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行 “书香工行”活动——美文推荐(第二十三期)

喻韵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纳兰词》有感</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南京溧水支行 张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刚好正值中秋,我在家中无意间翻阅到家里长辈送我的《纳兰词》,闲来无事,便盘膝而坐,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书大概翻阅完了后百感交集,以此文章抒发。 <br>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诗人以他个人独特的才华和魅力为我们留下一首首传世绝唱,吟诵至今。纳兰性德少年得志,十七岁就入职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他主编的《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爷赏识,曾授一等侍卫,多次随驾出巡,他的纳兰词以“真”取胜,景物描写生动真实,极其传神,词风更是“清丽婉约,哀感顽艳,独具特色”。 <br> 我最爱他的词便是《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自幼就才华出众,一切顺风顺水,比同龄人更多一份雄心壮志,但身处高位,谨言慎行,也使得纳兰的性格更加内敛拘谨,他心中有闷无法抒发,这也是造成这位英才早逝的原因之一,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解读,大概是抑郁症患者却又无药可医。纳兰远离家乡,露宿塞外,身旁风雨交加,他思念他的家人,但塞外出了茫茫的夜色还有什么呢,衷肠难诉,辗转反侧,一句“聒碎乡心梦不成”把此情此景抒发此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人生漫漫路,愈是路途遥远,风雨交加,就愈是需要家人温馨的陪伴和爱人的鼓舞,纳兰以“夜深千帐灯”到最后过渡到“故园无此声”是作者在生活中发现的壮美,他以自己敏锐的艺术智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将整个词的情感中心升华。 <br> 纳兰的词是美的,这个年仅30出头就逝去的生命在他仅有的生命里用自己全部的力气为我们留下这一本《纳兰词》。作为后来人,我既惋惜他生命短暂,又为他短暂而华丽的生命所惊叹,斯人已去,愿你们都可以在某个午后静下心,捧一杯清茶,在他婉转凄美的词中感受这个文学大家留下的生命绝唱!</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当你老了》有感</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镇江京口支行 徐肇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友人茅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写这首诗的时候,二人都正值青春年少。人们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古往今来,爱情似乎总是与青春,美貌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沐浴在爱情的光辉中,脑海里只有当下,总是潜藏着一种拒绝时间,拒绝变化,将瞬间化为永恒的欲望,而叶芝偏偏要穿过时空隧道,想到红颜少女的垂暮之年,想象她白发苍苍,身躯佝偻的样子。在叶芝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许在他心中已经和她度过了一辈子,青年,中年,老年。最好的爱情,不是山盟海誓,而是陪她细水长流,叶芝的爱经得起时间的蹉跎。 <br>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叶芝的脑海中是白发苍苍的茅德·冈打盹的样子,一幅恬淡的画面,充满着温馨,不似“陪你到天荒地老”的誓言那般惊心动魄,但是却让人安心,“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别人爱她的皮囊,而叶芝爱的是灵魂,真正爱一个人不是爱她哪一面,而是爱她的全部。叶芝对她的爱可谓是铭心刻苦,一见钟情后便一往情深。 <br> 《当你老了》全诗表达了叶芝的拳拳真心,毫不做作,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点点惆怅,幽怨,“沉重的阴影”“爱情的消逝”,叶芝当时写这首诗是怀着一颗自卑,受伤的心,他认为他配不上美丽富有又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茅德·冈。一次次的被拒绝,却还是不放弃。后来的几十年叶芝对她的爱不减反增</div><div> 《当你老了》仿佛年轻时候的誓言,他一直坚持到老了。我想,当我老了,我早已从工行退休,我依然会做着我喜欢的事。比如,在每个清晨对着梳妆台上的镜子,细细的打理着自己脸上的皱纹。然后踏进厨房,在一点一滴的时光里忙活出几个清淡又不失营养的小菜。找个背阴的地方,坐在一把老藤椅上读着报听着曲,和老伴一起牵手漫步夕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