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祖先的远古神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代神话就是口传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上古神话就是中国人的囗传历史,有文字记载时己到了先秦时期,期间经过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口口相传,己完全神话化了,也加入了许多后人(先秦以前的人/ 下同) 的想象和赞颂,也丢失了许多不愿或不能记述的记忆(失忆)。但神话是历史在现实中的曲折反映(恩格思语),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神话,并结合现代的考古发现,感知到已发生过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的祖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巢氏和燧人氏是旧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神话传说中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就是旧石器时代的记忆和传说,时间约在公元前两万年至五十万年以前。</p><p class="ql-block">需要纠正的是这两个时代符号都有传承中的错误!</p><p class="ql-block">有巢氏过去解释为营造房屋的开始,其实是后人的误解,"巢" 并不是房屋,而是树上的窝,是原始人类为躲避野兽侵害而在森林树上生活的阶段,以树为巢。时间应该是在50万年前后,此时的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同样,燧人氏过去解释为钻木取火的开始也是不准确的,燧人时代的火应该是天火,即自然火,很大可能是由于雷击而造成的森林大火,一开始人类对其是害怕,慢慢懂得了它的好处,于是保留火种利用它取暖,由于火可以吓退野兽,人类也开始下树住进了洞穴。时间大约为前20万年左右,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就是考古佐证。</p><p class="ql-block">"燧" 固然是硬物撞击产生火花的意思,但要用它取火却是很困难的,在人类还不懂的火的用途的时候是不可能主动寻找这种东西的,"钻木取火"只能是人类头脑高度发达了以后的事情。"燧人″这个词虽是后人误加的,但它却是旧石器时期的一个时代分野,它让原始人类走出了森林,结束了树居时代——主要特征为用天火取暖烤肉御敌,洞穴居,延续群婚制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文始祖—— 伏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伏羲是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称伏羲为人文始祖是其开始了人文时代,对应考古发现是人类进化到了新石器时代。但"伏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称呼,即"渔猎时代",这个时代上接燧人(旧石器时代),下接炎黄(农耕文明的开始),是新石器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段,从考古遗址的裴李岗文化(前8000年~7000年)到仰韶文化(前6000年至4000年)的中前期都应是伏羲时代,时间点约为前一万年至5000年前后。其特征为渔猎,陶器制作,对偶婚的出现以及八卦(早期的八卦可能只是个方位地理概念) 和结绳记事 ("结绳"就是把绳子编结起来成为最早的粗麻绳布,在上面用最早的文字来传达命令,传递信息和记录事件 ) 等最早记录形式的肇始。特别是伏羲的另一些称呼很特别,有牲牺、包牺、庖牺、伏牺、庖羲、炮牺等,大都直指为烧烤动物肉,即熟食,这对于人类智力的提高有着划时代意义。</p><p class="ql-block">因其久远,后人称其为太昊,太大也,昊天也,言其至伟天齐!其地域应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如考古发现的中原的贾湖遗址,西北的大地湾遗址,甚至远在南方的河姆渡遗址等都应包含在这个时代内,不能局限其为一个固定的区域。所以,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供奉伏羲的道场是非常合乎情理的!</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要说明的是: 对隅婚出现前的另一个标志性大神就是女娲,她能单独造人,说明其时还是母系社会,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也有传说伏羲和女娲即是兄妹又是夫妻,许多古代壁画表现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合体交尾。这些都显示了上古氏族群婚制的残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炎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炎黄到夏的建立</p><p class="ql-block">从夏朝建立的前2070年上推到前5000年左右的炎黄时代是新石器的晚期,也是石器时代的结束和青铜时代的开始。</p><p class="ql-block">炎黄时期普遍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成熟时期,社会形态已完全转为以父系为主的部族部落制,房屋,车辆,生产工具,武器等都已完备,医药,文字,历法,法律等也已出现雏形。其对应考古遗址主要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但我认为炎帝,黄帝都可能还是部族部落的名称,而非具体的人名,即其部落的前后继承者都称为"连山氏" [炎帝] 或"有熊氏″ [黄帝] —— "皇″ 和"帝″ 及"神农"和"轩辕″ 都是后人的尊称——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否则,无法解释黄帝活了300多岁,在位100多年这样奇葩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后</span>的五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都应是部落名称,而且都和炎帝(阪泉之战 后退居南方)黄帝(雄居北方)同时期并存,并非前后承继关系,(当然,这种并列也应该是次序上有先有后,时间上有长有短的)。主要是他们的存续和业绩,活动地域等古籍语焉不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记载只能说明他们是炎黄时代众多部族部落中几个留下了名称的挑头羊而已!</p><p class="ql-block">典型的如少昊,按传统说法可能只是东部某一个地方部族,其名称应该是崇拜太昊而称其少昊,两者并无任何承继关系。</p><p class="ql-block">只有到了尧(活了70岁),舜(活了80岁)及其后的禹本人才有可能是具体的人名,也才可能上接某代黄帝(据传说有8代)而成为正统。考古对应为龙山文化晚期!</p><p class="ql-block">从夏开始即进入了青铜时代,也进入了有史可考的时代,神话时代就基本结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西王母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泾川西王母祖祠的摩崖石刻/ 山海经中的狞厉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我的家乡甘肃泾川西王母祖祠的学者提出的研究方法: 西王母研究应有五层解读,一、历史中的西王母,二、神话中的西王母,三、文艺作品中的西王母,四、道教中的西王母,五、民间民俗中的西王母,是很有道理!</p><p class="ql-block">若混为一谈只能是赿谈越混!</p><p class="ql-block">按第一条讲,历史上真实的西王母可能是今天青藏高塬青海湖(瑶池)一带的一个部族,其首领(或大巫)是位女性,或许这个部族尚处于母系制时代!其特征可在第二条"神话中的西王母"得到印证,如《山海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逢发戴胜…!可能是在作巫术时戴着虎头面具,披着豹皮装束,头上插着羽毛,励声祈祷!</p><p class="ql-block">第三条"文艺作品中的西王母″主指《穆天子传》,即周穆王会西王母的故事,它出自西晋时出土的一批战国竹简,虽是文艺作品也应有历史的出处,并不是凭空胡编乱造的!</p><p class="ql-block">前三条应是研究西王母真象的钥匙!至于道教中的西王母(包括《西游记》)和民间民俗中的西王母就看看下面的图片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泾川西王母祖祠—— 王母宫/ 始建于西汉中期,位于泾汭两河交汇处的回山之巅/ 历史久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山顶王母宫西边的金母殿/ 为台湾西王母信众所捐资修建,他们称王母为金母,目前,泾川为台海两岸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影响宽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是西王母庙会日/ 民间民俗活动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教中的西王母/ 已完全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祖母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奇葩!西王母宫里竞有座东王公大殿/ 其两边配殿分别是少昊和颛顼/ 可能意味着子孫后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王公塑像/ 仼何时候都不忘营造个完美的"家"的感觉/ 这就是民俗/ 有点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祖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泾川学者对西王母文化的解读方法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应用到对古代神话时期的历史研究当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