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平凡的世界》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李学校八一班 李梦蝶</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世界,走着平凡的道路,过着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世上,有着平凡的梦想,有着平凡的追求。可令人惊讶的是,平凡的人物,在这艰苦的岁月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有着不平凡的努力,有着过人的执着和魄力。读完《平凡的世界》,少安、少平、晓霞这几个人物形象在路遥的笔下,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孙少平——一位让我赞叹的人物。尽管他出身卑微,家境贫寒,他作为一位农村少年,现实带给他的自卑反而让他拥有了上进心。孙少平的一生真的很平凡,可以说,农田、工地、充满油烟的坑道就是他的一生。我还记得那个十七八岁才上高中的孙少平;那个上课偷偷在桌下看书的孙少平;那个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的孙少平……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可由于田晓霞出现,又变得更加丰富,每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她的文段,都会放慢速度,因为每当读到她的时候,我仿佛感受到了阳光一般的温暖。就比如书中第14章的一个片段:这是五月的一个温暖的傍晚,田晓霞从宿舍里走出来,一个人在校园的路径上慢慢的溜达着。路两边笔直的白杨树已经缀满了嫩绿的叶片。晚风和树叶在谈心,发出一些人所不能理解的细微声响……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远远近近,灯光点点,绿意朦胧,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甜丝丝的芬芳。温暖的场景配上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温暖气息的晓霞,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可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泻,引发了洪水,晓霞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疏导众人逃离到安全的地方,而她自己为了救一个小女孩,不幸牺牲了。我忽然觉悟,原来这就是现实。孙少安就不同了,他跟他弟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拥有着孙少平没有的沉稳和精明。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少安作为家中长子,他过早地背负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为了让弟弟妹妹上学,十三岁高小就毕业了,连初中也没考就回家务了农。虽然家中的大人不算少,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个全劳力——可他也才只有二十三岁啊!沉重的家庭负担也总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过好在他的妻子愿意和他一起吃苦、受累,还有一双懂事的儿女……这本书的人物形象无数,辉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缤纷至极,让人恨不得一个个都记在心里,刻在骨子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时的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理想而奋斗</p><p class="ql-block">——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建豪 </p><p class="ql-block">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保尔·柯察金,激励着无数青少年成长,最近,我有幸阅读了这部文学名著,认识了这位伟大的英雄。保尔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小小年纪就要做工谋生,异常辛苦,受尽了资产阶级的压迫与欺辱。不过他从不退缩,仍然辛勤工作,后来他为了救朱赫来,被抓进了监狱,因此受尽了折磨。但他担心的却是朱赫来有没有逃出去,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从监狱逃出来后,保尔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他奋勇杀敌,经历了无数次死亡的考验。好不容易等到了革命胜利,他却被疾病夺去了健康,双目失明,而且全身瘫痪。 经历了无数次的厄运后,保尔最终选择用笔做“武器”,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条道路异常的艰难,保尔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难以忍受的痛苦,在病魔缠身的艰难情况下,他的作品终于完成,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本书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由于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城市面临燃料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抢修铁路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因此,保尔等人奉命前去修路,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那里的条件竟如此艰苦,寒冷的雨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几百名工人只能住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吃着扁豆汤与黑面包……可即使这样,他们还是热情饱满的投入工作中,完成了人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修路任务。读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佩服保尔的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毅力的重要性。毅力是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所展现出的一种力量,有了毅力,我们就不会向困难与挫折低头;有了毅力,我们才会更加顽强的活下去。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同挫折斗争的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道理跟我们学习时遇到困难是一样的,等问题解决完了,回头一看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那么这时,就说明我们进步了。我们要像保尔那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克服它,把自己锤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花夕拾》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李学校八一班 孟丹丹 </p><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名著,是由十篇小散文构成的散文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只要学过初一下册第十课的人,想必应该不陌生吧。文章中写到长妈妈“害死”鲁迅的隐鼠,被鲁迅得知后,竟然称呼“长妈妈”都不带上“妈妈”这两个字,直接称呼阿长。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隐鼠的喜爱,更能体现鲁迅少年时的善良、顽皮。文中也写到长妈妈的一些坏习惯,比如喜欢切切嚓嚓、低声细语,对“我”管束很严格,喜欢告状等等。长妈妈这些坏习惯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睡觉时摆成大字型。那为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呢?那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举动很搞笑。我本以为长妈妈是一个挺坏的人,可就当我继续读下去时,却让我对长妈妈认识与看法有了巨大的转折——那就是长妈妈给鲁迅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长妈妈本是一个不认识字的人,是如何买来这本《山海经》的呢?在文中写道,长妈妈说了一句话这样的话:“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说明长妈妈凭借着到处问“三哼经”才买来这本书,可鲁迅并没有在文中写过程,让我们产生了想象:难道长妈妈是一个一个地问书店老板的吗?当我把这篇读完后,发现了长妈妈是一个善良,朴实,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底层劳动妇女)。也表达了鲁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蕴含着对儿时温馨的回忆。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和日本仙台的藤野先生。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幼年时的老师,虽然看起来比较严格,但是实则却是一个和蔼的人。藤野先生是鲁迅日本留学期间时的老师,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是鲁迅第一次见藤野先生的模样。在文章中写道,藤野先生听说我们中国女人是需要裹脚的,但他不清楚,便问鲁迅怎样的裹法?足骨是怎样的畸形?从这看出,藤野先生是个虚心求教的人。当我读完这篇时,我从中也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个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教授。这篇文章也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也蕴含着鲁迅对留学期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我读过《朝花夕拾》后,我最大的感悟是:如果想要一辈子快乐,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十分爱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爱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爱的教育》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李学校八一班 许晶晶</p><p class="ql-block">国庆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爱的教育》原名《心》,这不仅是意大利小朋友必读的一本书,而且成为了一本风行全球的著作。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了生活在意大利的100多位学生的故事,书中的每一篇、每一段都让我受益匪浅、铭记于心。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卖炭人和绅士”了,它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人和人都是同等的,不存在什么贫富之分。文中诺比士的父亲就是一位不歧视穷人的绅士。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首先得对世间、对事物充满爱,并且真心诚意地为他人着想。俗话说得好,爱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它可以成为驱使你的动力,让你成为对世间有用的人。《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以及爱的强大力量。它让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亲的点点滴滴的付出。所谓“爱的教育”,就是在一份份无私的爱中得到“无价”的教育,引发了我对爱的思索。爱是一种坚持,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同样,理解宽容是爱,默默承受是爱,见义勇为是爱,捍卫国家的尊严更是爱!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并不是来逼迫你去做什么,而是给予你精神上的鼓励。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依然矗立。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当伸出援助之手,爱能挽救一切。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在你心灰意冷之际给你带来无限温暖。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用爱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与人生,用爱去创造美好的世界,而世界也必将变得更加美好。《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所以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是它指引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着一颗永恒不变的初心,一颗充满热血的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李学校八一班 周妺 </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人知道,在中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支队伍。 </p><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细的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以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叛变,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破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想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人也会受到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的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共产党。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就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的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吗?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呐喊?总有些人是愿意追求真相的,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的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描绘成是充满血腥、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张学良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然而揣着不安的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自己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相反,在这里,有着人们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党。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宣传他们的“恶行”。并且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的同时,他们又悬赏对那些人进行缉拿。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罢了。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仅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而且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他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仍愿意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