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次太行山深度游,我们从上海出发,途径了四个省,用时11天,共行驶3550公里,游览了多个太行山大峡谷和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和效果。</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晩上住宿商丘,第二天游览商丘古城和殷墟遗址古迹。这些,显然不是我要去作较多叙述的地方,我要叙述的是第三天参观的郭亮村,对,这个神奇而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得慢慢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脑子里的东西有些繁杂。</p> <p class="ql-block">兴致勃勃,上午一路直奔郭亮村。</p><p class="ql-block">原来,郭亮村还只是万仙山景区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赫赫有名的是“郭亮洞”,又称之为“绝壁长廊”。还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条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有关郭亮村的描述,已经有很多了。概括着说吧,就是上世纪70年代,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13名壮士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凿石开洞,苦战5年多,终于使得山路贯通,成就伟业。</p><p class="ql-block">说说简单,然:“其事惊天动地,其势气壮山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十三条硬汉腰系大绳,凌空作业,打烂了4000多把大铁锤,之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没有现代化大型机械,没有精确的测绘工具的情况下,郭亮人将民间智慧发挥到了极致,重重困难,放在今天,简直无法想象。</p> <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挂壁公路)全长近1300米,共开凿了35个“窗口”用来采光,也让整个长廊增加许多绚丽迷人的色彩。这样,即是为了公路采光,而且又是一个游览太行山风光的好地方,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五年零二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通途。创造这一切的,靠的是郭亮人一双手、一把锤,靠的是郭亮人的勤劳、智慧,靠的是郭亮人伟大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山石之间,太阳的光芒照进洞口,放射出蝴蝶一般的色彩,煞是好奇、有趣。</p> <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是一条公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想象在这之前的郭亮村是何等的模样,郭亮人的生活是何等的艰难,郭亮村的人真是有福了!</p> <p class="ql-block">出得洞口,拍一张照,带着无比美好的心情,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结束郭亮村的全部行程后,还得原路返回,再走一遍长廊,仍有不一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此处照片提前了)</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到处生长着顽强的各种野花,迎风摇曳,就好比太行精神,巍然挺立,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望一眼,再望一眼,这绝壁长廊,是何等的气魄,怎样的雄伟,只是心中了了,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p> <p class="ql-block">郭亮洞中,我们磨磨唧唧大约走了有大半个小时,一路观景,来到了“天池”。</p> <p class="ql-block">天池,座落于山谷之中,绝壁之上。1975年,郭亮人通过曲折陡峭的天梯,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在此筑坝修成水库,从此,天池成为郭亮之秀美一景。</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那一汪湖水,碧蓝清澈,静静的流淌,诉说着郭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p> <p class="ql-block">红石桥,红色的桥!抗战时期曾为八路军作出过重要贡献,也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前些年,谢晋导演的《清凉寺钟声》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p> <p class="ql-block">三岔路口分别指向崖上人家的民宿、郭亮村以及炮楼、天梯和喊泉。</p> <p class="ql-block">稍后,我们就来到了郭亮影视基地,郭亮村就在眼前了。</p><p class="ql-block">后面的那幢房子,就是郭亮村的村委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有许多老房子,村民们在门前摆着地摊,卖些山货什么的。还有许多可供吃饭住宿的地方,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一切显得安宁又祥和。我们一行在这里的一个小饭店,完成了简单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另一岔道为“崖上人家”,这里可以看到一些商铺、饭店、住宿等。再朝前走,还有二个观景平台,专门让你观赏挂壁公路的外貌。</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在观景平台俯看郭亮村的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还有二个观景点:炮楼和天梯。走着去还是有不少的路的,还好有景观车送我们过去,好像要一人10元,或者是20元,忘记了。大家都不太想去,想必没什么好玩的吧,我们团队里的小方女士说:来也来了,干嘛不去!</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和二位女士一起坐上了景观车。</p> <p class="ql-block">挺简单的一座“炮楼”,据说这是为拍一个什么电影而建,也算一景!真让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开车的小伙子说,可以上楼去看看,我在路边等你们一会。</p><p class="ql-block">“哦,真的吗?”,我们一脸地兴奋。</p><p class="ql-block">那小伙果然等我们上了炮楼,拍了些照片,而后返回车里。</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赶路,去“天梯”。</p><p class="ql-block">这是最后一个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少顷,我们三人便来到了所谓的“天梯”。</p><p class="ql-block">说到郭亮村,自然要说一说“天梯”。</p><p class="ql-block">“天梯”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扩修,高达百米,720级台阶,梯势险峻,蜿蜒曲折,最宽处1.2米,最窄处0.4米,稍不留神,就有坠落山崖之险。故称“天梯”。</p><p class="ql-block">“天梯”,是郭亮村的村民在修建挂壁公路之前唯一的一条通往山外的必经之道。</p><p class="ql-block">这里称不上是路!只是通往山下的台阶。</p><p class="ql-block">简直脏、乱、差!是因为此处正在整修。</p><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不想(不敢?)下去,她说在上面等我们。我就和勇敢的小方女士沿着一个破旧的门槛走了下去,到处是凌乱的石头,路不好走,小心翼翼地走着,嘴里还不停的叨叨。下到20多个台阶后,就再也不敢走下去了,不是脚在抖,而是心在抖。就两个字:凶险。小方女士说:“晕”。</p><p class="ql-block">这种路怎么走?郭亮人祖祖辈辈还得来来回回的走?</p><p class="ql-block">有几个工人正在这里修天梯的路(他们可一点都不会害怕的),看着我们,笑呵呵也不阻止。我就和他们攀谈起来:为什么靠绝壁的外侧不弄个扶手,这样才安全些?他们却说,内侧是可以搞的,外侧搞的话,破坏了原始的风貌,这“天梯”就没什么意义了。</p><p class="ql-block">我心想,这或许还有些道理吧,但即便是在外侧搞个扶手,也是非常危险的啊!</p><p class="ql-block">和几个修路老汉侃侃而谈,他们说是去年有一游客,就是从这里摔下去的,没了,景区赔付了70万。</p> <p class="ql-block">想想吧,过去郭亮村的孩子们上学,天天要走的就是这条路。那些孩子有多勇敢!</p> <p class="ql-block">中原大地,北有红旗渠,南有郭亮村,处处抒发着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人们,尤其要牢记老一辈们的艰辛努力,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人杰地灵、发奋图强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一定会实现。</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豪迈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郭亮村值得一去,值得一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