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126中卓越教研】仿中华千古文物,品历史文化魅力——乌市126中慈湖路校区七年级历史学科作业展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教育集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效率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校七年级开展了手工制作历史文物模型的创意作业活动,学生对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作品精美、种类丰富。以下是优秀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复原头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他们的房屋主要是杆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在距今6000年的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居民,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做柱子,屋内有灶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陶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创新作业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在家动手制作历史文物模型,丰富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朝后期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到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酒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的历史文物模型手工制作主要分为古建筑和古器物两大类型。同学们慧心独具,用牙签、纸盒、泥土、树叶等简单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古建筑之美。而古器物内涵丰富,反映着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的主要收藏品。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制作了许多常见的文物模型,如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陶盆、司母戊鼎、甲骨文等,在这个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享受到了历史的乐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持续开展创新创意作业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志伟、陈妍</p><p class="ql-block">策划:宋奕霏、陈丽静</p><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七年级历史组</p><p class="ql-block">编辑:杜亚杰</p><p class="ql-block">发稿部门:乌市第126中教研室</p>

学生

历史文物

七年级

乌市

制作

历史

半坡

作业

模型

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