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磨,提质增效——花园口小学课堂教学打磨纪实

蓝色雨

为全面贯彻“双减”系列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效率,惠济区花园口小学分学科进行课堂打磨。教导处以科学组李朝老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为范例,带领组内教师共同备课、听课、研讨和总结,只为打造简单而高效的科学课堂,力争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知识。 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校邀请中心校翟桂琴站长到校听课,李朝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施,教导主任牛玉平及全体科学组教师全程参与。课后,每位老师都将自己的课堂观察进行了反馈,翟站长带领大家从目标-活动-评价三个方面复盘教学方案,最后确定以实现学生活动最大化为准则,调整教学思路,修改教学方案。 通过多次无生试课的演练,李朝老师将整个课堂装在心里,在领导们的支持与安排下,李朝老师第一次到京水回民小学进行试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一节优质课堂渐渐有了模样。 为了锻炼老师的胆量,磨练他的课堂应变能力,教导处将课堂移至学校报告厅,同时邀请学校青年教师前来观摩,以课为案,向新教师剖析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在各个环节做到的标准。 在李老师的课上,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了一节关于声音的课程,他们通过现象提出猜想,通过实验证明猜想,通过讨论强化认识。<br> 课堂永远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是途径,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老师的减负意识和实施能力,教导处将继续联合师训处,借助中心校和教研室的资源不断在课堂上下功夫,从课堂上出成绩。<div><br></div>

课堂

老师

教导处

教师

双减

李朝

教学

一节

中心校

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