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视频来源于:知秋·一叶·杨志)</span></p> “多琐”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多琐”(有的叫“若琐”或“露琐”)是苗语汉谐音,汉语译为“砍火星节”,是苗族的传统旧俗 ,普遍流行于贵州、云南、广西西部、四川、重庆等川黔滇方言区的苗族同胞,是一种家族性的聚会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的年代里,苗族聚居山林,其住宅又多为木屋草棚,常因雷击或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火灾,苗族先民们迷信是鬼神降灾,故定确定在每年秋后的某一天,全家族主要成员集聚一地,举行“多琐”(砍火星)活动,祭神除灾。按家族分别举行,各户轮流负责主办。届时,各户的住地不管远近,都要派人代表到主办家参加。此俗沿袭至今,其程序虽已略有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如旧。</p> 举行“多琐”的时间 <p class="ql-block"> 各家族的“多琐”时间一般都选在农历八九月份的某天。因为这时庄稼已收割完毕,大家都稍有空闲时间。另外,秋后枯枝落叶较多,天气干燥易发生火灾,为家族的平安就选在这个时节进行“多琐”。各家族举行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的八月二十七,有的在农历九月二十,有的在农历九月二十九等等。各家族“多琐”的具体时间虽然不同,但内容和程序基本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多琐”的基本内容 <p class="ql-block"> “多琐”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邪保安。举行“多琐”活动前,家族的每户代表需携带红、兰、黑、白色棉线若干或旧布3条和未出兜的“马耳生”草尖3根。负责主办活动的那户,事前约好“子琐”(即主持“多琐”活动的人,俗称“鬼师”或“巫师”,一般找家族中的会唱神歌的来当担),准备好祭品,采伐一根枝桠较多的刺老包树,栽立在邻近住房的山野间一块平地中央。各户代表将携来的马耳生挂在刺老包树的枝桠上,并将棉线和旧布条分别连结绞织成长辫,放在地上摆成圆圈,围住刺老包树。主持活动的“子琐”祭祀神灵之后,一手牵着一只未开叫的小公鸡,驱赶着在各个房间走动。“子琐”一手端着装有碗豆、黄豆的圆盘或竹筛,将滚动的豆子撒向屋内各处,以驱赶火魔。绕屋一周施法之后,“子琐”来到地坪,绕着圆圈内的族人转圈,边跳边唱神歌。“子琐”唱完神歌,用刀将布线编条砍成若干段,圈放在树垭间的马儿生草上面,以火点燃棉线布条,持刀对准火焰,由东向西砍3次。接着安排一名族人持弓向西方发射一箭,“子琐”再将弓弩与砍火星的刀交叉高举,到场的族人一一从弓刀下面通过,“多琐”仪式到此结束。结束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确定下年“多琐”的主办户,宰猪杀羊,</span>吹笙跳舞,尽欢聚餐,祈求神灵保佑、驱祸禳灾,欢庆秋收、祝福吉祥。</p><p class="ql-block"><br></p> “多琐”的寄寓 <p class="ql-block"> “多琐”突出了苗族对鬼神的祭祀、祈求,折射出其浓厚的巫术色彩。举办此活动的寓意主要有三:</p><p class="ql-block"> 其一,祭祀鬼神,祈求神灵保佑,驱祸禳灾(消除火灾、疾病、刀伤、车祸、其它意外事故等等),让福降于族人。</p><p class="ql-block"> 其二,欢庆秋收,祝祷族人户户一切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 其三,家族团聚,增深情谊,促进团结,遇红白喜事相互帮助,并借机处理族内事务,交流生产经验。</p> “子琐”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