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大海道

龙永

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由此,丝绸之路被学界普遍接受。它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而才有了这个“丝绸之路”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为区别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 <br> 丝绸之路于2014年6月22日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为名被录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海道(大海路)就是这个路网中重要的一段,也是最为艰难和凶险的一段。公元657年西突厥为唐所灭,公元695年,后突厥投降并归属武周,扫清了沙州(敦煌)至伊吾卢(哈密)的人为障碍,由于这段道路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在唐之后大海道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因为一本残卷的研究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本书就是《西州图经》残卷。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高昌氏王朝,以其地设西昌州(不久改称西州),并设安西都护府於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城。唐朝时以图为主或图文并重记述地方情况的专门著作称作图经,《西州图经》因该说是这个地方(主要在今天的新疆)历史上最早的方志。这样一部重要的方志不知什么原因被秘藏在敦煌的石室之中,只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法人伯希和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编号为P2009,后为罗振玉辑入《鸣沙石室佚书》和《敦煌石室遗书》中,《西州图经》只残存56行,其道路篇最为完整。残卷中记载“道十一达”条,其中:“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柳中县,古城、古县名,在现今吐鲁番的鲁克沁镇;沙州,今甘肃敦煌市。大海道也就是今天的鲁克沁镇直通敦煌的一条道路。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认为,今鲁克沁东南约70余里的迪坎儿村(Deghar)的"Degha"实际上是唐代语音"大海"(即大沙海)的简称。迪坎儿村是"大海道"在古代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片绿洲,它西面约7-8公里处是大阿萨古城,则是守卫这片绿洲和古代吐鲁番东南门户的军事重镇。正因如此,迪坎儿成为"大海道"通往敦煌的首途大站。迪坎尔东临库木塔格沙漠,东南临近噶顺戈壁。噶顺戈壁(也称哈顺戈壁,伊勒呼玛沙漠,古时称莫贺碛、莫贺延碛、胡卢碛、沙河等),是新疆哈密市东南与甘肃省敦煌一带的戈壁沙漠。大海道从噶顺戈壁中间穿过。《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记载:玄奘法师“渡胡卢河,出玉门关,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胡卢河今疏勒河,瓜州一带现在仍把疏勒河称胡芦河。由此可见,大海道,这条死亡之路,玄奘曾经从这里走过。 图1 大海道1 图2 大海道2 图3 大海道3 图4 大海道4 图5 大海道5 图6 大海道6 图7 大海道7 图8 大海道8 图9 大海道9 图10 大海道10 图11 大海道11 图12 大海道12 图13 大海道13 图14 大海道14 图15 大海道15 图16 大海道16 图17 大海道17 图18 大海道18 图19 大海道19 图20 大海道图20 图21 大海道21 图22 大海道22 图23 大海道23 图24 大海道24 图25 大海道25 图26 大海道26 图27 大海道27 大海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为什么避开生机勃勃的伊吾(今哈密)不走而走艰辛的沙碛?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唐之前伊吾时被突厥阻断。《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公元629年玄奘从贞观三年8月1从瓜州起程,至8月16日抵达伊吾,历时十六天。其间玄奘经历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差一点命丧沙海。《玄奘传》云:“时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行资,一朝斯罄。又路盘回,不知所趣。”“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起。体既苏息,得少睡眠。即于睡中梦一大神,长数丈,执戟麾曰:何不强行而更卧也!行可十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澈,即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息。”可见在这十六天里有,“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其后发现水草,在水草池边停憩养息两日夜,才使自己走完全程。可见路途之凶险。<div> 早在玄奘西天取经前的200年前,56岁的东晋法显法师用了17天的时间穿越了凶险的莫贺延碛(噶顺戈壁)。法显《佛国记》载:“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br>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至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它的形成是当时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地方分治(汉时的哈密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所决定的,它的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于历史记忆中的一条古道。《魏略·西戎传》载:"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庐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到龟兹,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壁三陇沙及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在汉代已有的"中道"基础上开辟出的敦煌至高昌的"新道",即大海道。迨及北朝、隋代,大海道沿而未废。隋代以后随着唐与哈密政权关系的改善,北方匈奴势力的削弱,同时因其路途艰险,为稳妥计,商旅往来多有绕经伊吾(今哈密)而至敦煌者,即取道伊吾路。《周书·高昌传》载:"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故商旅来往多取伊吾路。"《隋书·裴矩传》载其所撰《西域图记》:"自高昌东南去瓜州一千三百里,并沙碛,乏水草,人难行。四面茫茫,道路不可准记,惟以六畜骇骨及驼马粪为标,检以知道路。若大雪即不得行,兼有魑魅,以是商贾往来多取伊吾路。"大海道失去了商用价值,但是这条路虽途程艰辛,较少使用,但毕竟里距离较短,仍不失为一条重要通道。在北宋以后,大海道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条路在现实中从来也没有消失过。历史记载,北朝隋唐时大海道除平时使用外,若逢伊吾路上"遭贼动乱"或出现紧急军情时,还每每作为通往敦煌以至中原的另一条径路而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如北魏时柔然曾几次逼近、占据伊吾,隋时突厥兴兵伊吾,均迫使伊吾路断,大海道无疑当取而代之,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交通职责。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所出西州都督府牒文:"北庭大贼下,逐大海道",此事约发生在开元二年(714年)前后,北庭大贼恐指西突厥。《西州图经》"新开道"(西州通伊州的南道)条:"今见阻贼不通",此约发生在乾元(758-760年)之后,"贼"当指吐蕃。伊州路阻,大海道即成了通向敦煌的唯一道路。不过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文献和档案材料看,民间对这条道路的使用从未停止,而使用者多从事冒险营生,如流匪和走私贩毒者等。</div> 图28 小南湖天坑1 图29 小南湖天坑2 图30 小南湖天坑3 图31 小南湖天坑4 图32 小南湖天坑5 图33 小南湖天坑6 图34 小南湖天坑7 图35 小南湖天坑8 图36 小南湖天坑9 图37 小南湖天坑10 图38 小南湖天坑11 图39 小南湖天坑12 图40 小南湖天坑13 图41 小南湖天坑14 图42 小南湖天坑15 图43 小南湖天坑16 图44 小南湖天坑17 图45 小南湖天坑18 图46 小南湖天坑19 图47 小南湖天坑20 图48 小南湖天坑21 图49 小南湖天坑22 图50 小南湖天坑23 图51 小南湖天坑24 图52 小南湖天坑25 图53小南湖天坑26 图54 小南湖天坑27 图55 小南湖天坑28 图56 小南湖天坑29 图57 小南湖天坑30 图58小南湖天坑31 图59 小南湖天坑32 图60 小南湖天坑33 图61 小南湖天坑34 图62 小南湖天坑32 图63 小南湖天坑33 图64 小南湖天坑34 图65 小南湖天坑35 图66 小南湖天坑36 图67小南湖天坑37 图68 小南湖天坑38 1996年4-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于迪坎尔村找到一位名叫米吉提.哈吉的86岁老人,他是当时唯一仍然在世的,一九四九年以前曾多次从这条道路往返敦煌的驼工。他们以前的路线大体是:迪坎尔--恰什乌瓦--秋格明塔什(Tugmen Tax)(意为磨盘石 ,近旁有泉,水咸苦)--硝尔布拉克(Xor Bulak)(意为碱泉)--阿齐山(Aqik Tag)--博拉塔(Bohatar)--江嘎勒布拉克(Jangal Bulak)(意为灌木井)--白石山--雅库度克(Yar Kuduk)(意为山岩井)--库木库都克(Kum Kuduk)(意为沙井)--江尕勒克(Jangallik)(意为灌木丛)--洋塔克库都克(Yantak Kuduk)(意为骆驼刺井,水甜可饮用)--雅尔果勒(Yargul)(意为山谷)--穷库勒(Qong Kol)(意为大水池或大湖,考察队判断是现在的洋水海子)--小方盘城--敦煌。这里列举的很多地名在今天的地图上多可找到,基本是靠近迪坎儿至敦煌的直线,根据水草的分布情况和路况来行进。当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下水位和泉眼分布不同线路也有所变动,比如今天由于油田的开发和气候的变化很多泉眼已经不复存在,但总的走向仍然不变。虽然迪坎儿至敦煌的直线距离只有近五百公里,但大海道的长度却在七百五十公里左右。我们今天的哈密魔鬼城、大海道、小南湖、大南湖、白龙堆雅丹地貌、阿克奇谷地(专家称最像月球的地方)雅丹群、罗布泊盐湖、敦煌三陇沙雅丹地貌都临近大海道,是噶顺戈壁和库木塔格沙漠中的几个碎片,至于历史上的大海道是否穿越这些景点就不太好说了,但无论穿过与否都不会影响大海道的无穷魅力。 图69 大南湖1 图70 大南湖2 图71 大南湖3 图72 大南湖4 图73 大南湖5 图74 大南湖6 图75 大南湖7 图76 大南湖8 图77 大南湖9 图78 大南湖10 图79 大南湖11 图80 大南湖12 图81 大南湖13 图82 大南湖14 图83 大南湖15 图84 大南湖16 图85 大南湖17 图86 大南湖18 图87 大南湖19 图88 大南湖20 图89 大南湖21 图90 大南湖22 图91 大南湖23 我对大海道的向往从学生时读《西游记》开始,对西域的流沙河、火焰山抱有无限的幻想,特别近二十年来,随着敦煌、哈密魔鬼城的开发和大海道、大小南湖的出现更激起我的探求欲望。<br> 我先后从敦煌魔鬼城、瓜州疏勒河、若羌罗布泊边沿、尉犁塔里木接近大海道地区,这几年又想从北部向纵深发展,今年有幸在朋友的帮助下走进了大海道雅丹地貌景点和大小南湖无人区。虽说是无人区但进去的人却特别多,还经常有一些超大的摄影团把一些好的景点霸占了。由于他们的特殊拍摄,致使其他人很难靠近,所以拍出好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它的景色应该说独一无二的,他兼备了沙漠的苍茫、雅丹的灵秀、波浪谷的流畅、大峡谷的优美,无论你在南戈壁的奇石滩寻宝,还是在小南湖的天坑过夜,也无论你在大海道的峡谷中漫步,还是在大南湖的怪石林中荡漾,你都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感觉,顿时感觉飘然世外,顷刻成仙。如果说你从甲地到乙地旅游是距离的延长,那么你进入大海道的感觉是时空的穿越,那里完全是另一个星球。 <br> 大海道的沙漠据说全是外来的,而且在不断移动。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灵秀的雅丹,蜿蜒的岩壁,波浪般的大地表面,只是在沙漠退去后人们可以看到的一些斑驳小点,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沙漠的变化,大海道还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br> 哈密至敦煌的直线距离只有三百公里,依据现代的交通工具,穿越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事实上依旧十分困难,除了军事管制之外,各景点的道路依然极度艰险。沿途地貌形状近似,走进之后极易迷路,若碰上沙尘暴,风声如同鬼哭,令人心惊胆战。我们这次进入的大小南湖、大海道三个景点距离哈密最远的景点也就一百公里多一点,它们距离正式公路和便道也就二十多公里,但这几十公里的茫茫戈壁是新疆泥石玉和风凌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寻宝人留下的车辙纵横交错,没有熟悉路线的人带领十有八九会迷失方向,甚至会把自己领向不归路。这次给我们领路和指导摄影的朋友有十五年进出该地区的历史,有四十多次的进出经历,目前好几个活跃在这里的知名摄影团队最先都是由他带入的,是个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的摄影家,但对行进的路线依然十分小心,特别半路陷车,毕竟进入景区要翻越松软的沙丘和陡坡,对每一辆车都是严峻的考验。四驱和大排量越野是起码的配置,否则还是不进为好。这里应该说也是季节性景区,只有5月和9月适合进出,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都超出了人们的忍耐极限,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图92 三隆沙1 图93 三隆沙2 图94 三隆沙3 图95 三隆沙4 当然,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和限制的放松,大海道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地揭开,噶顺戈壁和库木塔格沙漠还会有更多的优美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br> 特别感谢哈密摄影家马新民(大漠人)老师的带路和指导,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他的照片是艺术的体现,我只是一个大地的记录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