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心理学

佛手禅心

<p class="ql-block">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等名词,但是却有极其丰富的相关内涵,如强调"形神合一"及"心身合一"等,因而心身相关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在医疗实践中,在生理上中医历来视患者为有机整体;在对致病因素的认识上,强调内在病因的重要性(如七情致病);在治疗上,重视心理因素,诊察病人不仅要知道他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还必须要了解他的社会处境、情绪、性格等。</p><p class="ql-block">  用中医学术语表达:所谓心身相关疾病,是指由精神情志因素所致的各种脏腑气血病变,属于神伤形的范畴。中医历来把情志因素作为致病的"内因",而引起情志变化的原因大致源于对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p><p class="ql-block">长期持续性情志异常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反之,长期的身体疾病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刺激因素,导致情志的异常,从而加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形成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此即中医"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观点。  中医心身相关理论把人体的形和神、躯体与心理视作统一的整体,故对心身相关疾病的治疗应该形神兼治。</p><p class="ql-block">治形以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为目的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神指以调节精神活动及心身和谐为目的心理疗法。而两者在具体运用时又互相时促进。</p><p class="ql-block">"调神以治形",即通过心理治疗,"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解除消极情绪,然后达到调畅气机,协调脏腑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 "治形以疗神",这是根据神的活动以形体为基础,形体的病变可以产生情绪障碍的原理,通过治疗躯体疾病来改善心理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预防方面,中医养生主张形神兼养,养神为上。如王冰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历代中医在养神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归纳起来:  "四气调神":即顺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生息规律来调摄精神;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是气功调神的基本原则,即通过能动地运用有意识的意念活动,控制和调节人体内部生理病过程,达到心身平衡;  "积精全神":精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节欲保精,以保全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