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弦已断 音犹在 情未了</p><p class="ql-block">——听周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有感</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有幸观摩了三位老师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作为一名小语同行者,我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走进周华老师的课堂,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对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并不多,而周华老师却敢于将这篇六年级的文言文放在五年级教授,这本身就是一大挑战,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每一个瞬间,许多精彩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一.轻松导入作铺垫</p><p class="ql-block">上课伊始,周老师出示清风徐徐、春雨绵绵、明月皎皎等描写自然景物的短语让学生进行补充并有感悟地朗读,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以轻松的节奏走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这个步骤巧妙地给课文后面的学习环节做好了铺垫。</p><p class="ql-block">二.以读代讲显自然</p><p class="ql-block">古诗词、古文的学习尤其需要领会意境,不适宜直白的翻译理解,感受文言文,“读”是重中之重。教学中,周老师设计了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从开课时的自由读到按节奏地读到齐读,到带着问题读(是什么原因让一代弹琴高手痛下这样的决心呢?)到品读到师生对读到同桌练读到学生表演读到最后的(人生路上,知音难求,今能遇到,三生有幸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这真正突显了我们学校研究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关于读的内涵,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牵引,那就是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达到理解感悟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三.抓住重点品意境</p><p class="ql-block">周老师把重点放在了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走进这场悲剧,抓住“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整堂课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一杯醇香的美酒,如同品味着一杯清香的铭茶。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既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又能让学生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紧接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填写留白部分,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善哉,皎皎兮如明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说:善哉,徐徐若清风……在一次次地真情告白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写话能力如同美丽的花朵悄然绽放。</p><p class="ql-block">四.课外拓展悟真情</p><p class="ql-block">周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的环节:一是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由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感人肺腑的功效二是让学生聆听了高山流水的乐曲,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周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们的心弦。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周老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探究权交给学生,如对于文本四次出现的“善”字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中的评价应体现多元化,如果周老师能更关注课堂上的多元评价,这对于这节语文课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自从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守望,最后,我想立足文本,借文抒怀,如果说上课的老师是善教的伯牙,那我们努力做一名善听的“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善哉,期待我们的语文教学绽放出更绚烂的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