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陆离高句丽 ——游燕州古城有感

雨山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斑驳陆离高句丽</font></b></div><b data-filtered="filtered"><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 ——游燕州古城有感</font></b></h3></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彭壮飞 </font></h3> 2021年10月24日随友游辽阳燕州古城,感慨良多。在东北亚历史有一个太古老、太凝重、太斑驳陆离的民族高句丽。高句丽一词来源于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高是汉语,“句丽”是高句丽语“沟娄”的同音异字,沟娄为“城”的意思。高句丽即“建筑于高山上的城堡”之意。还有来源于橐离、山高水丽、高大黑马、黄铜、高台建屋等说法。高句丽的民族来源有源自秽貊、橐离国、起源于扶余,进而源于肃慎,出自炎帝族系、来自高夷、殷商之说等。高句丽在东北亚留下了以散落于各地的古城为标志的难以数记的文化遗存,初步统计,在辽宁省境内的古城总数为80余座。其中燕州古城是其中比较典型,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座。 白岩城,名副其实。整个一座山都是由白色的石头构成,无论是高大的墙体,还是裸露的岩石,乃至行走的碎石路面,都是由白色的石头。 整座白岩城有君临天下的气势,北侧的城墙保存比较完整,蜿蜒如一条巨龙,墙体立面平整,如刀劈斧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燕州城(有称岩州城)燕州城原称白岩城,是东晋元兴二年(403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城(今辽阳)后建筑的。位于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城门口村)东石城山上,山城作不规则方形,用石块建筑的军事山城。燕州城周长2500米,地势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城依山而建,蜿蜒迂回,森严壮观,分外城内城。外城东、西、北面城墙顺山势起伏砌筑,城墙高度5-8米,用大石块垒砌,并砌有马面及护城短墙,每隔40米修有突出的方形"马面"。南面为陡崖峭壁,是天然的御敌屏障。崖下太子河水依壁而过,气势逼人。 内城城墙及制高点瞭望台 <p class="ql-block">  内城筑于外城东南角,长45米,宽35米,城内有蓄水池。城内制高点上建有指挥台(有了望台),高约5米,俗称"点将台",是明代建筑,为全城高最点,站在指挥台上,全城内外的景致尽收眼底。现城内仍存有"石城风安保国寺"碑首一截,该城现为国家级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公元645年,唐太宗进攻辽东,攻伐高句丽,采取多路并进方式。李绩虚张声势,声东击西,遣小分队多张旗帜向怀远镇佯动,主力则从怀远北通定镇(今辽宁新民附近)渡辽河克玄菟城、盖牟城(抚顺附近)进逼辽东城(今辽阳),唐太宗率中路穿越今北镇以东200余公里的沼泽地,渡过辽河,与李绩会师。唐军用抛车抛石、撞车撞击楼阁,趁刮南风火烧西南楼阁,克辽东城,遂改辽东城为辽城州。唐太宗写下了著名的《辽东望月》: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停观妖氛灭。</p> 同年六月,唐军乘势攻打白岩城(今燕州城,辽宁辽阳50余里,太子河北岸))。因燕州城城高地险,粮草充足,久攻不下。激战中,右卫大将军中箭,唐太宗亲自为其"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泣",誓死拼杀,攻势愈猛。其中,唐太宗爱将、大将军薛礼更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战,势不可挡。唐将契必何力、薛万备率800骑兵打退高句丽乌骨城(今辽宁凤城南)援军万余人。唐军使用大量撞车、抛车等攻城器械,飞石流矢雨集城中。城中守将孙代音遣使请降,并带回唐军旗帜,插在城上,震慑全城、皆缴械投降,唐太宗采用怀柔政策,没有纵兵杀人抢掠,而是赐酒宴劝诫礼送。唐太宗就势攻下白岩城,改其名为岩州。历史上有名的"白岩城之战"以唐军获胜而告终。燕州城成为唐朝名将薛礼征东决战的战场遗址, 至今保持着较完好的古城原貌。<br> 高句丽古城遗存在抚顺境内较明显的有13座,分别是:<br>高尔山城,当时称新城,位于抚顺市浑河北岸山上周长四千米。<br> 马和寺山城,位于抚顺市小东乡马和寺村东北,周长2600米。<br> 南章党山城,位于抚顺市五龙乡南章党村东北。<br> 萨尔浒山城,当时称南苏城,位于抚顺萨尔浒山。<br> 城子沟山城,位于抚顺市大柳乡太平沟村北城子沟,周长1200米。<div> 抚顺西山城,位于抚顺市哈达乡上年村北,长150米,宽100米。<br> 黑沟山城,位于新宾县红庙子乡四道沟村黑沟屯北,周长1493米。<br> 五龙山城,位于新宾县上夹河镇五龙村东南、得胜堡水库东,周长2107米。<br><div>  转水湖山城,位于新宾县响水河子乡转水湖村北周长1355米。太子城山城,位于新宾县下夹河乡太子城村北,周长1425米。杉松山城,位于新宾县苇子峪乡杉松村东北,周长1000米。英额门山城,位于清原英额门乡东长村屯西山,周长1000米。活跃在中国东北这块土地的族群历史上有四大族系,他们相互交织、碰撞、融合,演出来一幕幕血火交织的历史活剧。一、华夏族系,商末著名人物箕子东走代表了华夏族首次东进的族人,他们将中原的文明传入朝鲜半岛。二、东胡族系,东胡族系是以戎族为主体发展起来,一般包括山戎、东胡、鲜卑、乌桓、库莫奚、乌洛侯、室韦、契丹等民族。三、秽貊族系,秽貊族在商周时代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貊族主要分布于中原各国的北部。战国时期秽貊开始融合,两汉时合二为一,从此便有了秽貊族系之称谓。战国时秽貊族建橐离国,分一支建扶余国,另一支建高句丽政权。公元668年,为唐与新罗联军所灭,大部分高句丽人迁居中原,秽貊族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再没有力量形成一个政治中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四、肃慎族系,曾建立过渤海国、后金国与大清国。这四大族系在东北都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在红山文化的辐照下,在殷商文化的教化下,在我国古代,有“天下一体”的概念,继而发展为“中华一体”,“中国一体”的传统。中华文明和中华各朝代通过各种方式一直在影响着,管理着东北这块土地,东胡族系的鲜卑、契丹,由室韦发展出来的蒙兀室韦,肃慎族系的女真,满族等都建立了统治中国东北广大领土的地方性政权,以及元、清两朝的全国性政权!他们都曾成为东北这块土地的“主人”。</div></div><div> 黄斌、刘厚生所著《高句丽史话》指出:恩格斯在考察世界各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后,曾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国家分界线与民族分界线相吻合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非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没有哪一个民族一成不变亘古始终。多民族融成的高句丽又投入多民族的怀抱之中,融入汉族、入靺鞨、入新罗,入契丹,入突厥、入日本。恰恰是这些流向,才促使汉族与其他民族、中国与友邻,有世界上难以比拟的骨肉联系,有千丝万缕的情结和千百年来的积淀。<br></div><div> ——资料参考了由黄斌、刘厚生著《高句丽史话》,黄斌、黄瑞著《走进东北古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