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学习体会

随风

读书的好处,不在于让自己取得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成就,是为了打破局限,获得更加豁达与平和的心态,它是最低成本、最便捷的一种途径。好书凝聚着许多人一生的智慧,而获取它仅需几天的阅读时间,多么划算的交换! 读书的好处:<br> 1、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你获得优越感,而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br> 2、读书可以保持大脑的活跃。读书可以让你大脑活跃起来,防止它失去能力。<br> 3、读书可以减少你的压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阅读跟你不同的人,比如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帮助你了解他们的看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br> 4、读书,可以使人具有抵抗孤独的能力。读书,就仿佛你的一个朋友,只要你想读书,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独。<div> 利用这几天时间又走近佐藤学,与名家面对面的交流。有时候未必能读懂他表达的全部。只有真正走近他,聆听他,与他深入对话,才可能更好地理解他。</div> 聆听佐藤学,聆听最透彻的教育思考。<br> 1.学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br> 对于学习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人提过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非常谦虚的心。这就要求学习者一定要有这样的心境:要能够倾听他人,不管多微小的声音都要谦卑地倾听;不光要向那些成绩优异的人学习,也要向那些处于弱小地位、比我们年轻、比我们能力小的人学习。<br> 越是会学习的学生越是会互相倾听,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教室非常安静。同时也发现,能够教好学生、让学生会学习的教师,他本人也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不管学生发出多么细小的声音,老师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听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应答责任的过程。<br> 教师倾听学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接受,就有一个应答的责任;在教室里,小朋友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声音,也就说明小朋友接受了其他的小朋友,也就是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肩负着一个回答的责任。<br> 基于上述理念来推动课程改革的,来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共同体指的是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教师也能互相学习,家长也能互相学习,而且是基于对话进行学习。<br>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如下观点:学校就是学生互相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们互相学习的场所,更是家长和市民互相学习的场所。 2.最重要的是改革的愿景<br> 改革愿景最重要:我们想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希望要什么样的教室,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课堂,对这三点的愿景非常重要。<br> 老师自己没有一个愿景的话,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你会应接不暇。那么,有了愿景以后,我们自己就有了一个主动的选择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需要的球去丢。这样,会让改革顺利很多。<br> 学校的责任是什么呢,老师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好学校就是成绩最好的学校吗?好的学校,应该是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学校,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成长。同时,好的学校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和责任,就是不让每一名教师掉队,让每一个教师作为教育专家,得到专业性成长。<br> 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越是举行教育改革的时候,学生反倒对学校越来越失望。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很多老师,伴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对教学失去信心,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事情。<br> 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先要让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有热情,让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 3.从不对老师的课堂说三道四<br> 学校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事业。<br> 进行学校改革,是超乎想象的非常艰苦的实验;想改变老师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实验。我发现老师非常顽固,校长更为顽固,教育行政单位也是非常顽固,学生更是顽固。家长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进行改革?<br>首先,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教室变成一个开放空间。在小学,各个教室之间是比较封闭的,到了初中和高中,学科和学科之间的隔阂就变得突出了。我们不把教室与教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学校是没有办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的。<br> 学校如果不从内部改革的话,是没有办法发生本质意义上的改变的。发现老师会写很多教育研究报告,但写了以后根本没有人看。老师真的需要做这些事情吗?老师首先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改变。像那种华而不实的事情,不做也好!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不断观察学生,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进教学。<br> 学校每年都会开三次公开课研讨会。像这样三个月一次的研讨,不会推动学校改变,不会推动课程改变。发现每次都是些年轻老师参加,老教师很开心地去评课。新老师没有什么经验,被指出不足的时候,情绪会有些低落。这个时候,年长的老师就会邀请这些年轻老师去酒馆喝酒。他就会在酒席间说:“没关系,我年轻时也是这样过来的。”<br> 其次,我们不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这儿好、那儿不好的评价,因为我们能从每一名老师身上都学到了东西。<br> 每一次,我们都是把从老师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跟大家分享。所以,我们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不对老师的课进行评价的,而是基于教室里发生的事实分享交流:刚才的课上,学生哪些地方学得非常顺利,在哪儿遇到了阻碍学不下去了,在哪儿又超过了老师的想象……<br> 我们要对其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教学研讨会就变成了老师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希望了。<br>最后,学习共同体学校还有一个支撑,就是有着卓越的目标。这个卓越不是说老师一定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好,学生一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优秀。说的是,不论什么情况,学校都有着最高的目标追求。我们不能够说这个学生能力不够,或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就对他降低要求,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向最好的目标去努力追求. 4.相互说绝不等于相互学<br> 互相学习并不是互相教的关系,互相教就变成会的学生单方去教不会的学生,这样没办法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学习。为什么呢?不会的学生以后就会变成慢慢地等着别人来教他,一旦他意识到别人应该教他,他就不会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了。<br>同时,你会发现越是不会的小孩子越是愿意自己在那边闷头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让这样的小孩主动说:“哎,这事怎么办啊?”当这些不会的小孩子能主动地去问旁边的小孩子:“这儿我该怎么做啊?”当他们有这样一个主动的学习意识之后,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开始。<br> 小组学习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小组学习就是相互说。大家一定注意,相互说绝不等于相互学。你会发现有些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好多老师都认为,这个讨论得非常热烈的小组是非常好的小组。可是研究表明,越是发言讨论得很热烈的小组,真正的学习行为并没有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相互学和相互说并不相等。相互学的那个小组是相互倾听的小组,是把自己的细微想法能够讲出来,对方能够认真倾听的这样一个小组。<br> 真正的学习应该符合下面三个条件:<br> 首先,真正的学习,一定是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比方说,文学课就要有基于文学课特征的学习,数学课要有基于数学课特征的学习,音乐课要有符合音乐课性质的学习……每个学科都是不一样的,符合每个学科本质的学习,这才是我所理解的学习。<br> 其次,还要构建一个跟学生相互学习的关系,学习的深刻本质是相互倾听。<br> 第三,真正的学习还是有挑战的学习。发现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有一定水准、能让学生进行挑战的课题。越是成绩不好的学校,越要在课题的研究上提高水准,必须花心思去做。因为这样的学校更需要去挑战。<br> 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建立能够互相倾听的关系,让学习富有挑战,这样的学习构成一个三角形,慢慢不断扩大和丰富,学校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如果真正走近佐藤学,你还会发现他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与我们日常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明显不同。学习共同体是对建立在“相互教”“相互说”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的纠偏。在佐藤学看来,“相互学”才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特质,而倾听是实现相互学的重要前提。构建相互倾听的关系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重要因子。<br> 这也是为什么佐藤学如此关注教室里的声音,为什么将学习共同体建设定义为“静悄悄的革命”,为什么建设润泽的教室,为什么主张让同学这个名词转化为动词的原因所在。<br> 佐藤学说:“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让我们一起走向他所描述的愿景,一起践行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