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再游圆明园。目的依旧是赏荷。 我们从南门入园。门前的小景很是暖心。 先到了绮春园。绮春园宫门。 <br>鉴碧亭。原建于1811年(嘉庆十六年)前后,绮春园宫门内,碧湖之中,方亭高敞,为观景佳处。1993年在原址修复重檐方亭,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介绍鉴碧亭的石刻。 或许是走的路径不一样,没见到期盼的盛开的荷花。很是郁闷。 稀稀疏疏的几朵睡莲。 睡莲。 不常见的王莲。 第一次看到王莲之花。 凤麟洲。1992年整修驳岸,清理基址,立石刻图。 凤麟洲西侧新建的九曲仿木桥。 仙人承露建于嘉庆十四年,古代皇帝都向往长生,而嘉庆皇帝听信一位道士说,露水也叫无根水,如果用玉石粉末和露水混合服下可得长生。之后深信不疑,随即命人修建这个仙人承露台。 仙人承露。太湖石堆砌的小山上,一个仙人双手高举,手托承露盘,寓意请求上天赐予甘露。现在看到这个雕塑并非原物。是在1988年按照资料记载恢复的,材料是墨玉石。历史记载中是铜制的。 涵秋馆遗址。涵秋馆建于嘉庆年间,是绮春园春(敷春堂)、夏(清夏斋)、秋(涵秋馆)、冬(生冬室)四季景观之秋。 残留的桥墩。 残留的单孔桥。 途中可见星星点点的荷花,无法产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视觉冲击感。 石坊遗址。 福海。是全园最大的水面,当年是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 所经之地,常有类似的石刻和石碑跃入眼帘,好似在提醒着路人,我们当初不是这样的。 夹镜鸣琴遗址。 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交界处。 别有洞天后边的洞天深处。现在是圆明园工作人员的住宅区。 园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展板。 每每看到这样的展板,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便会涌上心头。 在三园交界处有圆明园四十景展览馆。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内里展出圆明园重要建筑模型、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另有少部分皇家用品。 这些模型无一不小巧玲珑、做工精美,令人惊叹! 此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1860年,圆明园遭劫时,这套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目前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根据圆明园四十景绘制而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让“万园之园”跃然纸上,是现存的最能反映圆明园盛时面貌的艺术作品。尤其对于惨遭罹难的圆明园而言,形象记录园中景象的宫廷画显得倍加珍贵。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建园时间长达150年之久,园中有中西各国风格的建筑145处,其规模之宏大,园林之优美,冠绝天下!后人们却不得不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了解它,真的令人痛惜不已! 从圆明园四十景展览馆出来后,我们前往圆明园荷花培育基地。 终于来到了位于圆明园多稼如云景区的圆明园荷花培育基地。<div>看到这些美艳绝伦的荷花,刚才积聚在内心的郁愤才被驱散。</div><div> 荷花培育基地的每一个条池内都栽种了若干个品种的荷花。<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顶着烈日边赏花边拍照,不觉中酷热难耐,光线太强也不宜继续<b></b>,只得结束游程,回家!</h3> 这是我们离园的必经之路。 曾经建筑林立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烧焦的砖石堆、植物丛生的湖泊、还有散落着些许石头的草坪。 气势宏伟的西洋楼及大水法成为了一片废墟。万园之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圆明园太大了。今日所行两万步主要在绮春园和长春园。而前年游的则是圆明园。<div> 今天再次观赏到了最钟爱的荷花,且领略了荷花家族成员的名贵和众多,自然是欣喜的。可总有一种难言的悲哀萦绕在怀挥之不去。鲁迅说:悲哀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没有亲历圆明园的毁灭,却无可回避的看到了毁灭的结果。承受圆明园之殇显然是被迫的。希望历史不再重演,我们也不再被迫接受任何悲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