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今天要分享的书籍是《围城》,它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围城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想进来”,上学时期听老师讲,周围听朋友言。在孩童年代总觉得是否是这个城有魔力,如今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生活给予了磨练也多了些沉淀,再看这本书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的入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时过境过,当今社会的我们仍然有很多人不能逃出这座“围城”。如同方鸿渐,从国外留学归来,虽然在学历上有“些许"的水分,但是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吃了几天的洋墨水了,他也有他的理想和抱负,但无论是在家乡的学校讲课还是在银行任职,方鸿渐都好像与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有着一腔热血,却无法适应那个时代的规则和约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点在他的爱情上也是如此,我曾不止一次的为方鸿渐感到惋惜,因为苏小姐好像就是我们心中的“白富美”,她也留过学,长的白净漂亮,知书达理,对方鸿渐也是一往情深,但是就是这么个“教科书”式的美人放在他的面前,他却喜欢上了唐晓芙,可能在方鸿渐的眼中,苏小姐就像是那个时代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枷锁,她很完美却不适合,而唐晓芙则是他内心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他想冲出这片围城的动力,但是这座围城真的存在么,还是他根本就不了解内心深处需要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时常会和同学同事聊起工作的问题,我们中有的人很快的适应了现有的工作环境,但有些已经出现了迷茫甚至开始抱怨,出现了很多年轻人不该有的精神状态。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内心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挫折和阻碍时,我们就要去否认和逃避么,这种所谓的“洒脱”甚至“佛系”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应该出现在我们的身上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鸿渐是悲剧的人物,而这种悲剧却不应该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认为在工作上我们唯有脚踏实地的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需要从实际出发,想办法克服和解决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闲情逸致, 而需要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广 胸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作为一名刚工作的员工,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赋予我的使命,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无悔,也只有这种不忘初心的精神,我们才无愧于新时代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