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教材用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

Anne安妮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3日上午有幸聆听了吴福雷老师的讲座,记得几年前就有幸听过吴老师的课,印象极其深刻,对吴老师也是一直很关注,对于他的诵读更是非常热爱,时隔几年,今天又再次聆听了大师吴老师的讲座,内心满是期待,更是引起了自己的很多共鸣和求知的欲望,真是感恩遇见……</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以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语文?”引出讲座的内容,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人文性的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吴老师从“两个意识,五个注重,一个追求”等方面深层次地与我们进行了交流,我感受颇深,大量的教学案例,充分的教学准备,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教学真正成为了一门关乎心灵成长的学科。</p> <p class="ql-block">  一、两个意识</p><p class="ql-block"> 1.人文意识。将文本之中的情感与思想,审美与文化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慢慢孕育,潜滋暗长,是语文的特质,亦是语文的担当。它的人文更是鲜活的,真诚的,接地气的人文。语文更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滋有味的,是有情有义的。语文,绝不是薄情寡义的教条,也绝不是枯燥乏味的训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课例分享:</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到底传达给学生什么?</p><p class="ql-block">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p><p class="ql-block">抓住“足”字,知音难觅,是对知音的绝望吗?引导学生走在文本与生活之间,从人知者——知人者——自知者。</p><p class="ql-block">《桥》——找一个入口,从“山”的形象走进去……一个瘦弱的老人,何以堪称作一座山?(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这个老人的形象在之前就已经做下铺垫,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无时无刻都在,人民信仰,人民放心,人民愿意相信他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少年中国说(节选)》——到底传达给学生什么?少年仅仅只是少年吗?当然不是,少年是一个愿景,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一种韧性,一种精神:舍我其谁、国家认同、永不言弃、痴心不改、柔软慈悲、敢为人心、自强不息……少年是一种状态,一种时时在在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最大的人文,是心中有儿童——关照每一个儿童当下的成长,关注每一个生命内心的渴求和律动。语文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课堂为儿童而设,打造儿童友好型课堂,为生命的完满助力!</p><p class="ql-block">❶让学习多一些不确定性。当结果出现之日,就是学习“死亡”之时。孩子们思想的拔节,思维的生长,常常就是在向着不确定的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内心静悄悄的变化。</p><p class="ql-block">❷让学习多一些参与性。</p><p class="ql-block">2.工具意识。同一个要素,不一样的阶梯:复述;同一个要素,不一样的功能:单元一体化。做到场景——如临其境,细节——过目不忘。一个单元的首篇,是得“法”,是“扶”为主,在文本中探寻,不厌其细,不遗余力。</p><p class="ql-block">课例分享:</p><p class="ql-block">《父爱之舟》——鼓励学生独到的发现:我怎么知道“我和父亲都饿了?”为什么是“热豆腐脑?”热的仅仅只是豆腐脑吗?</p><p class="ql-block">《“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以“放”为主。</p><p class="ql-block">《桥》人物表现——环境描写——篇末揭示关系,鼓励学生们独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二、五个注重</p><p class="ql-block">1.注重识字</p><p class="ql-block">①渗透文化</p><p class="ql-block">②联系生活</p><p class="ql-block">③结合语境</p><p class="ql-block">④分类识字</p><p class="ql-block">2.注重写字</p><p class="ql-block">①任务合理</p><p class="ql-block">②流程完整</p><p class="ql-block">③分类指导</p><p class="ql-block">3.注重朗读</p><p class="ql-block">①年段有别</p><p class="ql-block">②指导到位</p><p class="ql-block">4.注重积累</p><p class="ql-block">第五点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也没有记录下来,着实遗憾,但是吴老师告诉我们在指导朗读时应该做到:快与慢、高与低、轻与重、虚与实,这几点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三、一个追求: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说实话,真是意犹未尽,还掺杂着些许遗憾,因为一些原因老师的课件没能分享,又加上时间有限,有很多地方都没能记录详细,但是真是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很是入迷,不禁感叹: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希望像吴老师这样的前辈们能一直引领着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愿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p> 分享吴老师诵读《水调歌头》

老师

语文

人文

注重

学生

少年

学习

分享

教学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