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滚筒“跷跷板”

微风细雨

<p class="ql-block">观察部分:</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乐玩、乐索——孩子的游戏世界是多变的、有创想的、随性自发的。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偶尔蹦出一些古灵精怪的念头,让成人觉得新奇,让同伴产生灵感;他们会乐此不疲地探索与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及时捕捉他们的真生活、真游戏,从而促进孩子的真发展。孩子的乐创、乐思——孩子们喜欢晨间活动,但变化不大的体锻游戏已满足不了大班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他们想改变、想创新、想玩得与众不同!“为什么这些体育器材要一直这么玩呢?我好想玩得不一样啊!”这是多么有主见的想法。是呀,我们何不放手,让孩子尽情地随着他们的想法去玩、去发现、去游戏呢?追随孩子的这一想法,老师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满足需求。这时老师应退之其后,成为默默的观察者。</p><p class="ql-block"> 游戏实录1:面对开放性的材料,孩子们自由地搭建出好玩的东西。我看见几个女孩正在合力搬一架竹梯,丹丹在中间指挥,看起来他们似乎有了不错的想法,便走近一探究竟,原来是在搭一座跷跷板啊!“我们也来搭吧!”旁边这组幼儿在小伙伴的启发下,也商量着搭起了不一样的跷跷板。他们的想法更特别,在一架竹梯上再放一架,还可以4个人一起玩!孩子的效仿能力一发不可收拾,瞧,又有一组创造出有高度的翘翘板!只见他们以叠汉堡式的思维搭起了跷跷板。“好好玩呀!每边可以坐1个人哎,孩子们开心的地欢呼起来……</p> <p class="ql-block">游戏实录一:初遇失败,发现难题。泽泽看到了旁边闲置的油桶,准备朝一个新高度挑战!她与心怡、沫沫一起将竹梯置于油桶上,一个人饶有兴致地一上一下地捣鼓“这样人不是会滑下来吗?”“看看能不能玩?”“这个跷跷板有点危险!”“我坐上去会滑更危险了!”泽泽就这样冒出一连串的问题,独自探索着怎么在油桶上架起跷跷板……这时两个小伙伴过来帮她一起合作尝试搭建跷跷板。她从一头爬向油桶高处,只见另一竹梯被带动,翘得好高,在场所有孩子发出了尖叫声!可凡凡却向泽泽喊道:你小心!随后立马敏捷地从竹梯下跳落,后怕地说:这个真危险!搭建油桶跷跷板初遇失败。</p><p class="ql-block">游戏实录二:克服困难,成功搭建。 </p><p class="ql-block">怎么才能把油桶固定呢?发现油桶会滚,于是孩子们就尝试着将它固定。泽泽拿来了软垫,垫在油桶下面,他觉得这样油桶可能就不滚了。心怡似乎看明白了什么,也在油桶两边加了软垫,她想将油桶四面夹击。这时沫沫提出质疑,她趴到了油桶上发现前后还是摇摆“还是会动呀!”这时在一旁观察的倩倩发现了,就拿来了轮胎“不是这样的,应该在这里加轮胎!”他明确了要用重物在两旁夹击才能不让轮胎滚动,而且一个轮胎还不够,得两边都放多个轮胎。于是孩子们就纷纷滚来了轮胎在油桶旁叠放了起来。油桶顺利固定!</p><p class="ql-block">困难2:如何让竹梯上下翘动呢?这时孩子们发现油桶两边分别放了三个轮胎,刚好与油桶等高。凡凡好像觉得不对劲说:“试试看,这样玩能不能让跷跷板玩得通啊!”于是就赶紧拿起了竹梯准备尝试。这时泽泽在一旁有所发现的说:“应该不行,因为这里有了轮胎的阻挡。”凡凡马上认同地说:“那你赶快把轮胎弄矮一点!”他指挥着泽泽,“把它弄成两层的,这边也弄下来!”接着,凡凡一个人使劲地将大竹梯搬到了油桶上。只见这时的她已是满头大汗,但却乐此不疲,通过两人的协商,终于让竹梯可以上下翘动了。</p> <p class="ql-block">困难3:这么高的跷跷板怎么才能上去呢? 快成型的跷跷板吸引了一旁的艺艺,可是跷跷板有点高上不去。这时,艺艺灵机一动说:“我需要梯子。”还指挥着霏霏用梯子在油桶两侧斜架了起来。凡凡觉得好奇“这是什么呀?”艺艺解释说:“这个可以爬上去,然后方便坐上去。”随后,艺艺就跟凡凡爬上了楼梯,玩起了跷跷板。艺艺兴奋地说:“这是我们真正的跷跷板!”说完又跑回去跟果儿玩了起来。凡凡见她俩玩得开心,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这不她在下面垫了块软垫,怕果儿摔疼!“你如果踩空了,就可以踩在那里,不会受伤了!”说完,凡凡又在天天下面放了保护垫。</p><p class="ql-block">困难4:怎么才能使竹梯在油桶上不滑呢? 泽泽在玩跷跷板时发现滑梯在油桶上会滑动,孩子们又开始琢磨着怎么办?“想到啦!”然然有了想法,“凡凡,把楼梯拿下!”只见然然将软垫放在了油桶上面。凡凡说:“干嘛要这样啊?”她说:“这样就不会滑了!”凡凡:“但问题是这个垫子也很滑呀!”泽泽也同意凡凡的观点。然然说“那一起试试吧!”于是孩子们又进行了尝试与验证,最终他们惊喜的发现“这样不会摇摆类!”“哇,两端都保持平稳类!”“我们成功啦!”喜悦的笑容瞬间绽放。 独一无二的跷跷板终于完成了!孩子们表现出满满地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识别部分:1.支持天性,发觉“哇灵感”。孩子是天生的大玩家,他们通过讨论、合作,脑洞大开,拼搭出各种好玩的物品。在自由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喜欢纯粹的模仿,他们会有自己创新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比别人更有意思!”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的游戏中尤为突出。 作为思维的拓宽者,教师可以及时引发幼儿观察同伴或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让孩子欣赏到自己的这些“哇灵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富有创意,从而肯定自己、赏识自己,这是成为自信者的第一步。然而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玩简易的翘翘板当然满足不了他们尽情游戏的欲望,增强挑战性是他们接下来的游戏需求与动力。接着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呢?</p><p class="ql-block">2.支持兴趣,关注品质 </p><p class="ql-block"> 怎么才能在这么高又滑的油桶上搭跷跷板?这一兴趣点燃了凡凡对游戏的探索。他专注与执着,不受旁边同伴的影响,体现出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此外,我们还看到凡凡是一个善良、关爱同伴的孩子。当他爬上叠加的竹梯,滚动的油桶快将他摔落时,他却担心着竹梯下的泽泽,让她赶快让开别撞到。多么暖心友善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3.支持发现,放手尝试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孩子们自创的跷跷板,这一搭建的形成并不简单:怎么加固让油桶使不滚——如何减小接触面让竹梯摆动自如——借助竹梯爬上跷跷板——放块软垫使竹梯在油桶上不会滑动。孩子们自发生成问题、结伴讨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碰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跷跷板。在这里,孩子们会共享改造的乐趣、分享交流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回应部分:在这里,教师有了启发与思考,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力量,认识了有能力的学习者与游戏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与发现,记录孩子自然流露的行为与思想,这样定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p>

油桶

跷跷板

孩子

竹梯

游戏

凡凡

轮胎

发现

他们

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