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墓博物馆

默然

<p class="ql-block"> 杨贵妃墓博物馆位于西安以西63公里的兴平市马嵬坡。博物馆馆区平面呈长方形,由杨贵妃墓冢、献殿、碑廊、画廊、石刻展区、太真阁、盛景园等部分组成,各大建筑中间,以“牡丹园”、“桃花园”、“观鱼池”等景点相衔接。杨贵妃墓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以其“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杨贵妃墓博物馆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气势雄伟。门楼为砖混结构,中西合壁,简洁大方。门顶为一黑色匾额,上书“唐杨氏贵妃之墓”几个鎏金大字,为1933年(民国25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重修杨贵妃墓时亲笔手书,笔力纯正,风骨独具。</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东侧为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展示了贵族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花蝶鹤犬取乐的悠闲生活。</p> <ol><li> 正对大门的仿唐献殿,现作为“唐代妇女生活展”展室对外开放。通过唐代丧葬礼俗遗物展现了唐代女性生活的部分方面,共分“审美情趣”、“发髻绰姿”、“面靥倩影”、“服饰新潮”、“出行常度”、“翰墨风流”、“乐舞春韵”、“农家浅露”等八部分,收入金银器、玉器、唐三彩、织物、木器以及唐代仕女的发饰等各类文物及复制品百余件。</li></ol> 三乐镜为唐代铜镜,直径12.5厘米。镜上铭文为“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铭文下面左为孔子,右边为荣启奇。据《列子·天瑞》载:“春秋时荣启奇,鹿裘带,鼓琴而歌,孔子见于泰山”,问曰:“夫子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图中孔子长衣舒袖,以手执杖,指点发问,凛然有势。荣启奇跌宕洒脱,侃侃而谈,表现出的一位富豪满足傲世的神态。 <p class="ql-block"> 抛家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亦称“凤头”,</span>为唐代汉族京师贵族妇女的一种发式,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p> 唐代妇女发式 唐三彩——唐代仕女 唐三彩——唐代仕女 唐三彩——唐代仕女胡服男装 唐三彩——唐代仕女,日本妇女传统服饰(和服)与此非常相似 。 唐三彩——唐代仕女 唐三彩——唐代仕女胡服男装 唐三彩——唐代仕女 唐三彩——唐代仕女,头发疏成抛家髻,衣着花丽,体态丰满。 唐三彩——唐代仕女 <div><div> 唐代美女体态丰腴、高髻簪花、衣着华丽、裙长曳地、飘逸宽松,甚至于低胸露乳,显得优雅自信。她们从容出入于街市巷陌,或踏春游玩,弹唱歌舞;或胡服男装,露髻驰骋……“。<br></div></div> <p class="ql-block"> 唐代贵族仕女着常低胸露乳装。唐朝有许多诗句如“胸前如雪脸如花”、“慢束罗裙半露胸”、”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常恐胸前春雪释”等,都是对这种袒露的真实描写。</p><p class="ql-block"> 李唐王朝血统上属于陇西贵族与鲜卑贵族混血,在文化上既继承了汉族传统儒家思想,又吸收少数民族热情奔放习俗,思想比较开放。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也正是这种来自塞外的鲜活力量,注入汉文化的熏陶,才焕发出勃勃生机,得以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p>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描绘了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和八姐秦国夫人姐妹与一群侍从骑马踏春的情景。后面簇拥在一起的五个骑人马中,前两骑便是虢国夫人(右)和秦国夫人(左)。画面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也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 穿过献殿,就是杨贵妃墓冢,墓碑是1979年原陕西省委书记李尔重1979年所题,残碑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题。<div>杨贵妃墓原为一土冢,相传墓土为白色且香起袭人,并可美容,游女纷纷拾取擦脸,可祛斑柔肤。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墓上封土,后人将墓体砌成青砖墓。清 蔡九霞 《广舆记·陕西·土产》:“贵妃粉:马嵬坡上土白如粉,女人面有黑点者,以水和粉洗之,即除。”即说的是这件事。<br><div> 相传杨贵妃死后精气不散,使得墓上封土都变成白色,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能滋润肌肤,取人脸上的黑斑,因此,当地人称为“贵妃粉”。从前当地有一位员外,家中只有一女,但因其又黑又丑,很大年龄都嫁不出去。有一天丑女心里难过,心想老天爷太不公平,为什么杨贵妃长得那么漂亮,自己长得这么丑,于是就跑到贵妃墓地趴在墓上嚎啕大哭,哭着哭着睡着了,泪和着墓土沾满了脸面。第二天早上,她醒来后回到家中清洗完毕,惊喜的发现脸上的黑斑没有了,自己变得又白又漂亮。这件事象风一样传开了,大家听说贵妃墓上的封土能美容,远近游人纷纷前来取土擦脸。<br></div></div> 墓后壁匾额为毛主席手书“长恨歌”。 杨贵妃汉白玉雕像位于墓体后台阶之上,雕像高3.8米,底座高2米,1989年落成,由西安美院根据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及文字记载设计,河北汉白玉雕刻厂雕刻。杨贵妃梳簪花高髻、着袒露装、体态丰盈、双手相抚,旁身侧顾,含情脉脉,诠释了“长恨”的神态。 在墓葬的东侧为清代风格的碑廊,陈列着唐以后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题写的珍贵诗词刻石三十八通,这些碑石中既有唐僖宗、李商隐、贾岛等唐代著名人物的作品,又有近代林则徐、赵长龄、于右任等的题咏,珍贵的碑刻,字体不同,风格各异,各抒其见,不一而足。林则徐题《路经太真墓》诗: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 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 林诗以杨贵妃的语气,前两句表达了甘愿牺牲自己保全唐玄宗乃至整个唐王朝命运的可贵品质,后两句又对唐玄宗为了安抚将士, 抛弃自己,薄情寡义的行为进行了谴责。<br> 墓冢西侧为白居易《长恨歌》画廊。白居易以精炼的语言,采用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画廊 《长恨歌》画廊 《长恨歌》画廊 太真阁盛景园 <p class="ql-block"> 太真阁为仿唐代道观的地标性建筑,共两层,内有大型壁画及贵妃史料展。</p><p class="ql-block"> 太真阁东侧是高17米的望都亭。其意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象征着杨贵妃身死马嵬,信守长安,信马归来,故都收复的祈愿。</p><p class="ql-block">太真阁后殿为《贵妃生平遗迹》展厅。</p> 太真阁内的“贵妃入道图”壁画。 西侧画廊后面的石雕。 <p class="ql-block">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号太真,生于公元719年,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公元735年,十六岁时嫁给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为妃。公元740年,21岁时奉唐玄宗之命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公元745年,26岁时接受唐玄宗诏书还俗,正式册封为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古人常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4人。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潼关失陷,京城长安危急,玄宗携贵妃和禁军西逃四川避难,行至马嵬坡,禁军哗变,以罪咎杨门杀了杨国忠,并声言“祸根犹在”,要求处死贵妃。在宦官高力士“将士安则陛下安”的劝说下,玄宗赐贵妃三尺白绫,自缢于马嵬佛堂,死时年仅38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