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程】遇见小壁虎

赵利军

<p class="ql-block">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方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幼儿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爱探个究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p> <p class="ql-block">①初遇小壁虎</p><p class="ql-block"> 下午,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陆续入园,我走进中四班的走廊突然被孩子们的惊呼声吸引了过去。赶紧上前去询问,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只小壁虎。孩子们在学校还是很少遇见小壁虎,兴奋地和同伴讨论壁虎的外形和特征。于是,我们开启了一段探索壁虎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马世晨:老师,这是壁虎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阳裕书:老师,小壁虎的家在哪?它是迷路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雨桐:老师,小壁虎的妈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永泽:老师,小壁虎贴在墙壁上,会不会掉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怡巧:老师,小壁虎吃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②探秘壁虎</p><p class="ql-block"> 围绕着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鼓励幼儿在家人的带领下去搜一搜、找一找,了解更多小壁虎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自身本领等等。</p><p class="ql-block">  身上有褶皱,喜欢吃蚊子,苍蝇,蟑螂,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生……”借助调查表,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和爸爸妈妈们讨论,对小壁虎的了解更趋于科学。</p> <p class="ql-block">  一向对小动物很感兴趣的赵健晟,看到小壁虎爬到墙壁上。“老师,小壁虎怎么不会掉下来?”</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萱:壁虎脚上像磁铁一样,能吸在墙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晴晴:脚上有胶水,粘在墙上。</p> <p class="ql-block">③壁虎漫游记</p><p class="ql-block">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已经知道,壁虎这种动物昼伏夜出,白天会潜伏在墙壁缝等荫蔽的地方,到了晚上才会出来活动。那怎么会在下午突然出现在我们教室呢?孩子们有了一连串的想法,迷路?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孩子们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起动手绘画小壁虎午后出现在教室里发生的趣事,一起畅想《小壁虎漫游记》。</p> <p class="ql-block">④小壁虎借尾巴</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还知道了不同小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了解了小壁虎尾巴的奇异功能:它的尾巴掉了也不会死掉,会长出新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 课程收获</p><p class="ql-block"> 生成课程,源于生活,基于兴趣。大自然的世界真是奇妙。一只小壁虎隐射出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好奇与探究,在寻找、调查、实践、讨论中,孩子们了解了壁虎的特点和习性,了解到小壁虎断尾巴“逃生自救”的本领。</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活动中也学会以孩子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契机,让教育在孩子身上自发、自主的形成、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让生命健康成长,让花朵自由绽放,让未来充满希望!</p>

壁虎

孩子

尾巴

老师

幼儿

科学

探索

探究

了解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