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沂蒙山区的一座普通的山。它之所以远近闻名,皆因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小时候在故乡沂南就常听大人说孟良崮战役的故事,母亲在世时也 常说起父亲去抬担架的事,心里便常常描画着孟良崮的情形。每次上坡回家路上休息,望着西南方向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的沂蒙山,便有无限的遐想。直到年近花甲的2015年,才有幸去了孟良崮,一晃也是六年前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所幸留下了一些照片,闲暇时还可以忆游孟良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从泰山驱车奔临沂,到孟良崮已是十一点出头,时值十月末,游人已寥寥无几。我们买门票入了山门,便见这平阔之处,放置了许多沂蒙人最熟悉的东西。这独轮推车,是山东农民世代的运输工具。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石碾,沂蒙人古老的生活用具,父辈们和我们这一代山东人见到它,既亲切又辛酸。所有的粮食做成饭,都是石碾碾压出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有它的功劳,也是沂蒙老区人民的功劳。 </p> <p class="ql-block"> 石磨跟石碾一样,不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诉说着老一辈沂蒙人的艰辛和苦难。前线将士吃的煎饼,都是支前百姓日夜用石磨磨出来的。忘了沂蒙人,就是忘本。</p> <p class="ql-block"> 推上几圈,不光是寻乐,更是体味童年的辛酸。</p> <p class="ql-block"> 碌柱,我们这年纪的人都熟,这是打场用的。东北也使用它打场,当然这也是沂蒙人闯关东带来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时国民党军队装备的坦克,完全就是一个铁疙瘩,坚固无比,但做工及其精细。国民党整编74师全部德美装备,这应当是德国造坦克。</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触及这沉重的战争机器,异常感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军队使用的飞机。当时74师被解放军围困孟良崮,缺水少食,就是用它空投物资,但多数投到解放军阵地,为我军所享用。</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纪念牌楼,“孟良崮”三字是迟浩田将军所题。</p> <p class="ql-block"> 牌楼左侧立着书卷形状的石碑,铭刻着孟良崮战役的历史。但它远远赶不上沂蒙人对于这次场战役的深刻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的最高处,便是孟良崮主峰,海拔也只有500米。爬惯了长白山的人,上这样的山哪在话下,我们决定徒步上主峰,这样可以沿途凭吊昔日战场。</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全是岩石,石缝里长出的树木多数是槐树,也有橡子树(柞树)。往山下看,那未落叶的是栗子林。</p> <p class="ql-block"> 到处都有复原的阵地,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据当地人讲:多少年后还有很多白骨散落石缝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解放军的一个小指挥所形象。</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旧物依然还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国民党军队的阵地形象,看那钢盔就知道,那是德国造。</p> <p class="ql-block"> 岩石下面的我军救护所。据老人讲,抬担架的民工也有伤亡,父亲的命还算大的。</p> <p class="ql-block"> 沂蒙红嫂乳汁喂伤员的地方,那是怎样的军民鱼水情谊,忘记她们就是背叛!我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央视一档节目。把还活着的沂蒙支前六姐妹接到北京做客,那是她们最有资格去却从没去过的地方。看到她们卷曲的身体和好奇的眼神,令人心酸。她们怯生生地拿着从未吃过的香蕉,还风趣地说:“这营生是比地瓜好吃啊”。有人一定会笑,我却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如今,她们都走了,但红嫂的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上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洒有烈士的鲜血。这次战役,我军伤亡1.5万人。</p> <p class="ql-block"> 每一棵橡树便是一个英烈的身影,每一串槐花便是一个英雄的英魂。沂蒙人民不会忘记你们。</p> <p class="ql-block"> 当你坐在这儿惬意地说笑,不要忘了悼念一下牺牲在这儿的英雄,当你坐在这儿饮酒作乐,不要忘了祭奠一下可能就萦绕你身边的英魂。</p> <p class="ql-block"> 这是击毙国民党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的地方。张灵甫,蒋介石黄埔爱将。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根据地先锋。他倚仗武器装备精良,士兵作战彪悍,率先突入山东,带回大量还乡团,残酷地杀害干部群众,制造无人区,犯下滔天罪行,军民无不愤慨。我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支虎狼之师。在这儿,一举全歼了不可一世的74师,毙伤敌军2.5万。张灵甫也被愤怒的解放军打成了筛子,随着他的部队,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十几年前,不知什么人,竟在这儿给张灵甫立了碑,结果被沂蒙人砸得粉碎。任何人想要否定历史,在沂蒙人面前第一个不答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屹立在孟良崮山顶上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陈毅元帅的《蒋军必败》一词:“ 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遍好风景,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 这是孟良崮战役打响前所作,读此无不感到陈毅同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心。</p><p class="ql-block"> 后来陈毅元帅又写了一首纪念孟良崮战役的诗:“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由此可见,在陈毅元帅的军事生涯里,孟良崮战役,当是他得意之作。</p><p class="ql-block"> 感慨之余,我也诌了几句顺口溜:“七十四师赛虎狼,蒋军嫡系美式装。沂蒙军民同敌忾,定教顽匪葬孟良。”</p> <p class="ql-block"> 纪念塔周围的汉白玉围栏上,浮雕着当年激烈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远眺孟良崮群山,追忆着当年鏖战的场景,油然而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勇敢质朴的蒙阴大地上,一定蕴藏着无数动人的革命故事,可惜我没有时间和财力去挖掘,那是一笔可贵的民族财富。</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地下山,看着这象征沂蒙人朴实、勇敢、顽强性格的巨石,我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栉风沐雨的山东汉子,不就是这漫山的顽石吗?他们不惧风雨雷电,天漏了可以补天,地陷了可以填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儿时最喜爱的软枣。</p> <p class="ql-block"> 熟透了的软枣真好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p> <p class="ql-block"> 酸枣挂满枝头,怎么没有摘的了?摘一个尝尝,还是儿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柿子也熟得通红透亮,怎么也没人摘了?</p> <p class="ql-block"> 确定是人家不要了的,我们才去摘下来吃,那软的透明的,蜜一样甜。</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孟良崮,我魂牵梦绕的孟良崮。</p> <p class="ql-block"> 我渴望槐花漫山的时候再来,再来祭奠为新中国战死的英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