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游龙门倍伤神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游龙门奉先寺》诗句。此诗叙写了作者当年夜游龙门所见及若有所悟的心境。千年前的杜甫尚且如此 ,今天的人们来到龙门石窟 ,自然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日前的一次龙门石窟行,在颠覆我许多认知的同时,就使我有了别样的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起龙门石窟 ,如今的人们多是自豪感爆棚 。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三大艺术宝库的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至北宋。历时400余年几乎不停息连续开凿的结果 ,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多,今仍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的宏大历史遗存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更是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尤其是多达2860余品的龙门石窟碑刻题记,从而使龙门石窟有了中国最早的“碑林”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日,我们是从西岸的入口进入的,在近乎朝圣般心情的驱动下,我小心翼翼的走在石佛的边上。可随着与龙门石窟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一股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分明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 。只见满目疮夷,几乎窟窟皆空。许多石窟被盗掘一空后,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空洞,像一个人被挖掉了眼珠,只有黑黢黢的眼眶兀在那里,显得格外无奈而无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些石窟纵是佛像尚存,然多半是遍体鳞伤,身躯不整。有的石佛的头被砍掉,只有一个身体在硬撑;有的头颅虽存,下身早已不完整。这些佛像 ,无一不默默的向世人诉说着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经常行走在祖国的山川名胜中。然这一次的洛阳龙门石窟行,却使我在为龙门石窟伤感的同时,分明已恨意满胸。我不禁要问:造成龙门石窟如今残状的罪魁祸首,除了大自然的淫威,人类尤其是历朝历代盗毁者的责任占几成?我们在为龙门石窟祈祷的同时,也期盼着如今的人们,今后不再重复“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旗帜下,去毁灭一切文明遗存”的错误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