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可以赏秋的地点也多多。但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只能选择往人少的地方去。几经犹豫,最后选定了植物园。11月3日,我们前往北京植物园赏秋。 我们从植物园南门入园。随即便乘坐电瓶车直奔樱桃沟。 秋天的植物园真是一个色彩丰富的所在。 游人不是很多,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但我们还是一直戴着口罩。 樱桃沟是植物园秋色的主要呈现地,而水杉则是装扮樱桃沟秋色的主角。 数次来过植物园,但多是春夏两季。从未注意过这片水杉林。<br> 水杉的生命力可真强盛呀! 秋冬两季,曾在广东的多地见过水杉,都是在水中亭亭玉立,枝叶油绿。未曾想到在北方的深秋季节,竟可看到这样别致的水杉形象。 枫树也是樱桃沟秋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这一枝枫叶红的真够热烈。 乍一看怔住了:枫叶还有这样的长法?定睛一瞧,原来是人为的。 元宝枫。不知此名的来由。 我们沿着砖石铺就的小路,向樱桃沟深处走去。 水杉是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 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湖北利川谋道镇(当时四川万县磨刀溪)首次发现幸存的水杉活体巨树,引起世界震动。 色彩绚丽丰富的地方,游人驻足拍照的就多。等了许久才拍到了这幅画面。 前几次来一直以为这个草亭是供游客们小憩之处。此次定睛细看,方知亭子下方是一个800多年水杉树的根桩,且是从湖北利川采集到的。 北京植物园于1972年自湖北利川收集来这批水杉种子,经过几十年精心栽培,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生长最好的水杉,其中最高的超过了29米,这也是北京植物园引种驯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水杉相对集中的地方,游人也容易集中。 终于找到了比较中意的取景之处,拍到了心心念念的照片。虽算不得美照级别,但可令自己乐呵就好啦!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先后从中国引种栽培水杉,几乎遍及全球。我国从辽宁到广东的广大范围内,贵州省道真县都有它的踪迹。 一泓秋水容纳了秋季所有的色彩。 柳丝依旧绿着,枫叶却迫不及待地红了个透,湖中芦苇已露枯黄。大自然这位调色师的功力真的是不可小觑。 一枝枫叶勇敢地探向水中,却又不甘落入水中,它的色彩和已落水的同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秋日的阳光透过树木泼洒下来,小径斑驳一片。 满地黄叶,满地秋色。 这段围墙上的爬山虎的叶子已经稀稀疏疏,所剩不多了。 这里的秋意似乎还不是特别浓。 在卧佛寺的入口处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枝叶茂盛,叶色金黄,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我们自然也概莫能外。女士优先,先给我自个儿拍一张。用了护腰带,身形果然更加不堪了。 再和老伴合个影。 乘坐电瓶车返回南门,途径万生苑,见一片银杏树美色难掩,索性提前下车奔它而去。 芒草也为秋景增色不少。 我们来到了植物园的人工湖畔。一群草鸭在湖中游弋。 植物园很大,可以游玩的地方也很多,但我们此次的主题非常明确,且因疫情不便在外就餐,随行还有幼儿,所以只能折返回家。 出的园来,恰见一辆有轨电车进站。北京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是连接北京市主城区和香山风景区的一条以旅游、休闲、观光为目的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被称为“最美”西郊线。 在停车场入口看到叶子红透了的爬山虎悬垂在牌坊上。 余兴尚浓,我们又辗转来到了声名显赫的钓鱼台国宾馆旁的银杏大道。 尽管是工作日,这里的游人还是很多。若到了周末,会是一番什么情形呢? 钓鱼台国宾馆的围墙。墙与树的色彩还真是很搭哦! 园林工人们很是辛苦,精心的逐一在树圈里松土,许是为了给树根透气、保持水分。 游人太多,且多忙于拍照,刚松过的土不久又被踩实了。看来这项工作没有完成的时候了。 银杏叶尚未完全变黄,黄绿相间也别有风味。 或许未待全部变黄,一场秋雨就会将这美景浇的不复存在。 所以走过路过别错过。抓紧欣赏眼前的景象。 在这里逗留了半个小时,眼见已经快下午四点了,出来逛了快一天了,该回家了。 虽然已感饥渴加疲劳,但外出游玩总是开心的。至于景色美不美,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