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过(六)

董建春

<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 接上一篇,我(五)。秦岭三线职工的子女正式进入所厂子弟学校,开启了我们的集体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完。就像海边沙滩上的贝壳,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虽然大山中的生活枯燥乏味。但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能够上山下河,满山遍野的疯玩还是趣味多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叫李素珍。二十五六岁的年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她一直担任我们的小学班主任,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爱戴,她不仅讲课清晰,对每一位同学都关爱有加,从不大声训斥同学,但同学们都很怕,很敬畏。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后,铃声刚刚响起,同学们都急着向教室跑去。我先跑到教室门口后,伸开腿想绊后面跑过来的同学,没注意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在后面,她看到后只是冲我鄙视的一笑,没有用任何语言责备我,直到后来也没有。当看到她那一瞬间的眼神时,使我不寒而栗,使我羞愧难当,非常自责。虽然说很小,非常顽皮,但这件事儿我记忆深刻。当我工作后,见到老师还跟她提起童年的这件事,问当时为什么没有批评我,她说当我看到你时,你的表情已经知道错了,再批评你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恶作剧的事儿以后再没有干过。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的教育之道,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时,她要求我们每人每天写一页纸的硬笔书法,字帖的作者是谁已经记不清了,但内容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词,因反复抄写,所以对《智取威虎山》中的唱词几乎都能背过,直到现在,有些唱词还能背过。这一要求是让我们奠定书法功底,至少是字要写的整齐,我自认为现在我字写的还可以,是和那时的练习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加入红小兵</p><p class="ql-block"> 红小兵是“文革”期间取代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少年儿童组织。 1967 年 11 月,北京市宣武区香厂路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 28 个班,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红小兵连,下设排、班,全校组成红小兵团。12 月 22 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准该校取消少年先锋队建立红小兵的材料,这份材料认定“少先队基本上是一个少年儿童的全民性组织,它抹煞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根本不突出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锋战斗作用”,“红小兵团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富于革命性、战斗性,有利于推动少年儿童的思想革命化”。作为法定的在小学范围内取代少先队的制度化的群众团体,历时 11年。</p><p class="ql-block"> 红小兵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在1966年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是响应中央的号召,配合小学教师中的红卫兵造反组织,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批斗学校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大会、以及批评称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执行者的部分教师。</p><p class="ql-block"> 红小兵在文革中是配合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但它仍构成了当时文革社会环境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参加红小兵组织也要按照惯例,贯彻“阶级斗争路线”,“ 出身好”活动积极的孩子第一批参加组织,一般两三年以后大部分学生都加入了红小兵;家庭出身“有问题”、社会关系“复杂”的少部分小学生,大约一个班一两个人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都会在学校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加入红小兵组织。</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间的班级单位,短暂时间出现由“班”而改成了“排”、小组升格为 “班”了,原来的班长变成了排长、小组长变成了班长。</p><p class="ql-block"> 另外小学生受大、中学校红卫兵的吸引,仿照他们的做法,绕过少先队(被称作缺乏革命性的“全民队”),组织了红小兵;最早由北京香山路小学发起。</p><p class="ql-block"> 其组织发展比少先队更讲究阶级路线;日常活动内容、形式更加配合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建制以年级为单位组成红小兵连(下设排、班);标志为印有“红小兵”字样、红底黄字的袖章。参加红小兵组织的小学生。其外貌特征同红卫兵。他们热衷于一些形式主义的“革命”活动,如在公路上到处设关卡,挡住行人,要对方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才放行。</p><p class="ql-block"> 红小兵为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忠诚、追随,以此自称的谦词:“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p><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27日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决议,少年儿童组织仍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撤消了红小兵。在恢复少先队的时候,凡是过去的红小兵,以及14周岁以下的红卫兵,都全部转入少先队。</p><p class="ql-block"> 以上资料是在网上查找的,所厂子校的红小兵组织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激进,那么革命。每个班级每次发展五六名,老师提名后,同学们举手表决,通过后学校批准,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红小兵了,记得我们的红小兵标志是一个棱形的红色塑料片,印有黄色红小兵三个字。菱形长的角上各有一个孔,松紧带穿过孔中佩戴于左臂上。我是第一批加入红小兵的。非常自豪和骄傲,佩戴着红小兵臂章高高兴兴的放学回到家中,爸爸妈妈自然很高兴的,记得妈妈跟爸爸说,原来都是少先队,现在怎么又变成红小兵了?妈妈还说,少先队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现在这个是什么意思?爸爸回答了没有?我现在记不得了,当时政治气候浓厚,有些事他们是不当着我们小孩子的面说的。</p><p class="ql-block"> 加入红小兵也是要填写政审表格的,在家庭成分一栏中,我可能填写的是贫农,在家庭成分问题上,爸爸妈妈总是担惊受怕,在“我(一)”中已经写到过,爸爸妈妈的家庭成分都不是很清晰。就怕组织调查影响到我们。记得在当时经常要填写一些表格,其中一栏就有家庭成分,有一个趣事,在这里也要记录一下。有一次有几个同学在家庭成分一栏中填写的是贫下中农,搞得老师哭笑不得,贫下中农是贫农,下中农,两个个成分的合称。同学们只知道在平时学习课文时贫下中农是好的,先进的化身,而地主,资本家则是恐怖的,邪恶的代表。</p><p class="ql-block">贫下中农</p><p class="ql-block"> 贫农和下中农的合称。根据中国农村阶级划分标准,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土地不足或没有土地,占有不完全的农具,须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维持生活。下中农是中农的一部分,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收入,经济地位较低,生活状况在普通中农以下。贫农和下中农,是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在农村依靠的主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初在所厂子弟学校加入红小兵组织还是要品学兼优。是分批次逐渐进行的,直到小学毕业最后几个同学才加入。在当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是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我还换下红小兵臂章,佩戴过少先队的红领巾,但和网上查询的时间有些出入。中央决定1978年之后才恢复的少先队,78年我已经超过了少先队的年龄了,那时已经在高中一年级,在1976年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就加入了红卫兵。</p><p class="ql-block"> 红小兵和红卫兵都是文化革命期间的产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成为了一段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文化大革命其间渡过的。那时在大山中,在所厂子弟学校红小兵和红卫兵组织没有大城市那样激进。但文化课的学习还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和加入红小兵组织和红卫兵组织没有关系。那时的政治气候浓后。老师们经常参加政治学习,学生只能放假,玩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习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林彪事件爆发,全所厂开会学习。转变思想。老师学习,学生放假。开始时,新闻广播没有播报,所厂作为中央直属机关,以文件的形式传达给全体职工。会后只听见爸爸妈妈小声议论林彪事件的事儿,显然是不愿意让我们听到,那时虽然很小,但听到后也是非常震惊的,因为林副主席的形象已经印在我的心中。听到这个事儿,只能是不可思议。后来,广播电台才开始播报林彪事件,老师在课堂上也给同学们讲,林彪已经不是林副主席了,让我们也要转变思想。老师们参加的政治学习非常多,有时全天,有时半天。记得有一个学期,我们几乎就是上半天课,下午都是全厂职工大会,我们学生下午就放假了。</p> <p class="ql-block">学工学农  </p><p class="ql-block">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往往都是利用上午半天时间组织整队去车间参观学习,那时很小,去工厂什么也看不懂,就是玩一圈,这就是学工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以后,去学工就知道了卡尺,水平仪等量具,看到了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了解了工人叔叔是怎样工作的。也算是学工以来有所收获吧</p><p class="ql-block"> 学农就更多了,二,三年级开始,每年麦收都要帮助附近的农民拾麦穗,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学校规定,四年级以上的同学可以坐上汽车到较远的地方帮助农民麦收。所厂职工在麦收季节都要以连(车间)为单位去帮助农民进行麦收。同学们都觉得能够坐上汽车去远处帮农民收割,才算是长大了,都盼着能够快些升到四年级,可当我们升到四年级时,学校规定五年级才能去外出。同学们的情绪简直跌落到极点,记得当时李老师还给同学们做工作,同学们还小,外出不安全,在附近给农民捡麦穗,也是帮助农民,把每一粒粮食从田野中收回来,就是做贡献。同学们就只能盼着升到五年级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拾麦穗也要起的很早,六七点钟就出发,因为是山区梯田,也要爬山走较远的路。早晨起来出发前,家长给准备馒头,一瓶水,就算是午饭了。现在各种保温杯应有尽有,那时候能够找一个带盖的玻璃瓶都很困难。那时几乎没有塑料容器。我在家中,爸爸妈妈很宠着我,很多事情都是我优先,爸爸的一个军用水壶是家中唯一外出盛水的一个较好用具,每次出去都让我背上。一家人同样都要出去,爸爸妈妈他们用什么盛水,我也记不住了。书本放在家中,书包就是装麦穗的袋子,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卖力,把梯田犄角旮旯剩余的麦穗收入包中,一天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下午四五点钟收工时,每个人都是鼓鼓的一书包麦穗,老师领着同学们下山,把收获的麦穗倒入农民的打麦场院。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几天的拾麦穗活动结束后老师都要做一番总结。讲评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在山上梯田旁有时还能碰到野杏树和野山桃,满树还未成熟的果实。同学们把果实打下来,书包还要用来装麦穂,所以男同学把杏,或毛桃都装到贴着肚皮的背心里头,搞的胸前鼓鼓囊囊,肚子大大的。野杏酸涩无比,现在想起都直流口水。特别是毛桃,把皮肤搞得非常扎痒,但还是乐此不疲。同学们拿着野山杏或毛桃互相打斗,追逐嬉戏。老师看到同学们如此高兴,并无太多制止,只是要求同学们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升到五年级后,终于和大人一样,可以坐着汽车去较远的地方帮助农民麦收 。人人都是非常激动和自豪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的好转,有一年帮助农民麦收。农民给我们蒸的大白馒头,一个足足有半斤左右,从山下挑到山上去,还给我们挑的有茶水。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那时正是长身体能吃的时候,肚子里也没有油水,男同学吃一个馒头,还有些不够。现在的小孩无论如何也是吃不完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学农活动学校发起检核桃花,核桃花是核桃树挂果前开的一种花,有十多公分长左右,手指头粗细大小,绿莹莹的,非常柔软。中间一根细径有圆珠笔芯粗细,细径四周长出绿色颗粒状嫩芽。初春季节里,核桃树上挂满了绿色核桃花,垂吊在树上,就像一个个大毛毛虫悬挂着,微风吹过,整齐的随风摆动,甚是壮观。刚开始长出核桃时,核桃花就会掉落。当时说一个饲养员发明用核桃花拌上麦糠喂猪,既能解决猪的温饱,又能使猪增肥。学校号召学生捡核桃花支援唐藏公社饲养站。山中核桃树很多,季节一到,满地的核桃花掉落,密密麻麻的一层围在核桃树下。同学们还是把书本放回家,用书包盛装核桃花,书包装满了,还装在衣服口袋里。搞得书包和衣服都沾染了核桃花的嫩绿色。收获满满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送往几公里外唐藏公社饲养站。</p><p class="ql-block"> 现在核桃花的细径是一种高级食材。将核桃花细径周围的颗粒状嫩芽去除,洗净晾干,食用时用水焯一下,凉调或者炖肉都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据说还有降低三高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学农活动在不断的深入开展,记得有一年,学校组织各班级到河边儿开垦荒地,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开垦出一片试验田,种植农作物。那时虽然年龄很小,但同学们都很能干,都是自带工具,有带铁锨的,有带搞头的。各班级选择了一块试验田,现在想来,可能有二三百平米的样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干劲十足,以小组为单位,先拔除荒地中的杂草,把荒地中的石头捡出放在地边,作为和其它班级的分界。用铁掀挖,挖不动就用搞头刨。用了几个半天时间就平整出一块像模像样的田地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很兴奋,老师更是非常高兴。就等着分配来种子,准备播种了。</p><p class="ql-block"> 播种那天,同学们有拿盆的,有拿桶的,离河边较近,可以从河边取水进行播种。当时要求种植黄豆。老师给讲解了株距行距,同学们按要求挖坑种植。每个小土坑中放入两三颗豆种,浇上一碗水,把土坑填平,就算完成播种了。</p><p class="ql-block"> 期盼着种子发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我们有几个同学离实验田较近,几乎每天都跑去看豆子是否发芽了。很多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也要去试验田查看一番。在焦急的等待几天后,试验田中星星点点的豆芽破土而出,生命力真是神奇,不可思议,一颗颗黄豆埋在十几公分深的土地中,竟然钻出土地。是一种多么顽强伟大的生命之力,它们一棵棵嫩绿,嫰的黄芽还未脱去,争相破土的瞬间便分成两半,露出胜利的微笑。有些还在奋力的顶着压在他们头上的土块,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把土块播开,它们好像并不领情,而是继续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对同学们说,我们能够生根发芽,就一定能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几天功夫,田间便是一片翠绿,有些不仅是两片嫩芽,而是长出多个嫩芽枝叶,在拥抱这个世界。未完待续。</p>

红小兵

同学

少先队

老师

组织

桃花

麦穗

我们

红卫兵

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