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绿皮火车

岚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假如人生就是一列没有返程的列车,他会经过无数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不同的风景和你的轨迹 ,其中的苦甜酸辣只有亲历了才体会得到。然而我们所乘的时代列车却有着绝无仅有的风景线,领会过封建愚昧的遗风,见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着现代文明的飞跃。从乘上了这趟时代列车起,所经历的大事件就惊愕世纪、跨越时代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总路线大跃进、大办钢铁虽未亲历但有耳闻,六十年代初也朦朦胧胧的记得勒紧裤腰带去居民大食堂打粥的场景,更有不堪的是那场文化大革命也算是亲身经历了,尔后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一首《绿皮火车》的MV听着感触颇深,这首歌里的歌词及画面似乎都在牵动着记忆里的神经。回想起自己在那个年代与绿皮火车的交织,百感交集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 一九七O年十一月六日 我们踏上火车绿皮车厢的那一刻,竟然是人生中最艰辛的一次旅途,也是由生以来最漫长的一次迁徙,我们踏上了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的知青专列。那时候的火车客运都是绿皮车厢,而我们的专列比当时在实际运行的客车厢还要简陋些,硬木条拼建的坐椅和靠背,以及并不明畅窄小的车窗,就在当时也应该是被淘汰后又临时用来当差的。那个年代里火车的车厢都还没有配备空调,车厢里的空气调节主要还是依靠开闭车窗来调控,幸好我们上车那时已在深秋季节,气温也是适中,故并不感到十分闷热,且列车是在一路往北,气温也随之下来,特别是过了山海关车厢里的小锅炉已点火供热,车厢里有了丝丝的暖意。不过车厢里难免会弥漫着一股煤烟的味道,因此洗漱时用毛巾抠一下鼻子黑黑的一团,需要重复好几次才能清理干净,这种现象与当时牵引列车的蒸汽火车头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这种蒸汽火车头还真有那么一股气势,特别那一声高频的汽笛听上去很是震撼,拿现在的话来说那真是一个霸气。而那蒸汽机所冒出的黑烟白汽一路前行,形成了一道雄壮的风景线,可惜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现在铁路上再也看不到如此奔雷般粗重壮观的景象了</span></p> <p class="ql-block">70年11月6日嘉兴火车站知青出发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路在这绿皮火车上度过了五天五夜,来到了当时铁路最北端的樟岭车站,眼前已是白雪皑皑的景象,荒芜的边境小站由于我们的到来显得异常的喧闹,由于往前去的铁路正在规划修建,因此这个小站也成了物资、人员的中转站,小站的四周搭满了帐蓬,有地方的,也有部队的,自然形成了一个临时的聚散地。而我们也由此正式踏上了大兴安岭的土地,开始了将近十年的知青生涯,在这十年里对绿皮火车的交集那也是一言难尽。那天下了火车后一排排的军用卡车等在那里,离目的地还有三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我们上了敞蓬的卡车,天上还飘着雪花,气温已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在这寒风凛冽的卡车上倦缩在一起,抱怨着火车没有直接通到目的地。尽管那是一辆多么简陋的绿皮火车,但最起码还能遮风避寒,不致于遭受如此寒风冽雪的侵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好在林区开发的力度很大,在铁道兵和民兵连的共同努力下,铁路的延伸段终于在一九七四年的八月十五日全线通车,而且由齐齐哈尔直通的301次、302次客车也同时运行。这趟客车的运行解决了我们出行的大问题,再也不需要那种搭车往返樟岭车站的烦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每年的探亲耗在这绿皮车厢里的喜怒哀乐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种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的探亲假大多数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由于传统节日的缘故,这个时间段火车上的人流量也是最集中的,那时候还没有春运这一说词,但为了应付海量的人流,增加几趟临时客车也算是在解燃眉之急,所以将能用的绿皮客车都编组运行,当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竟然将闷罐的货车也用来拉客运行,这种临客车当时在沪宁、沪杭线上用的最多。尽管如此为了春节与家人团聚,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探亲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探亲挤火车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探親回家我们一般都是会搭伴而行,由于那时侯的年青,一路上乐此不疲,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几天几夜绿皮车厢里的旅程是最为艰辛的,有个座位是很幸运了,疲倦了可以靠着、趴着打个盹,实在熬不住了也会往椅底下一钻,在地板上睡上一觉。最可怕的是签了一张无座的车票,那时候我们回家都会买一张联票,从出发地火车站一直买到目的地,中途换乘需要到车站签票窗口签票,如果中途站換乘的是始发车运气好的话能签到座位,这是我们最理想的选择了。但在春节期间中途换乘签票根本是与坐位票无缘,就是能签到一张自己认为理想车次的票已经是非常恭喜了。回家心切管他有座无座能上得了车就行,这是我们那时候普遍的心理状态。由于无座,上车后就找一些看似短途旅客上去搭讪,询问他到哪里下车,若再有一、二站下的话,我们就在他的边上停驻下来等侯他的座位了,碰到这样也算是运气好了。记得有一次运气最差,我们在天津换乘,天津有二个车站,东北过来的列车只到天津站然后去北京方向,到南方的车一概要到天津西站换乘。拿着沉重的行李走过了站内的天桥,又去乘市内公交车,好不容易签到了车票,小纸条上印上的是无座,在天津西站上车之后,整个车厢里挤满了人,连落脚的地方都很困难,甭想要座位了,我们只能贴着、靠着,睏的实在不行站着竟然也能打起瞌睡来了。车厢里弥漫着混浊的气味,真的有点像被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最难熬的是上厕所,好不容易挤到车厢的厕所门口,一大堆都急着的人排着队,个个面部表情异样,好不容易轮到了,推门进去里面的场景无法落脚,但也只能憋着气赶紧解决后逃离。整整十多个小时的煎熬,一直过了长江后车厢里渐渐疏松了一些。不过那时候的人们都很友善,都知道出门不易相互体谅,三人座位都挤上了四个人,坐久了的人也会站起来主动让你息会儿脚,就这样一直到了上海,好在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span></p> <p class="ql-block">装满原木外运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在林区也生活了七、八年,后期由于工作原因离开了阿木尔的驻地,然而由于访友的缘故乘坐林区里的绿皮车机缘也多了很多。在此期间里也会有一些小插曲在我们身上发生,逃票或坐车过了站也是经常有的事,印象较深的一次,因聚会约好了在阿木尔的老友来我处一聚,他背了一大包的火勺(类似烧饼一样的面饼),由于尴尬的时间点一个瞌睡到了列车的终点站西林吉(现在的漠河站),没办法只能等原车返回。所以我若要去阿木尔有时候会搭乘货运列车,我们一般称他为料车,这种车由于区间作业的关系都是在白天运行,我所在的车站一般下午二、三点钟就有一趟货运车下行至劲涛站。这种货运火车的最后一节挂有一辆守车,这节守车是专门配给货运列车的车长使用的,守车里配备两面红绿小旗和一盏信号灯,这是指挥列车安全运行的必备工具,守车面积不大,中央立了一个取暖用的炉子,块煤及煤碴散落在炉子的周边,炉膛内闪烁着微微的火苗,十月份大兴安岭已是有了初冬的感觉,尽管炉子里这点微弱的火光,但透出来的温温暖意足以使我们感到满足。守车厢里摆放着一把木椅和一条木条的长椅櫈子,木椅是这趟货运车长的专用椅,而那长条椅就是为了给搭乘车的伙伴准备的。由于车厢长年生炉取暖的缘故,两则的玻璃窗被熏得如同贴了一层厚厚的深色膜免强透过一丝光影,到是后面那扇门上的玻璃被人为地擦出了一块透明地,站在那里可以注视着窗外那渐渐远去的风景。我想也就是在林区会让你搭乘这样的货运守车,换在其他地区是绝不允许闲人随便搭乘的,必竟它不是客运的绿皮车厢。</span></p> <p class="ql-block">挂在货车最后面的守车</p> <p class="ql-block">守车内的车厢全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原来那些迷𢜟流逝的日子湛然见到了回家的希望,终于在一九七八年的年末我又踏上了这列返城的绿皮火车,当天边剩余的色彩在渐渐隐去的时候,我在车厢里突然感到那种独有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感觉会悄然与我相约,与我相随。一份寂廖、一份落寞,一份挥不去的失落也接踵而至。此刻,我无法拒绝这种流露出来的情诸,尽管我知道我渴望着返家这一时刻,然而这种油然而生的情感,导致了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林区的列车缓缓而行,渐渐天色垂暮,行进中车窗外若隐若现的景色似乎已成了林区里的梦幻,车轮的运转更象是一曲凄美的旋律透着一丝委婉,隔着车窗瞭望着这片森林,尽管夜色渐浓但借着车厢里的光线隐约的看到一排排退去的树木,那种无法释怀内心里的失落感还是在隐隐作痛,必竟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十个年头,自己的心中孰能无动呢?尽管返城心切,却不知在即将离别时心中感到了一些伤感,那样隐隐的依恋不舍。这里虽没有竣䇌雄伟的峰峦,也没有秀美俏丽的湖光水泽,但这里的山野之情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灵魂之中,尽管这里的生活极端艰苦,冬季生存的环境极其恶劣,但这里却有我们青春洒泪流汗的痕迹,还有那林海雪原里的足印,这些已经足够了依恋的理由。熟悉了的环境如今真的要离别了,此时此刻的我顿觉视膜模糊了起来,混沌的视野里充满了惜别之情,离别的车轮节奏渐渐地快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原阿木尔区劲涛火车站,现已改名为阿木尔站</p> <p class="ql-block">原老潮河育英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日子过得真快啊!一晃半个世纪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社会的进步也是翻天覆地,如今的铁路运输已非昔日的模样,高铁、动车已成了客运的主力军,绿皮车虽还在运行,但车厢里的装饰及设备条件已与几十年前大不相同了。为了了却多年来的宿愿,在二〇一九年夏天伙同当年的战友一起重返了我们的第二故乡,乘坐的还是那样的绿皮火车,但这次我们坐的是空调卧铺车厢,舒适的车厢环境,还有一帮鬓发染霜的老战友,怀着无垠的思念,奔于千里之外的故地,而迎接我们的是朝露霞光一派盛情,车站还是原来的车站,只不过原来的“劲涛站”改成了“阿木尔站”。时代在变迁,第二故乡也在变,唯有不变的是那里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和那趟缓缓而行的绿皮客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