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十一过后,外出旅游人员减少,省政府又出台了免门票政策,抓住时机,找一些省内相对集中的景点,查缺补漏,选取景点,规划好线路,说走就走,开启了一次省内短途游。</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来到南阳的老界岭景区。</p><p class="ql-block"> 老界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东西长 23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景区总面积23万亩。2014老界岭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老界岭整个景区地貌由中山组成,主峰走向北西--南东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迭嶂,气势磅礴。主峰犄角尖,位于太平镇乡东北部,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海拔2212.5米,为群峰之最,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之雄鸡而闻名。晴日山体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其景壮观异常。</p> <p class="ql-block"> 分水岭又称风水岭,海拔1900米,形象的说天上地下一滴水,一半流入南边的长江流域,一半流入北边的黄河流域。在分水岭上有一条分水线,在线的左边风儿不停的吹,在线的右边风儿却纹丝不动,形成一个神奇的自然现象。</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我们来到洛阳的老君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玉皇顶海拔2217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我们来到洛阳的木札岭景区。</p><p class="ql-block"> 木札岭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国和动物的乐园,其中包含有国家级保护植物领春木、中华龙鳞榆、石楠藤等1886种,动物包括金钱豹、香獐、羚羊等在内的高等动物188种。</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我们来带南阳的五朵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南召五朵山风景区,地质结构奇特,地势地貌复杂,北大河和排路河呈“八”字形向上延伸,南召五朵山海拔1665米,山势巍峨,峰峦叠嶂,在南北并连矗立的突兀山峰。南召五朵山风景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前往本次出游最后一站驻马店嵖岈山的途中路过嵖岈山卫星公社旧址,带着对往事的怀念与情怀参观了该公社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当时,我国广大农民刚刚脱离了封建桎梏和战乱之苦,各家各户分到了土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和生活上的安定。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均有显著改善。广大翻身农民尤其是解放前比较贫困的农民群众,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特别希望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早日过上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一个描述“大社”美好前景的顺口溜也在嵖岈山区流传开来:“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使的是洋犁洋耙,洗脸盆子(高音喇叭)会说话,苏联有啥咱有啥。”住的用的都挺不错,吃的如何呢?有干部就直截了当地给群众说:“到时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天天喝羊肉汤、吃白面馍,顿顿包扁食(饺子)。”可别以为上述生活标准不高,这对当时还住着破草房、吃着窝窝头、连收音机都没见过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非常美妙的日子了。</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初冬时节,播种小麦时,为求得高产,他们进行了密植试验。播种时,在田里横竖各播一次。麦子长出来成方格状,非常密,连在田间除草也只能用手来拔。由于这块试验田施足了底肥,加上风调雨顺,长势确实不错。开镰收割时,钟青德把几个参与试验田管理的社员召集到了一起,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钟青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咱是全国第一个卫星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他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至于钟青德为什么要把亩产定这么高,当然还有原因。据82岁的韩楼村老会计钟宝华回忆,开始,这2.9亩试验田只准备报亩产1800斤,后来,听说河南的许昌有个地方报了小麦亩产2400斤,安徽有个地方的小麦亩产竟高达3200斤,不甘落后的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带头人钟青德就来劲了。</p><p class="ql-block"> 钟青德虽然定下了调子,但大家仍然担心亩产数量“虚头”太大,怕说不过去。陈世俊最后想了个办法,把10亩麦子集中起来,对外就说是2.9亩试验田的。钟青德同意如此操作,并特别提醒到会的几个人要保守秘密,不要坏了卫星农庄的名声。当天深夜,韩楼大队组织10多名“可靠”群众,连夜收割了试验田附近地块的麦子。</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稿:《河南省嵖岈山卫星农业社韩楼大队2.9亩小麦试验田小麦总产10238斤,亩产3530斤7两5钱》。“卫星农业社”(卫星集体农庄)真真切切放了一颗令国内外都感到惊奇的“卫星”。</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那段时期真跟演戏一样,一会是正剧、喜剧,一会又是闹剧、悲剧!”“浮夸风真是害人不浅啊!”</p><p class="ql-block"> 1961年底,办了将近4年的公共食堂终于黯然熄火。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尽管没有像大食堂一样被解散,但它已失去了昔日的荣耀。随着毛主席及党中央对“大跃进”运动的一定程度的反思,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运动期间的许多作为,社会各界甚至已不愿提及。失去“表现”机会的嵖岈山人在若有所失的心态中,又多少感到有些委屈,他们中的许多人到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大家的干劲那么大,热情那么高,当初的想法那么美好,到最后竟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反面典型”。</p>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下午,我们来到嵖岈山下,选好住宿的酒店,商量好第二天的登山线路,结果由于其他原因,我们未能游览嵖岈山,留下一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本次出行游览的路线图,行程约800公里。</p>