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美好的深秋时节,本学期武汉外小《小学学习中心课堂建设研究》第二次课题实践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毛齐明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于2021年11月2日如期展开。</p> 提前备课,齐心磨课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按照本学期惯例,陈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依然是提前一周参与磨课,深入聆听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思路,对于目标不明确、学生主体意识不突出的环节进行共同研讨和优化。陈教授扎实的指导、落地的建议,让老师们获益匪浅。在专家的带领下,集思广益的过程,既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铺路,也让整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形成了“思考——实践——反思”的闭环,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p> 课堂实践,学生中心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语文组的陈迪老师和英语组的丁洁琼老师展示了两节特色各异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的陈迪老师在上学期实践的基础上,以《寒号鸟》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文本,研究低段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陈老师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巧妙地搭建支架。课前,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基本解决了生字词,课上,学生循着陈老师精心设计的五个任务、八个活动,从预习时和课中的疑问出发,在小组互学和全班共学中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再通过组内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无形中也锻炼了小组合作的能力。</p> 英语组的丁洁琼老师选择了《My hero》这一贴近生活的课题,她通过课前导学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组员依托老师提供的句型,提取文本主要内容,合作汇报英雄的事迹,并且经过思维碰撞,把介绍的几个方面整理成思维导图。通过课上这些活动的层层推进,学生能够多方面地谈论人物,借助思维导图说自己心中的英雄,也将课堂小组学习的方式运用得更加熟练,达成了合作探究问题的效果。 课后研讨,共同解惑 <p class="ql-block"> 课后,陈教授、毛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与外小课题组教师们荟聚一堂,以这两节课为研究样本,共研学习中心课堂由理论进一步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的可行路径。课题组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毛教授也赞许了老师们研究热情高,并指出孩子表现出色的背后,是平时老师对小组合作模式的落实到位。这两节课作为典型的学习中心课堂,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他尤其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时学习中心课堂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欣喜地看到学生越来越能站在课堂中央,发挥学习的自主性。</p> 关于学习中心课堂的意识问题,毛教授还提出两个判断依据,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一节课究竟是教师为中心还是学习为中心:一、从课堂时空角度,是学生活动占比多还是老师活动占比多?他建议课上尽量减少针对全班的师生问答,而是要增加生生互动。二、从教师心理角度,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教师保持5-8分钟不讲话,内心是否感到自在?如果不自在,那说明内心还没有完全实现意识变革。这两条依据一明一暗,像一盏明灯一样,给了老师们非常多的启发和思考。 听完毛教授和教师们火花迸发的研讨,熊校长也十分感慨。她首先表达了对专家团队的感谢,如今课堂上老师们的认知“蝶变”、理念的转变运用,都是专家团队三年来传经送宝的成果;同时,也感谢两位授课老师的勇气和付出,今天孩子们优秀的表现就是老师们学习力的最佳名片;最后,熊校长欣喜地看到了年轻教师在这里的成长,在学校精心搭建的学科交融的平台上,我们都站得更高、走得更深了。现在课题研究在实践运用的阶段稳步前进,相信未来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期许! <p class="ql-block"><b>随着研究向实践的不断深入,</b></p><p class="ql-block"><b>学习中心课堂的意识在外小教师的心目中不断强化、生根!</b></p><p class="ql-block"><b>做学习型教师,以学促教,问津寻道,愿未来行者无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