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11 月7 日—11月8 日,今年立冬为2021 年11 月7 日。立冬标志着冬季开始,有万物收藏、躲避寒冷的意思。这时候,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成,收藏入库。一些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安安稳稳冬眠。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 立冬” 节气知识,体验节气习俗活动,天天乐幼儿园开展了“ 立冬” 节气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1、和孩子一起了解立冬三候。</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借助生动形象的网络软件,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立冬有三候的节气知识:</p> <p class="ql-block"> 初候,水始冰。</p> <p class="ql-block"> 立冬节气来临,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迅速下降,水开始冻结了,不过刚刚结冻,还不是很坚固。</p> <p class="ql-block"> 二候,地始冻。</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大地开始封冻,但还没有冻得硬邦邦的。</p> <p class="ql-block">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p> <p class="ql-block">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很少出现,海边却有外壳花纹、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古人以为野鸡变成大蛤了。</p> <p class="ql-block"> 2、和孩子一起体验节气习俗。</p> <p class="ql-block"> 迎 冬</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 立冬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周朝,君王会在立冬日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祭礼仪式,叫做“ 迎冬” 。</p> <p class="ql-block"> 贺 冬</p><p class="ql-block"> 贺冬又称“ 拜冬” ,从汉代开始流行。古代,每逢立冬日,人们便会更换新衣,团聚在一起庆贺。</p> <p class="ql-block"> 补 冬</p><p class="ql-block"> 立冬后,一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民间却有立冬“ 补冬” 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有的还会将这些食物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3、和孩子一起聆听节气故事。</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据说,早在东汉末年饺子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的饺子和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直到唐代才和现在一样。</p><p class="ql-block"> 饺子的产生和东汉时期的“ 医圣” 张仲景有关系。有一次,他回家乡正好赶上立冬,天气非常寒冷。许多老乡的耳朵被冻伤,加上当时伤寒流行,很多人病死了。于是,张仲景搭起棚子,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放在一起煎熬,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连汤带食送给老想吃。这种食物专治耳朵冻疮,被称为“ 祛寒娇耳汤” 。老百姓吃了这种食物,不仅能够抵御伤寒,也治好了被冻伤的耳朵。大家就照着张仲景这种方法做,把它叫做“ 饺耳”“ 饺子” ,一直流传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听了立冬吃饺子的故事后,小朋友们吃饺子了吗?来看看我们天天乐幼儿园的宝贝们是如何表现的。</p> <p class="ql-block"> 立冬饮食保健</p><p class="ql-block"> 家长们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饮食和保健的建议,一是立冬饮食上要“ 温补” ,多吃温性食物,少辛增酸,预防疾病;二是养生应注意一个“ 藏” 字,重在“ 收藏” 与“ 保暖” ,应早睡早起勤晒太阳,常喝白开水,注意保暖防脚寒;三是要适量运动,全身微出汗以强身健体。</p> <p class="ql-block"> 最后看看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达孩子怎样理解立冬的。</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线上居家主题活动,增加了孩子们对“ 立冬” 节气、习俗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