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谱新篇,学科研究正当时----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科本质研究论文答辩

学科快讯

<p class="ql-block">  当前,学校品牌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师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科研究更是火热深入。为了响应集团和学校品牌建设,全体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成员对学科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一、认知到位</p><p class="ql-block"> 学科本质研究论文答辩方案学科本质研究论文是学科史阅读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科本质理解的学术表达。学科本质论文的答辩交流是深化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内化的过程,是打造团队学习文化,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二、真实目标</p><p class="ql-block"> 1.通过学科本质论文撰写深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从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学科逻辑、学科价值四个方面阐述清楚学科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2.通过学科本质论文答辩内化学科本质,生成自己新的理解,建立学科宏观体系和思想本质,洞察学科十二年的课程体系。 </p><p class="ql-block"> 三、团队架构</p><p class="ql-block"> 在学科主任王来美老师和各个年级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在教发团队负责人张倩老师的督促下,各个老师真实深入研究学科本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p><p class="ql-block"> 四、管道运行</p><p class="ql-block"> 本周我们学科在王来美主任的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学科本质研究论文答辩活动。三个年级的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论文进行了答辩。</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上场的是李秀清老师,李老师认为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备受重视,其基本理论也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当代价值,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学科本质是一门学科“成其为本身而区别于其它”的根本性问题,是明晰学科属性、确定学科边界的基础,对学科的自身认同、特色彰显、建设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更是本学科界定与认同的根本性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p> <p class="ql-block">  王晓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阐释有10种,它们是:意识形态论、价值主导论 、人学目 的论、人的社会化论、灌输论、掌握群众论、社会治理论、二重本质论、多重本质论、相对本质论。 这些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进一步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须确立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原则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亚倩老师就学科本质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论文。认为理解学科本质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条件,教师理解了学科的本质,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本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必蕴含于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并随着学科的发展而赋予新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郑爱云老师对学科本质理解深入,认为自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这是一个重要论断,值得我们认真、深人研究。那么,思想政治的学科本质、教学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探求事物本质中改进教学策略呢?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看法。</p> <p class="ql-block">  王来美老师站位高,真研究,论文逻辑清晰。王老师认为从根本任务来说,思想政治课完成的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任务,是培养“有用人才”的关键;从教育任务来说,思想政治课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关键;从实现方式来说,“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正是思想政治课体现和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理解了这几个层面的意思,我们才能理解“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些理解,是我们“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基础,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张倩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出了自己理解,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本质就是:源自生活、学科表达(科学知识)、回归生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去理解知识。知识来自生活,但是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生活的层面上,要会进行科学的表达,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语言进行表达。所谓回到生活,就是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学会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关键。通过研究学科本质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对学科本质的研究可以分三步:学科史小初高教材的研究——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  刘婷婷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崔允漷教授的一个生动案例,认为我们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对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我们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p> <p class="ql-block">  王玉老师的论文中认为新时代、新背景下,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需求。学科本质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课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学科本质的落实,是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利载体。本文通过对学科本质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意义研究,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意识,结合课堂实践研究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已有理论教学经验,提出适合学科本质落实的教学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陈珊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习主席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责任重大,要扣紧学科本质,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无条件的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整体感知—探究建构—应用迁移—重构拓展体验真实学习的过程,夯实个人政治素养。当学生的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自然会得到成长。</p> <p class="ql-block">  张晓芳老师另辟蹊径,从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开启了自己的论文。认为,在我国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此课程的开设不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品德素养的培养十分有益,而且对学生日后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促进作用,可以说此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影响十分积极。本文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其构成、内涵以及注意之点。</p> <p class="ql-block">  李洪行老师的论文说明了亲和力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主要包括教学亲和力、教师亲和力、教材亲和力等方面,其中教学亲和力是中心环节。要做到教学亲和力,首先需要教师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真正做到明道、信道,要在教学内容上饱满丰富,善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融会贯通,展现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理论力量和理论魅力。</p> <p class="ql-block">  陈晓君老师的论文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认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是“教”与“育”的结合。改变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背离学科本质的现象,需要我们在教学改进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只有把握住追求学科本质的改进方向,积极探索实现“教”与“育”结合的有效路径,才能让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来美老师总结了本次答辩活动,肯定了老师们对学科价值方面的研究。并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认为我们思政教师一定要明确是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真正研究清楚学科的研究对象。</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让大家都学习了很多,思考了很多,相信会对老师们今后的工作和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p>

学科

本质

思想

老师

法治

素养

政治

研究

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