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六月的河南大地惠风和畅,将书院曲折的回廊轻灵走过,拂起经纶声朗朗。内院,一位身着布衣的老者正端坐,细心打量着飘飞过来的字句。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自从庆历五年冬出任邓州以来,老者才逐渐感受到了难得的闲适与清静,望着窗外绿意葱茏,燕语欢啼,鲜活的生机一片崭新。老者会意一笑,这才是天地间不变的旋律。</p><p> 想到这里,老者从坐椅上缓缓站起,移步来到窗边。"自己来邓州亦不过半年光景,百花书院的建设进度倒是远出所料。"老者思索着,"天下仕子只要诚心求学,不能总让官吏的后代们补荫纳官。"想起自己早年漂泊求学,划粥割齑,才磨砺出了兼济天下的志向,真宗,仁宗两代帝王均有意于励精图治,奈何总是付诸流水,积贫积弱多年,大宋朝早已在风雨飘摇的关口,过错何在?</p><p>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老者不禁血气上涌,引起了一阵颤抖的咳嗽。这些年东奔西走,老者隐然觉得身体已经微恙,凝神呼吸,他缓步退回了书桌旁。书桌的一角,此刻正静静地躺着一封从岳州送来的信件,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书信上的封蜡,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p><p> "希文吾兄,庆历二年,定川一别,三载光阴弹指。思兄当年鞍马旌旗,谈笑间破败夏虏,笑容音貌,犹如在前。然天有风雨,人不假年,今兄春秋有岁,弟亦发齿有余,寤寐思之,岂不凄怆?然弟于四年谪守巴陵,虽地远瘴深,终不改昔年之志,手诏十策,弟悉记之,宜之。是故与兄千里,然守望相通。越明年,政通人和,百业兴盛,民用阜足,故重修巴陵名胜岳阳楼,刻古今仁人之佳篇,阐革新之气象,然终需一序,放眼当世,为志士之歌,为仁人之雄者,微兄谁与?特此一叙,望兄以千古文章慰往圣之心,弟不胜感激,岳州滕元谅手笔。"</p><p> 故人之语,春风化雨,老者读来顿觉润泽心田。他提笔一念,岳州,洞庭湖,一个长满了帝子之歌的潇湘故地,自己戎马一生,也未曾一逢。天下山水,源出一脉,向山水的叩问,便是与神明的奏歌。天下纷纷,大道杳冥,春光景明也好,浊浪排空也罢,把酒临风当歌,忧馋畏讥当忘,个人的命途实在只是万物变化之中的沧海一粟。自己做不了落花人独立的世间闲客,终究是天狼星李元昊口中的腹中自有数万甲兵的小范老子!老者回望了一下汴京的方向,天下的风雨,总需要有人揽入胸中,天下的飘摇,总有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忧在天下前,乐在苍生后,这才是革新者不断前行的力量,恰如洞庭之水烟波浩渺,横无际涯。</p><p> 一笔落定,已是夕阳时分,晚霞映红了老者沧桑的面容,他缓步向历史走去,千嶂里,孤城狼烟,残阳如血。</p><p> 二十五年后,一位名叫王安石的年轻人来到了宋神宗的驾前,他将接过老者胸中的风雨,继续前行,往飘摇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