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教研】分享教学经验智慧,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叶县名师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

美友11034216

秋意已深,科研正浓。为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实现名师课题资源共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叶县教研室于11月4日上午在叶县实验学校餐厅三楼智慧中心组织开展了叶县名师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叶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瞿芳有、教研员杨耀芝、小学语文教研员袁海丽、中小学音乐、体育教研员程晓琳、课题组成员、线上各中心校相关学科老师参加了活动。 <b> 活动在叶县教研室杨耀芝老师的主持下徐徐拉开了帷幕。</b> <h3><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一:高屋建瓴定方向,脚踏实地促教研——叶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瞿芳有讲话</font></b></h3> 瞿主任指出,今天我们通过网络,线上举行叶县第十届“中小学教科研活动月”名师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这是我县本年度教科研活动月安排的七大活动之一——开展名师课题课展示活动,推广优秀成果。<div>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把课题做在课堂上,让教科研发生在教学工作的每个时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瞿主任幽默地把学校与教科研的关系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学校是鱼,教科研是水,水好则鱼肥。<br> 同时瞿主任依据《叶县教体局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八项任务:<br> 一是全县各学校制定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并能逐一落实。<br> 二是加强对教科研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督导。各学校由业务副校长或教科研主任牵头,每半个月开展一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加强管理与督导,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课题研究结项时,学校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的资料将作为结题鉴定考评的重要依据。<br> 三是做好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工作。<br> 四是定期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大学区在一个学年内,定期组织召开本学区范围内的课题开题报告会、课题中期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会以及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各一次。各学区要以主题沙龙、成果展示、课题课等形式,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及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成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br> 五是建立教育科研问题台账。<br> 六是建立城乡学校教科研共同体。<br> 七是鼓励学校教师围绕“两研一刊”教研模式开展子课题的研究。<br> 八是县级教育科研基地校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div><div> 瞿主任强调,教育科研必须实实在在,不能搞“假大空”,不要搞形式主义。<br> 瞿主任的致辞,幽默风趣、引经据典,既引领方向,又让教科研工作在具体的任务中落地生根。<br> 瞿主任希望我们全县教师坚定信心,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为叶县教科研成果应用的进一步推广,让更多一线教师真真正正受益而不懈努力。</div> <b>本次的名师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中,我们分别推出了小学名师贾玲玲团队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中学名师程晓琳团队的《戏曲文化渗透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成果。</b> <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二:立足现场展成果,课例对接解疑惑</font></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一)</font></b></div> <b>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展示<br> </b><div><b> </b><b>1.课题主持人叶县实验学校贾玲玲做成果汇报</b></div> 贾玲玲老师从学校简介、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成果主要内容、成果与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汇报。在问题的提出环节,贾老师课题组团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与习作现状,发现学生阅读面窄,阅历浅薄,情感体验贫乏,内心不够充盈、读写未能有效对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贾老师团队研究了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策略:<br><b>(1)寻找课内阅读与习作对接的契合点,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b><br>①精彩篇章,以读悟写仿一仿<br>②读文有感,阅读感悟写一写<br>③优美段落,灵活运用改一改<br>④联想想象,学会创新试一试<br>⑤创设情境,表情达意练一练<br>⑥借助插图,举一反三用一用<br>⑦变换方法,进行创编秀一秀<br> 在这多种方法中,寓教于乐,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写作得以训练,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变种方法“玩”语文,“风景”与众不同!<br><b>(2)探究课外阅读与习作对接的契合点,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b><br> 贾老师所在的叶县实验学校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关注,以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呈现,通过梳理实现与写作的有效对接。<br><b>(3)通过群文对比阅读,寻获文本与习作的有效对接点。</b><br>①通过对比阅读,关注文章内容,学习如何选材<br>②通过对比阅读,关注文章主题,学习个性立意<br>③通过对比阅读,关注文章结构,学习布局谋篇<br>④通过对比阅读,关注文章遣词,学习语言表达<br> 就这样,通过团队的力量,贾玲玲团队探究出小学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策略、高效阅读的策略,并带动了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研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明显的提高。 <b> 2.课题组成员宋鹤做课题课展示《慈母情深》</b> 本节课宋老师先抓住最具写作特色、最能表达情感的三句话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对重点句的反复品读发现其写作秘妙,学习其写作方法。这三个句子选得准、抓得牢、练得巧。<br> <b>慢镜头:</b>“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让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脊背、面容、眼睛?并启发学生:曾经的母亲是什么样子?以填空的形式,对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灵活运用,并进行创编,正是课题成果第一项“寻找课内阅读与习作对接的契合点,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染”中的第4项:“优美段落,灵活运用改一改”及第7项:“变换方法,进行创编秀一秀”。<br> <b>快镜头:</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通过更换“立刻”的近义词,“丰富”语汇,再与原文对比品读,感受母亲的工作不仅辛劳,还很乏味。<br> <b>特写镜头:</b>“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在学生走近文中母亲,“放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的过程中,这样一双操劳的手,数着这样一卷来之不易的毛票,学生自然而然融情于境,与作者共情,感受着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心疼着文中作者的母亲。<br> 面对“三千弱水”,宋老师取其精华,让学生饱览场景细节中的情感之真、之深。<br> 继而宋老师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为范例,习得“拆解动作、放大细节”,以细致的动作描写细化场景的方法,再引入《背影》中的片段,及学生作品《考试之后》,通过对比阅读,为学生架起阅读与习作对接的桥梁,这正是课题成果第三项:“通过群文对比阅读,寻获文本与习作的有效对接点。” 学生在习得方法后,宋老师为学生创设数个情境,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把最难忘的场景写具体,正是课题成果第一项中的:“创设情境,表情达意练一练”。<br> 课堂上,宋老师不停地穿梭在孩子之间,认真聆听每一位孩子的发言;不时俯下身段,与孩子亲切交流。及时的肯定、耐心的鼓励、亲切的笑容……都是课堂最美丽的风景。<br> 整节课通过这样的策略,让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三:立足现场展成果,课例对接解疑惑</font></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二)</font></b></div> <b> 《戏曲文化渗透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展示<br>1.课题主持人叶县教研室程晓琳做成果汇报</b> 教研室程晓琳老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汇报。<br> 针对学生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学生在学习戏曲文化知识时感觉难度大的问题,程老师团队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把电视名牌栏目(比如-梨园春)搬进课堂,让学生欣赏小擂主的唱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时举办戏曲知识讲座。<br> 立足课堂,构建自主欣赏戏曲五步教学模式(课堂激趣→自主欣赏→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实践训练),这些方法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同时学生学习戏曲和欣赏戏曲的能力提升。很好的把戏曲文化渗透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 2.程晓琳名师工作室成员杨军丽做课题课展示《对花》</b> 上课伊始,节奏明快的戏曲伴奏响起,杨老师就身成了一位戏曲演员,抬手转身,唱词叮咚,措不及防的一段黄梅戏开场白惊艳了全场听课同学。袅袅唱词中向学生问好,道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杨老师用自身的演绎将之再度升华:曲已成,调已定,氛围营造很成功。 课堂中,杨老师采用愉快教学法 、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通过创编歌词以及表演唱开课,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戏曲的热情。然后以黄梅戏《对花》为范例,采用模唱、跟唱,拆分教唱,分角色演唱,表演等形式,逐步深入,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最后拓展布置作业环节, 由老师的一段创编歌词引导学生趣味创编老戏新唱,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感到新奇,激发他们的兴趣去大胆的尝试,去创编。<br> 从学生上课的效果来看,杨老师首先边唱边跳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展示交流环节虽然害羞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花》是九年级学习的内容,但八年级学生也很好的学会了这首戏曲,说明实验学校真正把戏曲文化渗透进了课堂。 <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四:台上功夫台下促,实践有效理论足——做课老师说课</font></b> <b> 叶县实验学校——宋鹤老师说课</b> <b> 仙台初级中学——杨军丽老师说课</b> <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五:成果背后有秘妙,勤钻善研出成效——教研员总结点评</font></b> 1.<b>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袁海丽老师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行动研究》成果及《慈母情深——阅读与习作对接》课题课进行总结点评</b> 袁老师首先指出了在本次活动中推出贾玲玲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成果进行的展示推广的原因所在。<div> <font color="#ff8a00"><b>一是基于我县当下小学教学中最迫于解决的难题:</b></font>小学语文学科近两年的课改力度较大,不少老师面临着无法认清小语教学本位,把握不准教学重点,无力突破教学难点的困境。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统编小语教材也更加凸显了读写并重的教学导向,特别是在当下的“双减”政策下,我们就更要做到课堂增效、课堂高效。如何做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衔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需要我们给广大教师以引领。</div><div> <font color="#ff8a00"><b>二是基于平日进校、进课堂教研时看到的小语在阅读写作这方面的教学现状:</b></font>老师们的确缺少方法引领,舍本逐末走了不少弯路。</div><div> <b><font color="#ff8a00">三是基于对全县中小学中心教研员及教导主任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font></b>老师们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题成果推广都提出了建议与需求。<br> 接着袁老师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对接的行动研究》这一成果展示总结了两大看点。<br> <font color="#ff8a00"><b>看点一:高效的课堂。</b></font>宋鹤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题课重点抓取了课题研究中的“寻找课内阅读与习作对接的契合点,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精彩篇章,以读悟写仿一仿,联想想象,学会创新试一试,创设情境,表情达意练一练。并辅助以“通过群文对比阅读,寻获文本与习作的有效对接点”,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关注文章遣词,学习语言表达。宋老师面对《慈母情深》这样一篇长文,在充分把握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做到了抓取课文知识要点、放大课文内容亮点、凸显课文写作特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以点带面,长文短教。合理分配时间,在一节普通的阅读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外经典名段的赏读、学生作品的析读,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有章法地习作练笔,整个一节课下来,读写完美统一,学生有所学,有所获,有所得。同时宋老师兼顾了单元整体,不仅完成了阅读、习作的教学任务,还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训练表达进行了积极的情感建设,更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提供了习作方法和素材。<br> <font color="#ff8a00"> <b>看点二:问题即课题。</b></font>课题研究的源头在课堂,而研究的回归也在课堂。我们要善于抓取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点,与同行并肩组建研究团队,通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自己,指导同行。道阻且长,行必将至。</div> 2.<b>教研室音乐、体育教研员程晓琳老师针对《戏曲文化渗透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和《对花》课题课做总结点评</b> 程老师指出:在讲课过程当中,杨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课堂激趣→自主欣赏→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实践训练的五个教学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对花》是九年级下册的一节戏曲课,为了不影响学习任务重的九年级学生,今天前来上课的是八年级学生。但就目前学生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上学会了这首戏曲。纵观整节课,也呈现了成果的内容: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戏曲和欣赏戏曲的能力提升,以及教师驾驭戏曲课堂的能力提高。<br> 不过,程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针对《对花》对歌形式学生情绪不高,课堂不活跃的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游戏趣味赛的方式,调动积极性。戏曲课堂使用一些器乐,如锣、鼓、镲等,可以增加更多的戏曲元素,上活戏曲课堂,更好的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b><font color="#167efb"> 活动流程六:交流中成长,研讨中提升——建立微信群,线上发表观点,写出经验材料。</font></b><br> 线下无声,线上留痕。可能很多老师还意犹未尽,还有许多观点和感悟,为此教研室组织建立了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微信群,期待老师们的精彩分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尾声</font></b></h3> 活动最后,课题组成员与教研室领导、教研员合影留念,并深情祝愿类似的成果推广现场会开得更扎实、更有效,祝愿广大教师在名师引领带动下,教学研究做得更出色,更得法。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愿我们在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且歌且行且成长,载欣载奔载芬芳!

习作

学生

课题

老师

阅读

戏曲

课堂

成果

叶县

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