字母y拉起单韵母i说:“没关系,我带你出去吧!”字母w拉起单韵母u说:“那么,我带你出去吧!”它们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这时,小ü哭了,说:“谁带我呢?”大姐姐y说:“我也带你出去!不过,你要先把眼泪擦干哟!”于是,它们手拉手走出公园了。它们的组合有一个新名字——整体认读音节。这样在故事中融入教学的内容,孩子不仅感兴趣,而且也容易识记,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练习,多拼读,能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容易掌握拼音。例如,让每个学生用拼音拼自己的姓名,下课后互相拼一拼同学的名字。回家后把自己的名字拼给父母听,也可以拼一拼父母的名字,取得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家中见到的水果、蔬菜、小动物、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都可以用音节写下来,还可做成卡片贴在相应的事物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将卡片上画上图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做的卡片。</p><p class="ql-block"> 针对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用音节写一句话来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或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既可以复习巩固拼音,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拼音教学中,研究孩子们的学习心理,投其所好,给孩子们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创设趣味童话般的情境,寓教于乐,学生乐学、易学,教学效果才会良好。“寓教于乐”这种思路不仅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效果,而且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有效果。只要投其所好,孩子们就有学习兴趣,只要学习兴趣高涨,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快乐阅读吧教学有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南门小学 罗新蕊 </span></p><p class="ql-block"> 快乐读书吧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里一个很小的板块,很多老师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忽略这个版块,惭愧的是,我就是其中一名。</p><p class="ql-block"> 本来已经把《快乐读书吧》按照规矩,照本宣科地上完了,让孩子自己去读这三本童话书,感受童话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稻草人》这三本书,也许前两本对学生而言已经有所涉猎,但是不够全面,叶圣陶先生的这本童话对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而我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更无法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甚至大部分孩子不打算阅读。</p><p class="ql-block"> 直到10月22日这一天,参加了第一次名优教师语文组的培训。这次培训的主题就是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姜老师特别强调了关于快乐读书吧的上课要求,收益良多。回到学校后,马上安排重新尝试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真正的能够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受童话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确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时间很少,所以我打算把这样的阅读时间放在课后,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做了一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我将这几本童话书中里的一些故事进行挑选出来,试着用有趣的的话去讲开头,引起学生渴望阅读的情感,然后戛然而止,留下悬念颇有些让学生心痒难耐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2、如何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效果,我采取这个办法。每天早自习结束前的10分钟时间,我会给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请孩子轮流讲快乐读书吧里的童话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展示,由学生当评委,进行打分。</p><p class="ql-block"> 3、在第一轮故事讲完后,将根据每个孩子的得分选出前10名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并进行奖励—随机抽取卡片(卡片是我们班的终极奖励,其中包括万能卡,免罚卡,心愿卡等)</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项活动才进行了几天,但是孩子们兴趣颇高,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以后的情感表达、语言积累打好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培养学生预测能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玉津小学 史文静</span></p><p class="ql-block">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一、培养预测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p><p class="ql-block"> 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p><p class="ql-block">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p><p class="ql-block">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利用“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p><p class="ql-block">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的。 </p><p class="ql-block"> 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p><p class="ql-block">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p><p class="ql-block">三、小结课堂,巩固对预测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帮了小猫之后,老屋又一次想倒下了。这次有没有倒呢?你又是根据线索来预测的?学生谈到了“题目、上下文的内容等”。这其实是对前面预测方法的一次回顾。</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交流后教师总结:预测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出示本单元的导语,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都要用预测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预测”的方法来学课文,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会大大降低猜测的趣味性,所以这一课,我一直在无痕渗透,到课堂的最后才总结阅读方法,出现“预测”这一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落实语文要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罗城小学 张梦铃</span></p><p class="ql-block">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问难,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p><p class="ql-block">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得学习”。在阅读中要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在教学1- -2节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及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朗读。采取从“感知”到“揣摩”,再到“朗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p><p class="ql-block">二、语言训练要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开课文语言搞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不能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 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中,研究“温暖”、“ 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桑娜的勤劳能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小英雄雨来》分享课教学反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新城小学 余莉</span></p><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上完《小英雄雨来》阅读分享交流课之后,我才明白集体智慧的力量,也让我对这堂课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阅读分享即阅读成果展示。那么这个展示应该是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带领着学生回顾雨来的形象,然后教给系统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地来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这是第一次的成果展示。接着,直接让学生展示自己为雨来写的颁奖词,为其他英雄们谱写的赞歌,这是第二次的展示。如果说第一次的展示还有老师在一旁助力的话,那么第二次的展示就完全是学生们独立完成的结果了。所以,这两次展示也遵循了一个由扶到放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分享课中,主要设计了“回顾内容品人物”,“百花齐放析人物”以及“跨界阅读识人物”这三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整理、分析、思考中,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又使作品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样是面对作品中的人物,每次分析的具体内容不同,要求不同,最后还突破了纸质阅读这一界限,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新鲜感,有了挑战性,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阅读整本书的情况,直接决定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情况。例如,在本课的“回顾内容品人物”环节中,其实是要“倒逼”学生去再次阅读相关的部分,加深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可是如果老师自己不回过去再读文章,那么幻灯上应该出现哪些句子呢?很显然就会陷入盲目。而实际上,在课堂上出现的那些句子都是有代表性的,都是老师“处心积虑”的结果。再比如,对整本书的分析,除了紧紧围绕内容,围绕主题外,还可以从书本的思想角度,艺术角度,叙述技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不是只能一味地标榜某本书有多么多么优秀与成功,而应该辩证地来评价它,从小教会学生多角度、客观对待事物。</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也让我意识到了很多不足,如:对学生朗读指导在本课中做得还不够;品味人物形象时,还应教会学生自己去文本中发现并赏析;“为英雄而歌”课堂氛围还不够浓......教学之路漫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更加用心,踏实学习,努力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